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西工大十大科研育人示范团队来了!

优秀的 西北工业大学 2021-11-08

他们开拓创新,致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他们潜心育人,全力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

他们逐梦前行,将价值引领贯穿科研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校师生树立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进一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学校教育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科研院牵头评选出“西北工业大学科研育人示范团队”。


下面就跟随小编走近身边的优秀团队吧——

01



团队名称


“自主水下航行器”创新团队


负责人:宋保维

所在学院:航海学院

团队介绍:

 “自主水下航行器”创新团队成立于1999年,负责人为宋保维教授。该团队是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鱼雷技术”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首批陕西省“三秦”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并被评为“2018年国防科技十大创新团队”。

根据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团队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模型,创建具有“情怀-科研-工程-教学”深度融合特性的铸魂育才机制,建立了多维度导师团队和多角色培养模式,形成了型号育人、团队育人、平台育人、基础育人的培养体系。

团队指导学生参加水下航行器国际挑战赛、全国挑战杯、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等各类竞赛,获得金奖、银奖等50余项。50余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牛津大学、悉尼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多所学府留学深造。


02



团队名称


碳/碳复合材料团队


负责人:李贺军

所在学院:材料学院

团队介绍:

碳/碳复合材料团队的负责人是李贺军教授。团队研制的高性能C/C复合材料已应用于陆海空10余种高新产品的定型批产;开发的碳纤维增强湿式摩擦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型制备技术,已应用于多种型号领域的系列产品。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团队始终坚持需求引导、科研育人的培养理念,经过二十余年的人才培养实践,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团队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约15人,研究生约30人,共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共计培养研究生300余人。团队培养的博士后、博士中已有40余位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1人获全国百篇优博,10人获省级/一级学会优博,1人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3人获中组部荣誉称号,1人获上海东方学者,1人被评为陕西省杰青。


03



团队名称


微小卫星创新团队


负责人:周军

所在学院:航天学院

团队介绍:

微小卫星创新团队的负责人为周军教授。近两年来获得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团队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教学团队”、“陕西省劳模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团队高度重视将科学研究成果、科学研究平台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年来,依托立方体卫星开展航天专业系统性实践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成功研制发射3颗卫星并创立国际标准,勇夺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打造了《航天器控制原理》等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西部地区输送360多名高素质创新人才。


04



团队名称


“魅影”无人机团队


负责人:周洲

所在学院:航空学院

团队介绍:

 “魅影”无人机团队,创立于2002年,周洲教授为负责人。团队致力于无人机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技术研究,并注重先进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航空宇航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团队推行“因材施教”育人策略,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团队。

团队学生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次,获吴亚军奖学金、科为奖学金、研途之星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计30人次。团队指导学生先后荣获工信部“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创业奖学金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华为杯”第十五届、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十余项荣誉奖项。


05



团队名称


“海洋声学信息感知”科技创新团队


负责人:杨坤德

所在学院:航海学院

团队介绍:

“海洋声学信息感知”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于2015年,马远良院士、蒋兴伟院士为团队顾问,杨坤德教授为团队负责人。近年来,团队依托“海洋声学信息感知”首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担任国家重大专项海洋调查航次技术首席7次,先后获批千万级以上项目7项,2017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围绕水声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院士引领指导、突破基础理论、注重海上实验、坚持思政育人的科研育人特色,建设面向未来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海洋强国建设使命担当、行业科技领军人才素质、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拔尖人才。

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学生获得10余项国家级奖励,培养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学生有30余人次已经成长为国家级人才,在海洋工程、水声工程和信息电子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06



团队名称


柔性电子研究团队


负责人:黄维

所在学院:柔性电子研究院

团队介绍:

柔性电子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为黄维院士。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1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获得各类人才称号的60余人次,核心成员100%具有多年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60%以上拥有海外学位。团队立足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精心育才,深植“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团队教师积极担任微电子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学院和教育实验学院班主任,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网络与武大弘毅学堂联合举办了“在抗击疫情中强化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云端大班会,引导学生立志科研报国。团队学生获得校级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1项,获得硕士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资助14项、研究生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4项。


07



团队名称


空天微纳系统科研育人团队


负责人:苑伟政

所在学院:机电学院

团队介绍:

MEMS集成设计、基于MEMS的灵巧蒙皮和SOI基制造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微惯性器件、微光学系统、功能微纳结构表面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空天微纳系统科研育人团队面向我国微纳系统科技发展的迫切人才需求,提出 “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创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开放共享优质科研资源,不同学科融合构建全新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多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空天微纳系统科研育人团队建成了微纳系统博、硕、本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培养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微纳新兴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08



团队名称


陶瓷基复合材料团队


负责人:成来飞

所在学院:材料学院

团队介绍:

陶瓷基复合材料团队作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支撑团队,成来飞教授为团队负责人。以陶瓷基复合材料团队为主体的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两次延续支持,并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

团队汇聚优秀人才、整合科技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创新科研人才组织机制,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为某科技重点实验室、某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了队伍基础。

团队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8门,承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6项,每年承担本科毕业设计10余人次。团队教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0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0余人次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3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栾新刚副教授担任QM011702班班主任,该班团支部获2019年校优秀团支部称号。


09



团队名称


喷气推进理论与工程研究团队


负责人:王占学

所在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

团队介绍:

喷气推进理论与工程研究团队共计40人,王占学教授为团队负责人。团队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多学科设计、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新型排气系统设计及流动控制技术、对转桨扇设计及优化技术方向研究,是“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航空发动机内流动力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核心支撑团队。

团队着力培养出心中有国、踏实工作、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的学生。坚持育人为本,帮助学子找到人生深造的价值与方向,用实际的科研行动默默践行“三实一新”精神,给予学子攀登学术高峰的勇气。

近五年,团队承担本科生课程8门/年,研究生课程6门/年。团队学术年会自2014年每年召开一次,师生成果交流,互相启发。团队成员具体指导了本科生的科研见习、高峰体验计划等项目,包括“短/垂起降无人机推进系统方案探索”和“超绿色超静音推进新技术研究”等。


10



团队名称


运筹优化与数学建模团队


负责人:孙浩

所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团队介绍:

运筹优化与数学建模团队创建于1994年,孙浩为团队负责人。团队承担大量的数学公共课教学和数学专业核心课教学;同时承担全校校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拔、培训、组织竞赛等工作。

团队一直践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联合培养促进科研合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成建制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在人才培养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该奖项是全国高等院校数学学科2002-2014年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一等奖;同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


往期精彩:


为飞行器制造“大脑”,什么专业这么酷!


建军节丨今天,致敬他们!

版权所有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党委宣传部

编辑|许槿晖

审核|付怡

责编|雷军 刘建平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