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春拍预览】案上云烟——文房雅玩

2017-04-11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拍卖



此次春拍,工艺品部文房器物部分再次推出“案上云烟—文房雅玩”专场,延续私人与世家珍藏风格,呈现器物臻品百余,汇集文人生活所涉书斋陈设、明清仿古鼎彝之器以及清宫精作。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镂雕龙纹转心瓶

高 H 32.6 cm;重 2050g

参阅:杨伯达主编,《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10金银玻璃珐琅器》,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03页,图三五八。


瓶为铜胎镀金,敞口外侈,束长颈,溜肩鼓腹,底承圈足。颈与足以珐琅筒心相连接,腹部可旋转。通体以浅蓝釉为地,口沿下饰如意云头纹、连珠蝠纹,颈、腹以深蓝、红、黄和豆绿色釉填饰勾莲纹和缠枝花卉,寓意“福寿连绵”。腹部一周作四个圆形开光,嵌铜镀金镂空寿山福海云龙戏珠纹。近足处饰莲瓣纹。底部镀金,无款光素。


清代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在乾隆时期达至巅峰,并形成内府造办处,设立珐琅作,用以专门研发珐琅器具。嘉庆继之,至后期遂逐渐式微。此件掐丝工整细腻匀称,花叶柔丽婉转,娇妍绽放,色彩纷呈,身形挺拔秀美,予人典雅大气之感,可见掐丝珐琅皇家造器的精湛技艺。类似器物,可见故宫博物院以及伦敦V&A博物馆所藏。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鬲式炉

高 H 32.6 cm;重 2050g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字峭底平,当为鋳后修刻之款。宣炉诞生以降,官铸铜炉,大都以六字楷书款成器。明代之款式,多以沈度体为主,亦有民间仿铸其字体者,惜字体失衡,笔道羸弱,整体不逮人意也。至于清代,宣炉所用楷书者,虽然上继明代之形制,又有许多演变,其文脉底蕴与明代相距远矣。但,康、雍、干官作铜炉,品质上乘,所用之材,所选字体,另辟蹊径。这一时期所用楷书,方正硬朗,铸造与镌刻皆深峻挺拔,颇有大气凌然之势。此炉是也。


鬲形之炉,其源流出自青铜器之簋焉。簋者,初为盛物之器,随着社会之体制完善,逐渐被规范为礼乐之列。宣炉一物,原出青铜器、宋瓷两大文脉,此炉继两者形制特征。其足虽短,而足底奢出,是为青铜簋中所有者。其口沿外侈,又与簋形同。而宋瓷之鬲式炉,口沿虽同,其足则改为稍长乳足。小者,为历代士大夫文人所追求者,以至私款之鬲炉居多,大者鲜见。鬲炉一系,大小兼备,大者为厅堂陈设,宗庙祭祀之用。故,大者多六字正楷书款,多为官器也。


此炉之形制、工艺甚是完美,比例和谐,整体富态,庄严中不失高贵,厚重里张扬威势。查其口线、颈线圆熟平滑,其炉腹肥而不雍。其足力劲而沉稳,其炉底垂而不坠,二者相得益彰,可为鬲炉中完美形制也。查其款识,纳于中央,规矩之极,于三足之核心夹角等距合规,益发高妙。观其皮色,浅栗高古,色淡凝厚,精光内敛,奇彩洋溢。炉之铜质,细润密致,藏金潜银,以指轻叩,妙音回环,经久不息,远入虚无之际,非十二炼之精铜,何能至此乎! 与王世襄先生之“玉堂清玩”款大鬲炉,各得鬲炉之要义,曲异工同之妙,皆可为收藏陈设之殿堂高器也。


明晚期 铜鎏金錾花筒式炉

直径 D 23.2 cm;高 H 10.3 cm;重 5060g


此炉形制,当属筒式之炉。


中国工业造器,早期为平面绘制纹饰,如陶器。自青铜文明诞生始,由平面绘制发展为錾刻浮雕,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铜器工艺自商周以降,一直延续着此等工艺发展着,只是许多器物表面增加了镶嵌工艺,如嵌金银、鎏金银、镶宝石,或是几者并用,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


纵观宣德炉之工艺,诞生之初,青铜器与宋瓷之文脉贯通,礼乐之仪,各执规范,通行于家国。明代晚期,由于江南的经济发达,文化兴盛,能工巧匠们制作了大量的文房精品。在杭嘉湖地区,涌现出不少文人雅士。二者相互切磋,定制诸多案头佳器。明清两代宫中档案记载不少“南匠”高师的事迹,皆可为证。


松江府一代,便涌现出朱震明携其徒胡文明等铜作名匠。由于胡文明时处稍晚,制作与存世量较多,后人遂将之与制紫砂壶之时大彬,制手炉之张鸣岐,共称晚明"三家"。"胡炉"重精工浮雕,锦绣塞地,通体达金,边框错银,奢华之 至也。自古即颇为藏家珍爱,近年海内外益加推崇,其涨势曾他们以锦地錾花、诸般浮雕、鎏金嵌银等诸多工艺制作铜炉。我们知道的朱震明、胡文明等都是晚明云间人氏(今松江县),为晚明制炉大家。


晚明錾花鎏金铜炉大体分三类:一为仿青铜器之簋式铜炉,二为筒式铜炉,三为冲天耳铜炉(较少)。总体特征为錾花、浮雕、鎏金、阴刻款识,亦有无款式者。皆为水红铜质,盖取其质韧,延展性佳,便于施作雕錾神技之妙也。其炉形上阔下收,平口内敛,回廊垂檐,内膛平滑,黑漆古色,绿松古锈。炉之上下均鎏赤金,炉身满工,錾花锦地,其上浮雕,参差掩映,为梅、石、兰等花卉组合画面。筒式炉之工艺、品相华美高贵者,可为文房上佳之器。


明正德 铜阿文方炉

直径 D 10 cm;高 H 7.9 cm;重 580g


 “大明正德”款识,正楷体。平底阳文,符合时代官体特征。


正德一朝,崇尚阿文炉,究其原因:为其时中西文化交流、贸易汇通使然。纵观阿文炉之文脉,有方、有圆,有耳、有无耳者。炉腹表面均铭刻阿文字样,无外乎吉祥、祈祷等良好愿望。独此炉字样,至今仅见。任何宗教既有其教化条律,因尤其警戒箴言。


此炉上铭刻之文字,即为伊斯兰教圣训,可翻译为:“慷慨者不会进入火狱,尽管他是一个坏人。吝啬的人不会进入天堂,尽管他是一个日夜拜主的人”此炉是也。此炉形制高古,寓意崇真,敬天法相,至高庄严,存世罕见,可尊为阿文炉系之上品。


斯炉工艺规范,正德方圆,规范入则,当为坛用礼祭重器。皮色黝黑,通体无杂,斑驳之间,墨色如烟,实为黑漆古中上佳高色也。


观其炉腹之文面,底平坦荡,文字精准,饰样规范,方口峭沿,承天护地,上宽下收,等距平行。庄重典雅,非其时之能工巧匠不能为也。尤以炉底下垂样式,本为明初形制,明中少有发现,即便正德时期,亦为少见。纵观此炉,复古垂底样式,为宫中匠作方能得其高义,借形传道也。


元 剔犀如意纹香盒 

直径 D 11.5cm;高 H 4cm;


此器圆形、平顶、直壁,子母口,足内及底髹黑漆。盖面满雕香草纹,线条流转自然,斜面显露红黑色漆。漆色莹亮温润,构图饱满,堆漆肥厚,形制古朴典雅。全器雕刻不作棱角之形,雕刻精细工整,雅致匀称,纹饰造型婉转生动,饱满柔美。底款针线刻“杨茂造”款。


杨茂,浙江嘉兴人,继承了唐宋以来雕漆工艺传统,在元末明初之际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剔红风格。其传世作品堆漆较薄,雕刻精致严谨,其花卉构图工致细密,小花小叶,穿枝过梗,疏朗自然,秀雅清丽。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卷八:“古剔犀器皿,以滑地紫犀为贵,俗谓之枣儿犀。剔犀又称云雕,其工艺先以两种(多为朱、黑二色)或三种色漆相间髹于器物胎骨上,每一色漆都由若干道漆髹成,至堆栈到相当厚度后,雕刻时,刀锋斜下,剔刻出剑环、重圈、回纹、云钩之类图案花纹,在刀口断面可以看出不同的色层,彩线如带,随着纹饰的轮廓回转,通过打磨后,显出光泽,剔犀成品即成。明代黄成《髹饰录》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黑户)等覆,或三色更迭。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   

  

元 剔红过枝菊花圆盘

直径 D 11.5cm;高 H 4 cm.

参阅:夏更起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67页。


盘圆形,弧形壁,矮圈足。内外皆黄漆素地雕朱漆花纹,盘内雕折枝菊花纹,布局疏朗,工精别致,古人认为菊花是长寿之花,并将其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隐逸者”。文人雅士常以菊花比喻品格高洁。盘外壁以剔犀器物上常见的卷草纹为饰,为元代剔红漆器特有的装饰方法。盘外底髹黑漆,光泽内敛,上有蛇腹断间冰纹断,甚具斑驳古旧之质感。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盘髹漆肥厚,漆质红润纯正,图纹精美,刻工细腻,磨制圆熟,充分体现了制者不俗的技艺。


张成,浙江嘉兴西塘杨汇人,生卒年不详。张成作品传世较多,有剔红、剔犀两种。皆用漆精良、髹漆厚重、运刀犀利、花纹圆润劲健,尤善雕花鸟、花卉、几何云纹,亦能山水。其雕花鸟,以一种花铺满器面,作二鸟相对旋飞其间,纹饰生动且极具装饰效果。雕花卉,则选取一枝构图,大花大叶,翻卷自然。综观张成的雕漆作品,意境浪漫,技艺精绝。


明“适菴”铜马槽炉

直径 D 16.5cm;高 H 2.8 cm

出版:刘锡荣著,《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70页。


“适菴”一词,最早见诸先秦时代《诗经》一书。其中有《采薇歌》一首,传为叔齐、伯夷二人所作。其为商朝属国孤竹君墨脱初之长子和幼子,由于不满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避入山西首阳山中,以植物为生,宁可饿死在山中,也决绝不吃周朝的粮食,表达了崇高的人格与气节,历来为后世崇敬。诗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薇歌》诞生之际,中原尚未统一,史称先秦。正值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不已,民不聊生。人们对于“适和与安定”的生活渴望至极。其中,“适菴”一词,便寄托了此等愿望。此炉款识之高意,即由此中所取。似此等高格雅品之意趣,远非寻常人等所能为也。后世亦多有引“适安”为文、为名、为号者。


民国年间,地处皇城的琉璃厂得天独厚,为没落的晚清一族提供了倒卖皇家珍宝的古玩市场,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艺术品市场。当时大藏家黄伯川先生藏铜炉三十多具,其中有一马槽炉,款式即为“适安”者,由交通总长叶恭绰处获得。二人过往甚密,而叶恭绰又是民国时期宣德炉的著名藏家,曾经藏炉三百具,欲着书立说。


可惜为了保护“毛公鼎”,被日本人追杀,书未能成就,炉亦散去,不知所踪也。据琉璃厂与傅大卣相善的赵老先生回忆:“此炉当是焉。只是人去物转,百年以来,不知又落谁手?”


斯炉形制,尤其独特,方长之型,正底角足,平薄之口,双耳值戟,当为明代中期以前了。与《俪松居遗珍——王世襄先生旧藏铜炉》之“谌氏之炉”同形,然“湛氏之炉”,四壁较厚,梯形稍阔,是为康熙一朝遗物。


炉之款识,甚为精致,二字篆书,工整方正,深峻硬朗,铸后剔錾。此等工艺,当为明中期以前常见工艺与样式也。


斯炉皮色,紫嫩其底,栗色通体,绿翠锈色,斑驳韵古,似秋深苍山,紫蕴烟岚,恰水岸清冽,山高水长。吾欲去锈,以烧莹润,几次下手,不忍而止。


更有上佳精铜,赤腴而细润,微红有宝光,密腻腻如膏似脂。沉甸甸良金坠手,听其声如高山流水,悠悠然沁心怡情,精铜也。


品相完美,整器秀雅,皮色原韵,藏赏皆备。“适菴”私款,寓意清雅,林泉高致,或为唯一也。珍稀高贵,足可高阁入藏焉!


清早期“宣德年制”冲耳炉

直径 D 13.5 cm; 高 H 6.9 cm;重 1427g

出版:刘锡荣著,《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62页。


炉形名,多以耳分,耳之重要,可见矣。冲耳炉为炉中首形,首形之耳,首形之耳,该当详考。吾查明清文典,民间文字,诸如《清宫活计档》《帝京景物略》《宣炉汇释》《沈子宣炉小志》、……虽将乳炉均列入上品之类,然对于「耳」之区别,则未作考也,吾回炉过万,交流亦多,比较可见,耳孔有三种,明早中晚多「圆珠」与「蚕豆」样孔,清早亦有清中及后期,则多半圆之孔焉。


皮色养护,历时二年,初见驳斑,亦育黑褐,冷热水浸,大小火煨,后达「结」雾,终以日月四季,天光沐浴始成,吾心力疲累后,竟成佳色也。


《宣谱》三种述「藏经纸色」,皆有「经」作「金」之误,实则唐宋时,浙江海盐有金粟寺,寺藏千轴经卷,由「硬黄茧纸」书写。每幅都有小红印鉴,并有文字此论源出《金粟笑说》一书。


释器

斯炉之耳,正圆之孔,耳尖若坠,口圆润而颈短直,当为明中晚之器特征也。乳足肥硕,鼓腹如乳,三足间如单拱之桥,玉带模样,美器也。历代赏炉,极重皮色,特贵水白,首贵藏经,斯炉之色底蕴水白,重彩藏经「八火十火亦难及也」。「宣德年制」,四字篆书,而「真宣」寻找,当在此类款中最可行也,故吾之赏藏,以炉为要,不仅唯款是求也。冒襄有言,宣炉之铜之妙,妙如「良金在冶」,可见古来赏炉亦重铜质昔,只是不知黄铜构成与工艺耳。「大凡皮色妙绝之炉,其铜必精,其工必巧也」(摘自《荣斋札记》)、此炉铜精,不次良金,声亦如磐,持亦坠重也。


结语

一、全口佳容,妙形美色,谁人不爱。

二、厚重饱满,高贵霸气,为炉中帅器者也。

三、耳足之妙,非等寻常,可作历代参照也。 


明晚期  “大明宣德年制”铜狮耳炉

直径 D 15.5 cm; 高 H 9.5 cm;重 1612g

出版:刘锡荣著,《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179页。


宣德炉的形制自成一体,且各自都有独特意义。大体依照炉之双耳意义来确定名称与象征意义。


在众多宣德炉品种之中,以动物头作为炉之双耳者,主要有锦边天鸡耳者,象首双耳者,狮首耳者,云云。前二者仅仅限于象征意义。而狮首耳炉则专门用于兵部,代表国家的武装部门。正如戟耳炉同样代表国家政务机关的刑部一样。


狮头炉形象孔武威猛,沉雄霸气,与其所配置的兵部甚为恰当。 细查斯炉,其口平圆而外侈,其颈缓收,圆滑至底。身高壮硕,腹下垂,圈足高而外撤。其两侧娜首威猛强悼,高额資阔,口露齿,鬚毛卷曲,四围重厚。重镇之象也。 


观其皮色, 蟹青之色,间或朱砂,尤在双耳。此炉似于民国时期清洗烧炼,皮色靓丽沉溺,淡淡汨汨,晶润明丽,光耀润泽,无光亦动。观之如镜,抚如丝绒。当为前贤精心烧炼养护所至也。


铜质为宣德炉之本质,铜质上佳,其炉自好。 斯炉之铜,黄中亮银,细密沉坠,当为十炼以上之精铜所致。叩其口沿,声如钟磬,清越悠扬,实为好铜之音色也。狮头炉大多见于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之际,普品多,似此大气威势者,甚少。 


清早期 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D:6.5 cm; H :12.5cm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竹雕笔筒,口沿成泥鳅背,直筒式,以竹节横膜为底,并隐起三矮足。竹材厚壁,枣红色泽,葆光莹润。筒身以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避世遁隐山林,酣畅行乐的文会活动为题,将浅浮雕、高浮雕等诸法结合并用。其间人物三两成组,抚琴者神态怡然,听者陶醉其中。另有雅客提笔书写,吟诗唱答,眉目传神。又有童子数人,或伺立,或煮茗,神态生动。松风竹韵,意境恬然。人物五官刻画细致,各有神情。山石有劈皴,设势造形,以巨岩过渡画面,整器运刀犀爽流畅,刻露精深。


《竹人录》评价康雍年间,嘉定人顾宗玉“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纯以韵胜,珏则刻露精深,细入毫发。” 此件端奉辗转欣赏,层次遮掩压叠,有幽远无际之致,大有宗玉之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初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构图与本器相类。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嘉德官方微信

微信号:zhongguojiad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