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潘璐璐:给数学课里加点盐

热爱的 西北工业大学 2021-11-08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港珠澳大桥创下的另外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你是大桥设计师,你将怎样设计这段缺失的桥面呢?”眼神温和,平静从容,温声细语间一个个问题从授课老师的口中抛出。


这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潘璐璐老师的课堂,在这堂融合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数学公共课《高等数学》中,精妙的数学符号中缀着点点哲思与贤明,数学知识被她用一个个故事串起,为整个课堂带来生机盎然。


怎么让数学课有“思政”味儿?


数学与思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要怎样结合在一起呢?2018年,当接到“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的比赛通知时,潘璐璐同样一头雾水,她坦诚地说:“其实每个老师都在做育人的工作,但是对于课程思政,当时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体会到“教书育人”应是全方位的,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堂课上好。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她查阅大量资料,请教同行,试图把传统数学课讲出价值、讲出温度。在偶然一次看电影时,潘璐璐惊喜地发现,电影画面里弯弯曲曲的中国高速公路网不就是高等数学里的函数曲线凹凸性嘛!她打算把这一案例作为引子融入课堂,最后将弯弯曲曲的曲线落脚到人生的高低起伏。然而当她把这个设计思路讲给一位思政课教师的时候,这位老师的评价却给了她当头一棒:“你这样讲太空了,只是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
这次交流让潘璐璐重新思考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只有做到有血有肉,找准触点,方能润物无声。她重新开始挖掘素材,并且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故事,发现了我们的建设者在建设大桥的过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在自己被深深感动的同时,她决定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把港珠澳大桥的故事、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故事融入到课堂,讲给学生听!
最终,课程从人与自然着手,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通过让学生为两段独立的桥面设计建造方案,最后升华到中国建设者体现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一堂思政教育与数学有机融合的课程终于设计完成。


“如盐入味”刚刚好


课堂效果到底好不好,潘老师心里没底。

终于到了课程录制的日子,台下的同学们个个听得全神贯注,时而面带微笑,时而点头回应,潘老师看到了学生眼里的光。
“无论是国家发展科技进步还是生活点滴,真是无处不数学。”同学们这样说。
“工匠精神是什么?把手头工作做到最好,每个人都是匠人。”同学们如此回答。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进行价值引领,就像恰到好处地在美味佳肴里加一点点盐。一堂有深度、有热点、有情怀、有启发的课程,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也激励着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自此之后,潘璐璐老师的课堂总是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她坚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讲信念,讲情怀,讲工大故事,讲中国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讲数学故事,让学生徜徉在数学海洋的同时体味温度与厚度。

部分课程思政案例


一点一滴皆育人


“在逐步探索与实践中,我思考了很多,也受益很多,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更深入了。”潘璐璐由衷地说。如果说,深度挖掘数学课中的思政元素是讲好课程思政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对待生活、对待教学的态度就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充分条件。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课件、重视每一节课、用自己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这些日常中的一点一滴都是潘璐璐老师眼里最直接的课程思政。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


为了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她尝试站在这群00后的角度去思考。“这群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那我就让他们把手机带到课堂里,有效地利用手机为课堂服务。”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法,针对同学们比较腼腆的特点,大胆地打开弹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上随时提问。
一开始,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尽情在课堂上“放飞自我”,潘璐璐老师笑着回忆当时的场景,“同学们都特别激动,以至于屏幕上飞的什么都有。”但她没有因为害怕“失控”而关闭师生沟通的大门,而是告诉学生弹幕是为课堂服务的,渐渐地,同学们也就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上课的时候一定会开弹幕,有的时候忘了开,学生们还会提醒我。”潘璐璐老师说。

学生在课堂中使用雨课堂回答问题


自动化学院大二学生宫敬周说:“听潘老师上课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有问题随时问,老师随时看到随时回答,弹幕不仅没有影响到课堂纪律,还成为了有效提高师生互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育人效果也见到成效。


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一位好老师,必定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的人。作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最先接触到的教师之一,潘璐璐经常思索,如何能够为新生系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她特别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在“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为自己的大学四年做好规划,成为了潘璐璐老师不变的坚持。

潘璐璐老师接受采访


“每个学期第一节绪论课,我都会给学生留一个作业,让学生思考一下学习本课程的目标和大学毕业时要完成的目标。”
第一次上这堂绪论课,她花了三天的时间设计课堂内容,PPT修改了无数版,直到上课前依然不断加入新的灵感。只是希望通过这堂颇有分量的开学第一课为学生找到未来的方向。
“每一位同学都会认认真真地思考,并且写下他们为自己规划的目标。”潘老师说她非常感动,她也会告诉学生,要学会像研究数学问题一样,把一个大目标分解,分解到一个学期、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有的学生希望四年后能够考上研究生,有的学生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有的学生想要在大学阶段找到女朋友,潘老师纷纷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
潘璐璐老师这样认为,“课程思政并非只是狭义化的‘政治’,你必须全方位的把握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进行价值塑造”。
“潘老师在入学第一课给了我们一剂良药,让我们不再迷茫,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航天学院学生朱紫文如是说。
期末课程结束,有学生在QQ上给潘璐璐留言:“您是一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感谢您。”
在西北工业大学,还有许多像潘璐璐一样的老师,他们融德育于智育,引思政入课程,在课堂中贴切自然、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塑造。他们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从课堂着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彰显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人物简介:

潘璐璐,女,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线性代数课程负责人。主讲本科生公共课《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研究生专业课《机器学习中的算法及其应用》。主持省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西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航天基金、横向课题多项。曾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西北赛区特等奖;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两次获得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竞赛一等奖。荣获“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手”、西北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指导教师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国际一、二等奖10余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5项。


你上过潘老师的课吗?

哪位老师的一句话,一堂课

让你醍醐灌顶,人生通透?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与恩师的故事

往期精彩:


军训师献礼教师节|你心中的师恩是哪一“板”?


开学典礼丨校长汪劲松:用奋斗谱写青春之歌


西工大教师节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看看光荣榜上都有谁?


多少分能上西工大?答案公布啦

版权所有

 文案|贾愫

 视频、图片|陈鉴、刘新科

责编 | 雷军 刘建平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