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分文系列1|我宁愿没钱,也不想工作
编者按:
写这篇文章的朋友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创作,但始终没有得到金钱上发挥的空间。这似乎并不能成为任何他停止工作的理由,也没有成为他妥协自己创作方式的借口。
也许你可以称之为顽固不化,又或者不接地气,但当清晰认可这种结果会发生的时候,这样的生存也是一种方式。
他本来想随机聊几个身边有过这样经历的朋友,结成一篇文章算作一个纪念。但我看了这些对话后,却觉得,这可以成为一个系列。
今天在网络上流行有趣的经验、好玩的分享,还有成功大鳄回顾自己曾经的穷日子来励志。但这些故事熬的一碗鸡汤,鲜得有些过头。
看了作者和朋友的一些对话后,我可能才明白,那些有过千万报道的艺术家、风光无限的创业者可能依旧在过着馒头就老干妈的日子。而这种社会意义上的名望和阅历背后,是物质上的贫穷,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人,而不只是有爆点博眼球的光鲜躯壳。
他们并不励志,但也不寒酸,却有另一种滋味。
钱,成为了今天生存的底线,也间接成为一种衡量标准。
可兴许,钱,又或者不钱,都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今天开始我正式缴枪。弹尽粮绝。
上午我身上的现金只有一张五块,公交卡只剩三毛。下午出了趟门,五块钱全拿去坐地铁了。其实在那之前我也已经借了不少钱了。但今天的感觉不太一样。
晚上回家的时候又借了点儿钱,地铁里充了个交通卡,却走向了公交站。那样便宜很多。
生活在城市里,没有钱的感觉就像拿起一本没有电的电子书,又或者像是没有Wi-Fi的智能手机,过度依赖,但又得承认这可能是一种必需。但我总感觉,这不应该是必需。
我并没有哪怕一点点难过或者伤心,像是一些煽情励志电影的老套桥段:“我24岁没钱的时候,blahblahblah。”然后中年发迹的时候拿这种日子用来吹嘘自己牛掰的经历。
但也晓得,这样的日子并不会太久,就算太久,也不至于饿死。倒是这种状态本身带来的一切感觉和思考让这些变得有趣。
可无论再怎么淡定和有信念,当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资源并不是源源不断的时候,那种焦虑感是无法掩盖的。
既然短期内也做不了什么,或者说不愿意做什么,我就顺手找了身边几个朋友聊了聊他们曾经身无分文的日子。我会隐去他们的名字。
性别:女
年龄:下周四26
地域:北京
职业:无业游民
身无分文是什么时候?
挺多的。
10年在英国学习,去法国旅游和演出。一下高铁,就被抢走了钱,护照也没了。那天特冷,还下雪。因为没有身份证件,订的hostel也进不去,只能睡在门口门廊,睡了三天。本来想睡地铁,但巴黎地铁实在太多人睡了。每天吃免费的羊角面包早餐,都是早上剩下的,到晚上面包都干了,我就吃那些。
12年底在哥伦比亚,那会儿有工作,每个月1000美金,但老板拖欠工资,拖了两个月。那时候还老喝酒,钱都花完了,只剩下了几个硬币。当时住一个老奶奶家,也是我的房东,我就偷吃她东西。她说西语我就假装不懂。持续了几周,一直偷东西吃。
最惨的是在墨西哥,家里被入室抢劫,被枪顶着,然后也什么都没了。当时挺懵的,但也没哭,坐在地上,待了好久。卡也没有了,所以也没法找人打钱给我。当时有个和我关系不太好的女生,我去她家找她,她不在,我就等着。问她借了大概500人民币。
前两个月又在菲律宾又被偷了钱,大概1000美金,抓到那人了,但被他跑了。一分钱没了,生活被禁锢了,我男朋友玩儿朋克的所以也没钱可以养活我俩。我们就住在男朋友妈妈的家里。
现在身上还有多少钱?
300元人民币,卡里没钱。蹭吃蹭喝,靠一些稿费。
我住家里。我妈已经给我通牒了,28岁前想好自己要干嘛。
没钱的时候会对自己绝望么?
从来没有。
我虽然想挣钱,但不一定一定要挣钱,比如现在我就没钱,但也没想找工作。我要想挣钱的话,就会干好多好多事情。我是独生子女,住在家里,家里人也会偷偷给我钱。
所以其实真正身无分文也没有,身无分文了也是因为我想身无分文。
我在墨西哥入室被抢就会有一些绝望,因为在那的朋友不多。
钱意味着什么?
不太清楚。很难回答,有时候挺重要的,有时候不算什么。不行就找工作呗,又不是找不到工作。
我之前想做一个事儿,去做一些特别低端的工作,然后尝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国外就有这样的人,叫radical sabbatical,毕业后6个月做很多各种各样的职业,也许很低端。和Gap year还不一样。我可以去做各种餐厅,刷厕所,都可以做。每个月换一个,但我需要更久,比6个月更久。看看自己想做什么。
你觉得什么时候开始需要挣钱了?
我想可能是两年之内?我妈跟我说的是28岁。我现在还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我就是想做一个不停尝试新的东西的人。就想当一个nomad,无业游民。当无业游民的时候,一些事情会突然挣到钱。
那你怎么看待稳定收入的上班族呢?
我一点都不羡慕。这个观念是自己定的,都是自己的感觉。他们可能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他们可能是时间的束缚,我可能是的金钱的束缚。
你会有焦虑么?
没有。
那几次没钱的时候,是挺懊恼的,但不焦虑。我大部分没钱的时候是因为一些遭遇。
虽然我是无业游民,但有零碎的接活儿,翻译、活动,一些积攒的朋友给我些活儿。但挣得很少。我知道自己有能力挣钱,所以从来没有过焦虑。
有一点挺明显的,有时候我要挣钱,一定要拿到一份工作。我想挣几万攒一年,然后到处玩儿。但是呢,见到工作面试的时候聊完,我就不想了。我经常有这种状态,我内心就抵触上班的状态。是北京的现实给我的抵触感,比如家里的絮叨、和朋友出去吃饭一顿饭100块,这种社会压力就会让自己就会有抵触。我心里其实是不想工作的。
慢慢就会判断自己的状态,真的不喜欢,自己在最后一秒就会抽出来。
你对自己有个底线么?
没有。因为我们家是拆迁户,哈哈。
我要是一直干活我就会失去自己,失去经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家也不缺钱。我爸妈做了一辈子的工作,他们到底喜不喜欢?反正不会愁吃愁穿,更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为什么你会把爹妈的钱算作自己的生存一部分?
你现在挣钱和问爸妈借是一样的,工作是问社会要钱,跟爸爸妈妈要钱也可以对他们更好一点,我觉得问他们要比问社会要的感觉好一些。我之前想过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独立,真的自己交房租,自己吃饭就是独立么?我自己没什么钱,和爸妈住一起,我精神很独立,我不需要另外的钱也可以很独立。
我对月光族也有另外的看法,比如说我认识一个朋友,她是美国人。挣五万一个月,花五万块一个月。她就特别特别努力工作,虽然工作挺der的,但她特别会拍马屁,拍一个特别讨厌的老板马屁。我们其他兼职的都不喜欢那个老板,但是只有她对老板特别恭敬。我想了一下,我们自由职业可以随时不干这个工作,不依赖他。但她,没有老板没有工作,生活就崩溃了,她依赖这个工作,依赖这个生活方式。在我看来她并不独立,被一种生活方式锁住了。
我很多朋友也是,他们不可以被从北京拿出来放去任何一个地方。而我可以,我可以被放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做新的事情,做我没做过的事情,我都能活下去。
我对啃老族也有个新的认识,当然啃老族分很多种,一种浑浑噩噩。一种花家里人的钱,做自己的事儿,不一定是错的。很多人拿家里钱创业和我也差不多,我在创造我自己,最真实的我自己。
我觉得很多人没钱也不问家里要,可能是和家里人很分隔?我问我爸妈借了几次钱,但也都会如数还清。我和家里人一直挺好的,我其实还是挺传统的,我会照顾我爸妈、照顾我二姨、照顾我姥爷。
你不没钱么,怎么照顾?
我并不需要给一些金钱的照顾啊,我可以每天都去看他。
我有一个朋友在奥美工作,觉得工作特牛,但姥姥过世的时候,她在上班没法去送行。爷爷过世的时候立马把工作辞了。她以前觉得老人病的时候,也帮助不了什么,做不了什么,偶尔去一次只能,还是工作重要。但后来她觉得她错了,精神上也是一种照顾。
我姥爷还给我钱呢!
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在想要挣很多很多钱,其实中国人很多人有很多钱,500万一千万,但都想怎么挣更多钱,也不想想怎么好好花掉。
普通人的家庭也可以挺享受生活了,但现在人不这样,还要给人打工看别人嘴脸。
想得倒不少啊。
其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会发现人的需求其实很少,只需要吃饭和住的地方。不饿的时候也可以不吃,不一定每顿都要吃。我也吃得很少。
唯一比较惨的就是不能和朋友见面。我们这种没有钱的人,不是真正没钱的人,有朋友救济,肯定有饭吃不会饿死。所以唯一的就是不能社交了。
我回来北京的原因也是觉得不能在那边挣到钱。在菲律宾挣不到钱,就永远都只能在那呆着不能出门。
今年被偷的那俩月在那就天天在家看片,写诗,写剧本,我想写书也写不下去。
但我觉得最大的收益是我对自己的欲望更了解了,身无分文就会剥去很多没有意义的事儿,比如吃好吃的偶尔吃一次就行了,买衣服买二手的就行。我的基础欲望就是不用上班,去别的国家玩儿,社交,有吃的就行,都不用吃饱。
关于“身无分文”系列:
这是一个最近开始身无分文的朋友采写的。出于对身边类似经历的探寻,同时也是自身因钱引发的思考。他说:我并不批判钱,但也不想刻意宣传身无分文的状态,但这确实是有趣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