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少女漂流记
Where will your curiosity take you?
作者 ZRX
文中图片来源 Viv
“我总觉得自己不是女神级别的,但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也特别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半吊子的事干得太多了,没有一个干好的。”
见面之前,Brent这样跟我描述viv:大二辍学到英国学电影,毕业后到处旅游,也不办签证什么,然后各种睡老外!
然而第一次见面,她却是书包、背心、人字拖的打扮,与19岁的我在一起毫无违和感。我无法想象这个看似普通的北京女孩儿与她描述的奇幻经历有半毛钱关系。
学习努力,些许自卑,在意形象,20岁以前,viv在众人眼里不过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儿。在北语的两年时间里,她在外兼职,偷写小说,也没去认识太多的同学。表现平平的她,隐藏了不知多少的热烈情感和澎湃思绪在心里。
后来,她把内心一切的热烈和澎湃都寄托在了大二的交换机会里,希望在英国能够真正地展现自己,大干一番。然而之后在曼彻斯特的两年时光,却被她形容为了最“失败的留学经历”。在viv的想象中,出国留学一定是和各国的朋友相识相知,共同学习,成为最好的朋友。然而成段的伦敦腔还是让自认为英语不错的viv犯了难,期待已久的party hall却让viv更显孤独,加上学习压力,即使viv很努力地去接触外国朋友,也很难能完全融入local的圈子。
“英国的中国人势力实在太强了,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现在这么多人去英国留学,这么多人去美国留学,你去了之后就感觉在自己国家一样,你可能真的学会了独立,你可能真的学会了做饭,学会了一些英语,但你的思想还是跟在中国上学一样,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国内上大学也好,还是出国也好,不管你学的知识是什么,其实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科技其实中国已经很发达了,这些技术,你在互联网上就能看到,何必还要跑到英国去学呢?就算你想盖个房子,知乎都一步一步地告诉你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思想,很多留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就导致了出国后跟在中国上学没什么两样,很多人回来之后连英文都说不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viv参加了本校的一次实验戏剧演出,演一个犹太女人。借着出色的表现,她从枯燥的文学专业转到了戏剧专业。然而,她的留学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英国的天气总是阴阴沉沉,正如她的英国同学般刻薄而高傲。
“糟糕的事情就太多了,那会我们考试演出,我们有5个人,我站在中间,上台前一个大波浪头发的女孩子过来跟我们聊天,然后说祝你们好运!让后从左到右开始击掌high five,到我这的时候她跨过去了。我那时差点哭出来,上台表演也特别不痛快,这件事我估计得记一辈子。后来毕业之前我去一个情趣用品店逛,看到这个大波浪头发女孩在那里当店员,我故意过去跟她咨询器具的各种葛的问题,她后来都烦了哈哈。”
后来,她拍了电影《曼城结》来纪念在曼城的时光,电影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留学生的共鸣,但同时也引来了政府的关注。因为电影描述的是留学生在国外遭遇的冷眼、被孤立以及回国后身份的尴尬,加上当时发生的洛杉矶留学生宝马枪击案,viv几次收到来自英方以及中方的通知,要求从网上撤下《曼城结》。对此她并没有放在眼里,但总觉得自己会被追杀,于是毕业后便去了伦敦,躲在一个小农场里摘了几个月的草莓。这段经历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觉得这个元气少女是如此的可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60hw9sq6&width=500&height=375&auto=0《曼城结》
她的左手腕上纹有一个太阳,是为了纪念在巴西的日子而纹的,寓意“所碰之处都能够阳光普照”。大三的暑假,viv第一次踏上这片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土地。四个月的时间里,viv与朋友用牛粪建造earthship,一起在party上狂欢,一起周游南美。“我是挺乐观,挺爱逗的一个人,但就是自卑。在去巴西之后,无论是帅哥还是美女都乐意过来跟你聊天。他们天生就愿意认识别人,是很好的一种状态,和中国的状态、英国的状态都不一样。我去了巴西之后,就自信心猛涨,觉得我其实是个很特别的人,因为我在巴西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亚洲人,就我一个黄种人。巴西就让人特别的感动,使我对自己充满希望吧。回到英国之后我整个人就变了,完完全全的变了,我觉得南美真是改变我的人生。”
与沉闷的英国不同,明媚的巴西让她从持久的抑郁中解脱出来。从此自诩“小次”(意为残次品)的她变得开朗、健谈。于是在毕业离开伦敦后,viv选择了回到南美,在哥伦比亚的一所大学做交流访问学者。“哇塞,巴西太完美了,我觉得跟曼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南美的人太会生活了,就算是在那里穷着也是异常开心的,我毕业那会大部分的人的想法都是很肤浅的,觉得发达国家就一定好,所以磨尖了脑袋想留在英国,但是我真的看透了哈哈,制度好、福利好、经济好有啥用,人活着都不开心。”
在我们的谈话中,她很多的想法与见解都与她在南美所经历的事情密不可分。“在南美我开化了很多,包括对性。南美人对性是很开放的,开放不是说他们跟谁都可以勾搭在一起,而是说他们把这件事视为一件认真的事去做。我举得中国人对性是很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比如说他们交朋友吧,却没有考虑性方面的问题,有很多人可能也做爱吧,但是他们并不是把它当做一件正事儿来干。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比如说吃饭吧,你每天哩哩啦啦随便吃一点儿也是吃,做爱也是,你随便两下也是做。南美人就没有这种态度,他们每一次都要把它做好,其实这是对于人的尊重。而且现在很多人对性很羞涩,不愿意谈,这会导致我们不了解,然后我们就做不好这件事情,所以为什么有说中国人在性行为方面可能不如外国人那么的强,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公开聊这件事,不聊的话我们就不可以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就做不好。”
前后两次去南美,总共呆了一年的时间,在她的眼里,南美虽然穷,但那里的人却最真实、最纯粹。古巴人对跳舞充满无限的热情,哥伦比亚人相信海的力量,巴西人就是爱狂欢爱party。“南美真正让我懂得了怎样生活,我整个人就像褪了一层皮一样。”她在南美穿越沼泽,越境去看伊瓜苏瀑布,在森林旁的海边冲浪,参加各种各样奇怪的party。如她所说,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如今这个真实、纯粹的viv,正是这片神秘热情的南美大地和同样神秘却内敛的中华大陆的交织产物。
在墨西哥遭遇两次抢劫之后,心灰意冷的viv机缘巧合来到菲律宾的一家时尚电视台,但时间不长,她便辞去了高薪的工作,来到马尼拉做独立电影。对于强调真实和纯粹的viv来说,奢侈品和T台走秀都显得太虚了。“我在马尼拉认识的人,全是做独立艺术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工作,他们只是相信自己,就好像信仰一样。他们让我特别有灵感,跟做时尚的那帮人相比就是另外一种人。”她在马尼拉写剧本、做电影节、拍纪录片,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很多人问viv,为什么在外面遇到那么多挫折,结果还是要在外面待着,为什么不回家?viv跟我说:“我就感觉我还要继续走走啊。我现在要回来上班了我就必定知道自己以后是什么样子。我就必定是每天从早坐到晚,别人说什么我就干什么。如果你一直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希望我的每一天都是我预知不了的”。
的确,能够放下父母,放下旧友,放下名利而在外面“飘”着,viv无疑是幸运而勇敢的。相比一部分家庭情况不是太乐观的同龄人,viv不用考虑有弟弟妹妹要供养,父母也身体健康且有稳定的收入;相比陷入困境而一生无法自拔的人,viv总是在人生的低谷迎来崭新的机遇。但她也比绝大多数人勇敢,这份勇敢有时候看上去甚至有些残忍。她敢于去面对并接受父母一天天老去而自己却不在身边的事实,也敢于去承受因“纯粹”而离那些为名利奋斗的朋友越来越远的孤寂,敢于在任何现实条件下都遵从自己的内心,敢于真正为自己而活。有的人无法接受这种“敢”,认为这就是一种自私,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的确,我承认目前的我也不敢做到像她这样“勇敢”,但我却打心底里佩服她。大部分人的“懦弱”的确也值得尊重和佩服,但viv能在集体主义滥行的当下作出几乎与所有人相反的选择,实在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广阔的视野。“很多事情,就是你一意孤行的认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比如爸妈不会老去,自己可以融入到体制中去,你才会出现害怕,担心的情绪。但是这些是无法改变的,只有接受了之后才能更好地生活。”
Viv在《曼城结》最后说:“我现在真的好害怕,并不是因为你我还没有毕业,而是,还没融入英国的我,好怕已经被香港遗忘了”。虽然仍未融入曼城,但第三世界国家的真实和美好让她已经不想再融入国内的生活了。在她看来,中国把发展经济看的太重,所有人做事都是一股脑冲着钱去,而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比起相信精灵存在的南美,她认为思想匮乏的中国更加不发达。“他们知道怎么包容不同性,真正认识到生活应该是什么,生活不是只需要有钱。”
在viv回北京的半个多月里,她与国内的一个导演合作写剧本。“就写的好俗气,大家都是想挣快钱,写两个俗套的人物,然后找两个明星就想拍一个电影,我觉得太不负责任了。”在她看来,她呆在菲律宾可能没有那么多钱,不能够这么快地把电影拍出来,可能不能出名,但是做同样的事情却会特别踏实,感觉特别稳。“在这儿我可能有钱,可以写剧本,拍电影,跟大牌明星在一起,但我就觉得特别虚,所以我就毅然决然地回菲律宾了。”
在viv的世界里,旅行和工作早已融为了一体。“很多我的剧本想法都是从旅行当中的故事里来的。旅行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扩大自己所能包容的尺度。旅行应该是找到别人,那些你未曾亲自接触到的人和事。眼界越宽,人就越淡定。”她开玩笑地说自己其实是在菲律宾探险,又一本正经地跟我介绍她关于菲律宾游击队以及改革的搞笑剧本,并告诉我她会“好好写”。她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着世界,再用双手和键盘敲击出自己的事业,也书写着她纯粹的人生。
在我看来,这些年来viv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类似“家”又不同于家的东西。这种东西给她以归属感,让她能够在深夜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不被周围的人所接受,也给她以自由,让她能够无所顾忌地创造自己所认同的艺术,或给她以灵感,让她能够源源不断地迸发出真诚而特别的想法。那些东西可能是在南美、在菲律宾、在越南老挝,抑或是她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我不知道她是否已经找到了,但她依然在寻找。对她来说,也许这个东西本身就蕴含在“寻找”当中吧,他不是一个确切的坐标位置,也不是某个或者一群朋友,只要她一直保持“纯粹”,并坚持寻找,便会发现一路都是惊喜。
我问她,就像最终还是离开南美来到菲律宾一样,是不是还会离开菲律宾到别处?
她说:“会。会很痛苦,但是最终应该还是离开。”
✪
- END -
+box正在开设一项探讨和记录个体自我意识的专栏。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清醒剂”专栏征稿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