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西工大奋斗者,正青春!
“
5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奋斗者正青春”专栏,刊发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的专题深度报道。
报道中“迸发创新动力,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一部分中,讲述了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储留学归来后,立志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故事——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在外空领域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追逐星辰大海的征程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西北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王储一直守在直播屏幕前,一个细节令他很激动:“返回舱是直立着陆的!通常返回舱着陆瞬间受到各个方向作用力影响,很难保持直立姿态。这次完美着陆,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
王储所在的西工大窦满峰教授团队参与了天和核心舱中某驱动电机研制工作,突破了空间极端环境下电机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
两年前,在法国留学的他,面对导师的殷切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投身天和核心舱任务。面对严峻挑战,不断攻坚克难,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团队从未有过半点退缩。王储说:“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青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王储所在的团队,正是西工大众多为国家奉献科研力量的一个缩影。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和核心舱”两侧太阳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历时20余年,西北工业大学窦满峰等研制的“天和核心舱”太阳翼及抬升机构驱动电机,在此次任务中完成了核心舱两侧太阳翼的托举和展开关键动作,为空间站能源供给奠定了基础。该型电机在设计、工艺、材料、器件方面,都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是国内少有的由高校直接提供的航天产品。
此前,团队研制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风云系列卫星、高分五号卫星等航天工程中。
王储的导师窦满峰教授深耕航空航天稀土永磁电机领域,在航空电机及驱动系统方面有着30多年的研发经验。一直以来,窦满峰教授都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他常激励学生:“年轻人就是早上七点钟的太阳,充满蓬勃与朝气,什么事情都要敢于去做!”
西北工业大学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自1991年成立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以来,已涌现了刘卫国、马瑞卿、刘景林、窦满峰等一批优秀领军人才,先后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航空稀土永磁发电机并在无人机领域得到应用,发明自启动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并实现产业化,开创了我国航空稀土永磁电机研究领域的先河。
30余年来,西北工业大学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面向航空航天航海、高端设备、新能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拓创新,集智攻关,研究成果在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殊荣。
西北工业大学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合影留念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在西工大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科研团队、这样的有志青年!
他们紧跟时代、稳扎稳打
他们勇于开拓、矢志创新
他们正在用青春、用拼搏
为祖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工大人的力量!
★
往 期 精 彩
★
来源 | 人民日报 自动化学院
整理 | 赵冬冬、党梦溪、赵珍
编辑 | 余佳洁
审核 | 王丽
责编丨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