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情,28年的等待,28年的追寻
什么是爱情?
诗人、歌者、贤哲、工匠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叙述和赞美它:它美好、纯粹、恒久……然而,爱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却很难有人说得清楚。
今天让我们从他们的爱情故事中体会一二,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许鹿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从1958年起,邓稼先不知去向、生死未卜,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
直到1985年,在分别28年后,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回京住院治疗。此时两个人的手才又得以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分别28年之后他们的正式团聚。此后邓稼先做了2次大手术,3次小手术。1986年7月29日,仅团聚一年后,邓稼先走了。他的遗言只有四个字:“死而无憾”。
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不相信地自问:“20多年的等候,分别得这么快?”于是,她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弄清楚他活着的时候到底做了些什么。”她开始去追寻他的踪迹。去他的故乡,去他的校园,去看他的研究生,去了解他的基地......60多岁的老人,走遍了全国各地,找寻并采访爱人的同路人,甚至从零开始自学了核物理的知识,最终整理并写成了《邓稼先传》。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痛的巧合。2015年,这本书出版,此时距离邓稼先去世已经28年。又一个28年。前一个28年等待,后一个28年追寻。爱人走了28年,许鹿希找了28年,时光用一种残忍的温柔让许鹿希走向爱人可歌可泣的人生。
(以上内容综自:CCTV10,人民日报)
东方,有他的祖国和爱人
1948年,短暂的北大助教生涯结束,邓稼先远赴重洋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从入学的1948年10月算起,到获得博士学位的1950年8月,邓稼先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只有22个月,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以《氘核的光致蜕变》一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这一年他26岁。
如此勤奋、聪慧的学生,导师德尔哈尔教授十分欣赏 ,有意带他去英国继续深入研究,但邓稼先婉拒导师的好意,拿到学位的第九天他登上回国的轮船。因为东方有他的父母和爱人,还有一个崭新的中国。
1953年,邓稼先与许鹿希成婚。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便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国家。
1958年8月的一天,邓稼先来到了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说 “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到家,他对妻子许鹿希说:
“我要调动工作了。”
“调到哪?!”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邓稼先只说了两段话:
“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
“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这一天起,邓稼先的身影从众多好友的视野里隐去,邓稼先的名字从学术刊物中消失,结婚五年的一对夫妇开始了他们长达28年聚少离多的人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多,法国用了8年多,前苏联用了4年多,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
这是邓稼先为国家搞的“大炮仗”,这也是他写给家人的“家书”。直到1984年第32次核试验圆满成功,邓稼先告别了罗布泊。
左边是邓稼先,右边是赵敬璞副部长。在研制核武器的工作中,邓稼先从来没有主动邀请别人合影。这是他工作中唯一一次,想要留作纪念。
然而,研制核武器有一个最可怕的恶魔,就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邓稼先也不幸受到了辐射。1985年8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病情十分严重。
图片来源:新华社
看着邓稼先的身体缩成一团,她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频繁复发像个恶魔一样又开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而作为医学教授的她,却束手无策。
图片来源:CCTV-10读书栏目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邓稼先的手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在她绝望的哭泣中丈夫邓稼先的手慢慢地冰凉了。
来源:CCTV《故事里的中国》
他们的爱是穿越时空的。此后多年,许鹿希依然以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阐释着一段人间少有的至爱。在邓稼先离世的这些年里,他经常在许鹿希的梦中送来他亲切的嘱托。 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邓稼先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连他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换……
图片来源:CCTV-10读书栏目
她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困难的时候,有种力量,什么坎儿都能过去!”
他们的爱情像金子一样珍贵,
像天地一般恒久,
它会穿越时空,
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间......
★
往 期 精 彩
★
来源丨央视新闻、央视科教频道、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