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学生有“君子协定”的姜学锋:同学们需要什么,我就去实现什么

热爱的 西北工业大学 2021-11-08



你上过计算机基础课吗?

你用过NOJ在线评测系统吗?

你安装过西工大班车小程序吗?

那你有必要认识一下他

——

“一位好老师,必定会经历上——好课、教——好课、育——好人这样一个阶段。立德树人是初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使命。只要能让学生爱上计算机课程,我就愿意去尝试,力求持续、创新、有效,对教学保持好奇心。”


这位“好老师”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主任姜学锋。


他值得这样的赞美。



与学生签“君子协定”的“哆啦A梦”


疫情期间,为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姜老师一手打造的直播间大火,随后他公开了这份“工大硬核直播间打造方案”,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在家中搭建自己的直播“影棚”,构建“云端课堂”。


姜老师一再要求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的老师,不能因为网络授课就降低要求,相反更要提高标准去消除不能面对面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达到和平时课堂一致的教学效果。他提前三周完成了“慕课+QQ群课堂+平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利用教学软件构建在线实验环境,开设云上实验课,使学生用手机也能实践训练。


一块屏幕隔着千山万水,如何让207位同学准点上课、每一节课保持高效成了摆在姜老师面前的难题。


“这样一个规模,我最关心的是学生到底是不是在学?学的怎样?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门课程中,有35位管理学院的留学生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地,姜老师逐一核实时差后发现,墨西哥的两名学生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同步上课,为此单独为他们开起了“小灶”。


为了保证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姜老师使出了大招——与同学们签订“君子协定”。“其实就是大家随时进行学情反馈,定期沟通在线学习状况,包括学习环境、笔记、心得、困惑。”姜老师也将自己每天上课的情形拍照分享到班级群,“让学生知己知彼嘛,从作业和课堂氛围来看效果还不错。”


从精美课件到网络考试系统,从在线作业评测到硬核直播间,2001年以来,姜老师给合自身的软件开发优势以及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围绕课堂、实验、作业、课程设计和考核五个教学环节自主研发一系列教学软件,不断充实信息化工具箱,丰富在线教学应用,在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中派上了大用场。


孩子们需要什么,我就尝试去实现什么,但凡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资源,我们也要有。”随时随地拿出新的技能让同学们适应新的挑战,这位学生眼中的“哆啦A梦”,把“给学生安全感”作为自己最朴素的坚守。


“课程两停两开,是学生让我得到成长”


“礼记有言:教学相长。其实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在成长,作为老师我也得到了成长。”谈到学生姜老师总是满怀深情。


和姜老师面对面是一次愉快的采访经历,理性睿智、朴实亲切,关于课程、教学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而这无限激情背后是多年前经历的两次“重创”。


“1998年和2000年自行停课了两年,这是我教师生涯中刻骨铭心的体验。”回首来路,姜老师直言不讳。“如果说老一辈优秀教师的悉心传承让我爱上了计算机和三尺讲台,那么,当我满怀虔诚地想要对学生倾囊相授时收获的却是‘当头一棒’: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那年,姜学锋首次用了大屏幕,花了很多精力准备课件,原以为会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最后学生认为太难学反映到了学院,我这么认真努力地备课上课却事与愿违,是自己操之过急了吗?”于是,他主动请求闭关,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仅仅把课件准备好了还不够,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传授,润物无声地转化为他们的知识、技术和思想。”正是这次反思,姜学锋悟到了属于自己的“因材施教”之道。


“我一直在思考教学技术和内容之后还有什么。”2000年姜学锋再次停课,他又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自我重塑。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担任天舟一号GNC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同时也曾是姜学锋学生的刘宗玉,第一时间打电话与恩师畅谈“航天中的编程”。“教书常有规划,育人要靠发挥;基础课的价值在于器识为先,要以学生吸收、目标达成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才是一座桥,将课程通向学生”。


“我们的基础教学不能只培养一两个优秀的学生,需要群体培养;另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又往往是个性化教育的结果,这个矛盾就要通过信息化来解决。有了系统的慕课和平台资源,教学空间增大了,学习舞台就变广了。”经过多年建设和打磨,团队创建了“慕课—课堂—平台”融合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不是不爱问问题,而是不知道问什么,课前让大家线上MOOC学习,进行测验。这样,线下课堂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开展研讨。”姜学锋认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比手把手教会一项技能更有意义。


“姜老师上课从不翻看教材和参考书,例题信手拈来,并且逻辑缜密、条理清晰,你必须时刻跟着他的思路走。是姜老师让我看到了计算机的世界有多大、我们能够走多远。”原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胡成臣(2003届校友)说。


从事计算机教学25年来,姜学锋主讲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在西工大首开C++、Python等多门课程;曾4次获校“最满意教师”称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首开“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把信息素质纳入教学目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次省级教学成果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每一个成果的背后都是他深耕不辍的追求。

“我前行的动力是对教学始终保持好奇心”


25年如一日,这份激情源自热爱,源自好奇心。


作为一门“全球性”课程,姜老师对程序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校情学情、放眼国内国际。


敢想敢为,说姜学锋是西工大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引擎,并不为过。


“没有自主的教学平台和资源等,就谈不上三航特色的人才培养,所以才想要不断地去尝试。”在他身后,一路探索一路创新一路追求的足迹清晰如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从2001年开始,姜老师便陆续开发了“NOJ在线评测系统”、“软件协同开发平台”、“网络考试系统”、“电子作业箱”、“在线编译器”等信息化教学工具,一步一步让西工大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接近国际水平。


2010年,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被教指委引为实施方案,系列化的教学平台吸引了30多所985、211大学前来观摩和学习。“计算机教育的典型特征是随世界的不断变化而持续更新,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开发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这样才能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


好奇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必你也曾用过“西工大班车”微信小程序候车。没错,这是姜老师团队调研分析校内乘车环境后,由学生开发而成的大作业,项目获得了2019年微信小程序应用赛全国一等奖。“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效延伸,科技深入生活,奔着解决问题去才是好作业、好学习。”这是姜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图自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组委会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好几个学院老师一起来建设,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从科学史观、逻辑学、伦理学、信息素养等方面系统地开展课程思政,其出发点是教育越要面向未来,越要回归本来。”


务实创新、精益求精,姜老师将教学的智慧和技能无限延伸。每一项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实现,都融会了他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激情。


“学知识、技能仅仅是一方面,我更想看到的是同学们能够从学习中发现乐趣。从我们杰出校友看,从许多行业精英看,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看,好奇心片刻未泯最重要。我愿意陪学生一起探索更多未知。”


往期精彩:


无尽夏丨工大独家毕业季PPT模板放送!


权威发布丨西北工业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

版权所有

 文案|王翠萍

视频丨司哲

 图片|受访者提供

审核|付怡

责编 | 雷军 刘建平


点个“在看”,为一生的好老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