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Vol.14|何培钧:创意乡村,从最美民宿开始

2017-04-26 爱思青年 爱思青年

何培钧,台湾竹山“天空的院子民宿”“竹青庭人文空间”“小镇文创股份有限公司 ”负责人,19岁开始“逆向行驶”人生,上山“找文化”,致力于小镇文创与地方生活风格再造,关怀文化融合与创新。


他认为”民旅不等于行程导览+DIY+风味餐,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多元,你要思考你能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并做什么样的努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97qcyhg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明月讲堂·创意乡村”讲者何培钧演讲


2016年11月26日,“明月讲堂 · 创意乡村”主题论坛在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情呈现。活动由代晓利和周玉亮倾情主持,赵晓钧、陈瑶、潘罡、杨樵、宁远、何培钧6位嘉宾以“文创·公益·新乡村”为主题,与400多位观众一起见证,一个理想的村落,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说到何培钧,你也许会觉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听过“「天空的院子」”,这座被称为台湾的最美民宿,何培钧,「天空的院子」民宿创始人,有点特立独行,有点潇洒孤勇。1979生出年的他,在大二那年来到竹乡竹山镇,偶然发现了一幢破败不堪的百年老宅,毫无由来地萌生守护之意,于是在银行贷款百万台币与表弟一起对古宅进行修复性的重整,并取名为“天空的院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都市的人们渴望滤尽尘世喧嚣

便可躲进这幢半山坡上的日式古宅里

斜倚在火红如霞的凤凰树下

或与青石板里的野苔落花为伍,或与头顶的浩瀚星辰对话

 

逆向行驶人生的开始

 

曾经,19岁的他跟大多数的少年一样,爱做梦,常迷茫,边呐喊,又彷徨。于是在大二学期结束的那个暑假,他拿起相机,背上行囊,开始骑车旅行。一间破旧的三合院建筑,闯进了他的镜头里,何培钧说:“当我看到这间古厝时,忽然有了一种找到了人生最想做的事的感觉。“

“天空的院子”的废旧时期


百岁的老屋前日月升落,云雾聚合。这景象让何培钧开始思考:“医务管理是我的兴趣吗?为什么我对改造老屋如此执着和入迷?如果我想要改造这栋屋子,我需要什么能力?建筑?休闲管理?还是园艺厨艺?当时的我决定,我要先找到未来最想做的那件事,再来决定要学什么。”

 

仿佛就是一瞬间下定了决心,他决定放下一切,放下考研究所,放下世俗眼光,开始逆向行驶的人生。

“天空的院子”的废旧时期


为此,他开始跨校跨系旁听建筑学等相关科系。大三的时候,他将老屋的四张照片拿给我系主任看,系主任让他先做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项分析),他笑着对系主任说:“不用分析也知道这件事只有劣势和威胁。” 在得知何培钧既没钱又没规划的“白日梦”后,系主任提醒到:“如果你真的将这座古屋修葺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要用什么方式去经营和保存传统文化呢?”

 

系主任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深层思考:“是的,修葺缺的是钱,而如何永续经营缺的是规划。竹山镇的传统文化值得游客来这里慢慢挖掘和感受,唯有做民宿,才能让他们停留的时间最长。”

 


梦想起航

 

“天空的院子”


大学毕业后,服完兵役的他经过万般波折,前前后后跟银行借了1500多万台币,买下了这块梦想的土地。


可是土地有了,装修仍是个大难题,几乎是第一时间,何培钧想到了自己的表哥。他从小爱好建筑,立志当建筑师,但由于全家的反对,不得不选择医学院。他知道,建筑师是表哥一直以来的梦想。果不其然,表哥辞掉了工作,搬来古屋,他们买了睡袋住在屋子里,与它同呼吸共命运,每天观察日出日落和风向,认识它、了解它、设计它。

夜色中的“天空的院子”


经过一年的时间,兄弟俩的努力加上好心人的帮助,室内融入现代化设计,配备西班牙浴缸、德国瓷砖,900多平的建地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何培钧回忆那段岁月时很有感慨:“当你很相信理想这件事时,你终究不会失败。”

 


你可以做的事情比你想象的更多


可是美好并不是一蹴而就,民宿开业的几个月,收入无几,资金链渐紧。爸爸病重的消息传来又加上收到银行的查封通知,压力如山倒,何培钧痛苦得想过上百种死法。每当夜幕降临,他躺在床上,担心民宿倒闭而失眠。就像宫崎骏说的:“事情坏到一定地步,就会好起来。”那段灰色的日子,还好有妈妈的陪伴。

 

大雾中的“天空的院子”


直到国际知名作曲家马修·连恩和他的乐团来到了「天空的院子」,他们在这创作了同名音乐专辑《天空的院子》。何培均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做民宿可以这么快乐。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专辑入围当年的金马奖,十几家电视台轮番播出“天空的院子”的故事,何培均的手机一个晚上响个不停,全是订房电话。

 

随着游客的纷沓而至,何培均和员工的收入一直在增加,事情好了起来。可是,竹山当地的人口却是一直在减少。何培均告诉记者,在竹山落户的头五年,小镇的人口从8万人变5万人,镇上多数为老人和小孩,成了个空巢小镇。“当地的居民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游客,他们需要的是公园和好的创业机会。”于是,何培均开始思考如何让民宿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关联。

环保的竹牙刷


竹山,顾名思义以竹闻名。何培均开始积极在镇上寻找相应的产业。竹桌、竹椅、竹炭肥皂、竹炭花生……他大量地把当地的资源运用到民宿中来。

 

另外,何培均还在镇上创办了“小镇文创股份公司”,推动“以专长换住宿”,他用「天空的院子」的盈余买下小镇里一座四层小楼,装修一新,并把所有房间以“IDEA换宿”的方式在网络上“销售”。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就吸引了600多人到竹山,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给竹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印度朋友的换宿礼物就是,每天早晨以竹山的菜市场为起点,开始给大家献上印度舞蹈,不少当地人甚至跟着他一路跳回他租住的小楼。法国朋友则锅碗瓢盆齐上,摆开阵势教大家做正宗的法国大餐……

竹生活文化协会产品


其间,何培均还和年轻人一道利用废弃的车站创办了“竹青庭”餐厅,餐厅的内部装饰全部采用小镇特有的竹材,而顾客的食材也全部取之于居民种植的农作物,聘请专业的竹编大师教小镇居民制作竹工艺品放在餐厅展示售卖,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为了使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乡镇建设,他创办了创业课堂,定期与小镇青年们分享发展理念,希望以众人之力为小镇注入活力,实现永续发展的梦想。

竹青庭人文空間从初建到完工


 

没有没落的小镇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落雨的午后,屋瓦上雨声叮咚。晴朗的仲夏,星星在暗夜里涌动。

 

何培钧自己都没想到,当初一个简单的想法,竟然带来了整个镇子的复兴。他说:“我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台湾的教育。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该知道,文化跟当地的社区社会是我们年轻人的义务,而不是只有政府的补助跟项目而已。”

 


何培均的创意乡村,从最美民宿开始,他的幸福在竹山的小镇,也在「天空的院子」

 

他用自己10多年的经历来践行了一句话:“唯有每个人都种下一棵树,多年后,这里才会成为森林。”

 

 


文字/郝雨薇

编辑/船长


还可查看更多

开门计划丨在一个七层的乌托邦里摇摆旋转不停歇

招聘|绵阳爱思青年项目专员

Imagine City | “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灯”为街友带来如家的温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