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丨《民国时期河西地区佛教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一起阅读吧~
研究对象
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民国时期河西地区佛教(兼论民国时期拉卜楞寺佛教),具体包括民国时期河西地区佛教的基本情况;河西地区佛教寺院的位置、数量及存留状况;心道在河西地区弘法创宗,整合河西佛教的具体情况;永登鲁土司管辖下的藏传佛教寺院; 拉卜楞寺的藏传佛教情况及河西地区佛教的世俗化问题。
河西走廊是中古时期中国与西域交通的孔道,也是欧洲陆路交通的枢纽,许多外来文化都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入中原大地并生根发芽的。起源于印度的大乘佛教就是通过新疆、河西走廊传入内地,至隋唐时期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大乘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河西走廊上存留有大量佛教遗迹,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这本身便证明了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佛教非常昌盛。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河西走廊沟通东西经济、文化的作用也在逐步下降。特别是明清两代,由于对外交流减少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使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该地佛教发展,导致这片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地区逐渐被人们遗忘。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遭遇到了亘古未有的剧烈震荡,在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下,文化传统的基本框架分崩离析。西方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侵略,加之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对其他宗教的排斥与破坏,这都对中国传统佛教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文化在这其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在维持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上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明清以来佛教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衰落趋势,但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无疑加剧了其衰落。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巨变的汹涌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在封建社会中久已成型、业已衰败的佛教,向佛教提出种种挑战,使佛教几经厄难。这一时期佛教衰落主要表现在,佛教发展远离民众,丧失活力,僧伽素质低下,戒律废弛,“子孙丛林”大量存在等。因此,以太虚为主要代表的佛教界人士,从教理、教产、教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这些佛教衰败的表现在远处内陆的河西佛教上都有所体现。河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藏传佛教在此处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河西地区佛教衰落同全国佛教衰落相比,又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本书在研究时,除在全国佛教衰落及提倡佛教革新的大背景下考察民国时期河西佛教状况的同时,也把因地域、民族等原因对河西佛教影响作为一项主要的研究内容,如永登鲁土司管辖区域内的藏传佛教、民国时期来河西弘法的心道都作为个案来研究, 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把握与结合。
武海龙,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1984年11月出生,吐鲁番学研究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学、佛教史。201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主持省部级项目一项,2016年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资助,《宗教学研究》《敦煌学辑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民国时期河西地区佛教研究》武海龙 著
定价:37.5元
ISBN:9787549014965购书热线:0931-8454870
目 录
▼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丛书介绍《三阶教史研究》《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敦煌医学文献与传世汉唐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类书研究通论》
《从移民到乡里——公元7-8世纪唐代西州基层社会研究》《民国时期河西地区佛教研究》点击书名了解详细信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