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战19捷!西工大这个团队很“实战”!

优秀的 西北工业大学 2023-02-22

“5、4、3、2、1!”

“点火!”

……


随着发射指挥员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凡永华教授的口令,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代号为“云雀”的某新型飞行器拔地而起,呼啸着直插云霄。


测控大厅屏幕上显示,该飞行器按照预定轨迹完成了全部既定的动作。


300秒后,试验队长于云峰教授宣布,“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场人员响起了热烈掌声,一些硕士、博士甚至留下了激动泪水。


这是2022年5月29日发生在西北某试验基地的事情。

“此次飞行试验的圆满完成表明了该型飞行器成功实现了真实环境下与用户的首次联合演练,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试验队长于云峰教授感慨地说道。


此次任务之前,团队顺利完成了竞标飞行、交付验收等4次飞行试验,取得了四战四捷的佳绩。


更难得的是,该型飞行器涉及的多项核心技术都是由导师指导研究生承担攻克的。


其中:博士生王凡、李权成承担了该飞行器回收算法的设计工作;


一年级硕士生罗毅、李田丰承担了该飞行器的回收方案仿真工作;


二年级硕士生曾诚之担负了该飞行器导航算法的设计工作;


二年级硕士生仇萌琦、张衷綦、赵振坤全程参与了该飞行器飞行轨迹的仿真工作。


首次参与飞行试验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曾诚之激动地说:“看到我参与设计的飞行器一跃飞天,突然感觉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了,对于以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有信心了”。


博士生李权成说:“这是我第三次参与‘云雀’飞行试验,几年来我们瞄准相关领域的薄弱环节,坚持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完成了技术性能的不断超越,非常自豪能为我国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云雀” 发射

“云雀” 升空


此次飞行试验前后历时60余天,期间师生们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响,还经历了特大沙尘爆等恶劣天气。


在试验基地,于云峰教授带领研究生认真进行了“双想”和“回头看”,确保试验任务万无一失。


所谓双想,即回想当前已完成工作中还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与问题,预想后续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与问题;回头看,就是从头回顾系统设计-系统组装-地面仿真-飞行试验等全流程技术状态,认真核对、再排查和摸底。


与用户一起联合演练时,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戈壁等野外环境,不仅要头顶烈日打桩放线、布置试验设备,还要反复查找演练问题,并进行溯源复现和及时解决。发射前期,由于发射窗口短,常常需要连续奋战联调联试,得时刻准备好、等待发射时机,时常还要就地埋锅造饭、风餐露宿。团队师生不畏艰难、齐心协力,最终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于云峰教授带领试验队开展“双想”工作  

实验现场特大“沙尘暴”

张明环副研究员打地桩


 烈日下认真流程演练


这些在上学期间就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型号飞行器研制任务的学生,来自于西工大航天学院“云雀”研究生培养示范团队。


近年来,这支团队坚持“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价值取向,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努力探索出“课堂学习—计算机设计—试验室仿真—实验场地飞行”的航天特色研究生培养模式。


团队学生在读期间,会作为技术骨干负责飞行方案设计、控制律设计、地面半实物仿真、外场联调联试等工作。他们每人要至少参与一项大型任务、至少去一次试验现场。团队实现了全员额参与、全链条培养、全过程育人,打通学生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堂到实验现场的“最后一公里”。


2015届毕业生郭晓雯,目前已是该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负责人,在校期间勤奋好学、科研工作能力突出,全程参与了2发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研制、地面仿真与外场试飞任务,团队和她的科研事迹登上了中央四套。


2016级博士研究生许红羊全程参与了4发飞行器的控制律设计、地面仿真与试飞工作,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大漠,飞遍了祖国的试验场,在2020年第五个航天日上讲述了试验场上航天女将们的故事。


2016年以来,团队共进行了19次飞行试验、19次全部成功,向相关行业培养了10余名博士、30余名硕士。用人单位对团队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入职即上岗、无需培训!

参观学习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师生与试验队一起祭拜航天基地烈士陵园


在做好科研的同时,团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团队利用在外场飞行试验的机会,及时把思政课堂搬到试验场地上,通过带领师生参观基地展览馆、祭拜烈士陵园、党员宣誓等活动,把学生们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航天梦想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们从事航天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于云峰教授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到这支团队来,可以与总师面对面交流,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天上的飞行器,可以为国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凡永华教授坚持教育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西工大人的足迹遍布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设立了“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示范团队”,这支试验场上的常胜之师—“云雀”研究生培养示范团队便是首批三个团队之一。


一直以来,西工大航天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构建航天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号召,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作为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试验田”,航天学院利用大型科研任务与科研院所合作广泛紧密的优势,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编入到型号任务中,在重要岗位在进行锻炼,并聘请科研院所中的专家总师担任参与型号任务学生的校外导师,采取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培养。同时,与大院大所签订了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引导带动研究生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去锻炼、成长和成才!


历史上,航天学院培养了飞行力学、火箭发动机2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培养的11000余名毕业生中,70%以上到国防军工科研一线就业,成长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国之栋梁。从早年“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一大批杰出校友担任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未来,航天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四个面向”,服务“航天强国”战略,深化、拓展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兵器工业、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并建立联合科研平台和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依托优势科研力量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往 期 精 彩

太神奇!西工大这个地方,你来过吗?


祝贺!西工大“飞天一号”发射成功!

来源|航天学院

文案 | 李少毅

编辑 | 贾艺蕾

审核 | 宁昕 凡永华

西工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您的投稿

邮箱:344347328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