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潘璐璐:给数学课里加点盐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港珠澳大桥创下的另外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你是大桥设计师,你将怎样设计这段缺失的桥面呢?”眼神温和,平静从容,温声细语间一个个问题从授课老师的口中抛出。
这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潘璐璐老师的课堂,在这堂融合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数学公共课《高等数学》中,精妙的数学符号中缀着点点哲思与贤明,数学知识被她用一个个故事串起,为整个课堂带来生机盎然。
怎么让数学课有“思政”味儿?
最终,课程从人与自然着手,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通过让学生为两段独立的桥面设计建造方案,最后升华到中国建设者体现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一堂思政教育与数学有机融合的课程终于设计完成。
“如盐入味”刚刚好
终于到了课程录制的日子,台下的同学们个个听得全神贯注,时而面带微笑,时而点头回应,潘老师看到了学生眼里的光。
“无论是国家发展科技进步还是生活点滴,真是无处不数学。”同学们这样说。
“工匠精神是什么?把手头工作做到最好,每个人都是匠人。”同学们如此回答。
自此之后,潘璐璐老师的课堂总是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她坚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讲信念,讲情怀,讲工大故事,讲中国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讲数学故事,让学生徜徉在数学海洋的同时体味温度与厚度。
部分课程思政案例
一点一滴皆育人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课件、重视每一节课、用自己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这些日常中的一点一滴都是潘璐璐老师眼里最直接的课程思政。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
一开始,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尽情在课堂上“放飞自我”,潘璐璐老师笑着回忆当时的场景,“同学们都特别激动,以至于屏幕上飞的什么都有。”但她没有因为害怕“失控”而关闭师生沟通的大门,而是告诉学生弹幕是为课堂服务的,渐渐地,同学们也就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上课的时候一定会开弹幕,有的时候忘了开,学生们还会提醒我。”潘璐璐老师说。
学生在课堂中使用雨课堂回答问题
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潘璐璐老师接受采访
第一次上这堂绪论课,她花了三天的时间设计课堂内容,PPT修改了无数版,直到上课前依然不断加入新的灵感。只是希望通过这堂颇有分量的开学第一课为学生找到未来的方向。
“每一位同学都会认认真真地思考,并且写下他们为自己规划的目标。”潘老师说她非常感动,她也会告诉学生,要学会像研究数学问题一样,把一个大目标分解,分解到一个学期、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有的学生希望四年后能够考上研究生,有的学生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有的学生想要在大学阶段找到女朋友,潘老师纷纷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
“潘老师在入学第一课给了我们一剂良药,让我们不再迷茫,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航天学院学生朱紫文如是说。
期末课程结束,有学生在QQ上给潘璐璐留言:“您是一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感谢您。”
在西北工业大学,还有许多像潘璐璐一样的老师,他们融德育于智育,引思政入课程,在课堂中贴切自然、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塑造。他们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从课堂着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彰显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人物简介:
潘璐璐,女,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线性代数课程负责人。主讲本科生公共课《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研究生专业课《机器学习中的算法及其应用》。主持省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西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航天基金、横向课题多项。曾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西北赛区特等奖;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两次获得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竞赛一等奖。荣获“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手”、西北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指导教师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国际一、二等奖10余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5项。
你上过潘老师的课吗?
哪位老师的一句话,一堂课
让你醍醐灌顶,人生通透?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与恩师的故事
往期精彩:
版权所有
文案|贾愫
视频、图片|陈鉴、刘新科
责编 | 雷军 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