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晋24位大“BOSS”集体亮相!快投出你心中的大咖!(文末有福利)
编者按
青年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相连共振,“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年来,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在创新创业的浪潮里......到处都活跃着西工大人奋斗的身影。他们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赛道快速成长,众多好项目、好技术纷纷落地,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新一批入孵工大翱翔众创空间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感受年轻创业者们追梦、筑梦的激情。
西工大校园已有
20余家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企业
其中8家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家企业获省级瞪羚企业认定
累计融资额超1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330余个
......
今年
新一批学生双创团队
在入孵仪式上集体亮相
他们将带着蓬勃朝气
在西工大校园唱响创新创业的青春之歌
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
哪一个团队项目最吸引你?
快来文末投票吧!pick你最看好的双创团队!
*最终票数前三名的双创团队,团队每位成员都将获得西工大精美文创一份!快来支持吧!
01
团队名称:应急卫士
指导教师:何贵青
负责人: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生刘喆
成员: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生付龙龙、郑添麒、杭瑞杰、王亚菁
项目名称:面向“三断”条件下的便携式应急信息保障平台
项目简介:
在“三断”(断电、断路、断网)条件下,现有应急指控平台和应急通信技术难以满足用户对于多媒体信息通信和态势信息共享的需求。项目创新提出“三断”范围内应急队伍、车辆通过物联网电台、窄带卫星、北斗短报文等脱网通信手段,接入后方“应急感知云”平台,并经由云计算平台分发给指挥中心大屏/所有车载平板/所有单兵手持终端。
平台可以在数字地球上进行态势标记和态势分发,通过无人系统对目标位置进行坐标解算和目标追踪,集聊天、定位、图标、地形、气象、医疗等综合态势信息于一张图中,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团队近年来多次参加地方应急演练,获得了用户单位的高度好评。
项目方案
产品介绍
02
团队名称:优准智感
指导教师:徐超
负责人:航天学院硕士生务颖欣
成员:航天学院博士生姜迪午,硕士生张子浩、李浩楠
项目名称:PVDF智能感知领先者
项目简介:
目前我国的传感器产业面临着需求日益旺盛但供应相对欠缺的局面,日益复杂的工程实际监测需求也对传感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团队通过解决PVDF工程应用技术难点问题,加之高性能、多用途、低成本的特点,目标为取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应变传感器、光栅光纤传感器、压电陶瓷等同类型应用测量的传感器,从而占据一定的传感器市场份额。
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为航空航天、结构健康监测、汽车、环境检测、医疗以及工艺控制等领域的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力争通过本项目的研发,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实现国产替代化。
03
团队名称:寻星逐影
指导教师:赵宏伟
负责人: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生闫李林
成员: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赵彦彦,硕士生张泽涵、郑华;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本科生陈仕雅、邓心阳
项目名称:高精度IMU+GNSS RTK深组合导航系统
项目简介:
推进新一代北斗卫星综合PNT体系是我国重大战略之一,借助中国北斗三代系统,针对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团队致力于研发新型多源融合、高精导航技术,力求突破高空信号难稳、难准、难全问题。近年来团队依托陕西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自研高精度多源传感器深度耦合系统、全域一体自适应融合定位算法库、半物理仿真设备和虚实一体验证平台。
项目成果可大规模应用于智慧交通、港口航运、自然勘察、紧急搜救、6G通信、深空探测等场景,覆盖全民信息生态。团队已与中国航天、中车、中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型信息技术革新。
04
团队名称:风波科技
指导教师:吴宏景
负责人: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史赵潇瀚
成员: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本科生刘梦帅;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刘一鸣、李子芊、吴擢钊、符景皓、杨柳、赵博琨;材料学院本科生李锦政;物理学院博士生陈庚、梁宏圣、赵泽昊,本科生武仕琦;自动化学院本科生杜建卓、张凌寒
项目名称:海上风电吸波涂层先驱者
项目简介: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吸波(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与研究,涉及陶瓷基吸波材料、铁氧体吸波材料、泡沫吸波材料和复合薄膜吸波材料,力求解决海上风电场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干扰作用,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环保事业发展。
除风电场涂覆外,产品还可应用于微波暗室贴片、RFID电子标签、通信基站滤波器等领域。目前风电场吸波涂层总市场接近2000亿美元,待开发占比接近95%,是一片商业蓝海。项目理论设计与产品原型基本完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产品图片
待涂覆的江苏华能风电场
05
团队名称:领航智造
指导教师:段尊义
负责人: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生夏冬冬
成员:力学与土木建筑学博士生刘亿,硕士生刘赫、金豪、何立名
项目名称:无人机结构智能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
项目简介:
结构轻量化设计是高性能航空航天飞行器、水下航行器、能源动力装备及汽车船舶结构的关键设计指标。团队致力于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智能制造在无人机结构轻量化设计领域的深度整合,基于材料-结构-设计一体化理念,依托先进复合材料变刚度优化设计技术、翼身融合构型与多尺度并发优化,实现了无人机结构的轻量化并显著提升其隐身性能,成功开发无人机结构智能设计制造一体化软件设计平台。平台可适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气象探测、遥感探测的工业无人机,将对超轻量化复合材料无人机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商业应用方面,团队专注于高载荷比无人机、新能源装备、车身结构以及水下航行器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设计与制备。
产品设计详图
06
团队名称:渏川生物
指导教师:尹大川
负责人:生命学院博士生葛婉仪
成员:生命学院博士生梁欢,硕士生王雯丽、亢鑫圆、刘家琪;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本科生胡馨月
项目名称:高通量蛋白质液液相分离筛选试剂盒
项目简介:
蛋白质相分离(LLPS)对生物体执行生物功能至关重要,与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甚至COVID-19等重大疾病息息相关。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通量相分离筛选试剂盒,其以不同的PEG和葡聚糖等生物大分子拥挤剂为主要成分,使筛选得到的LLPS条件能够更好地模拟细胞内的生理状况。高度可重复性的相分离条件促进了前沿学术研究,并为疾病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指导。产品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的FUS蛋白、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Tau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显著提升筛选效率。
产品图与使用流程
产品应用场景
07
团队名称:“碳”为观止
指导教师:李伟林
负责人:自动化学院硕士生梁智
成员:自动化学院硕士生濮凡、周璐梅、汤振宇、杨沂郗、费玉清、李博宁、陈伟、丁遇、邓东坡,本科生程博文、吴紫仪、李泓宇;教育实验学院本科生梁若曦、向鑫
项目名称:国产化三端口DC-DC变换器制造商
项目简介:
团队依托学校飞机电推进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基于GaN的全隔离三端口DC-DC变换器方案,克服高压大变比情况下变换器效率低下,发热严重的问题,同时完成器件国产化替代。
目前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电动汽车、能源存储系统等领域对高效能电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产品变换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从而提升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产品图
产品内部图
08
团队名称:APC团队
指导教师:杨体浩
负责人:航空学院硕士生杜皆诚
成员:航空学院硕士生杨建、陈岩;自动化学院硕士生崔文瑞;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王厚堂;机电学院本科生夏宇宸
项目名称:模块化飞机项目
项目简介:
团队首创用于航空科普教育的模块化小型固定翼无人机,通过将无人机分解为各个功能模块并采用通用的结构与电气接口,可实现模块间的快速任意组装,解决了航空科普教育用品存在的高成本、便携性低与使用困难的问题。团队研发了特化PPM总线、轻量化快速拆装结构、高稳定性气动外形与高精度飞控等技术,保障产品的优良性能。
产品配合APC交互式航空知识学习程序,旨在实现专业化的航空科普教学。未来,团队将逐渐发展为具有完整研发、总装、应用能力的无人机与通航航空器高新技术企业。
09
团队名称:鸿能科技
指导教师:郑策
负责人: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本科生程宇豪
成员: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本科生徐嘉悦、刘佳明、谢浩洋;管理学院本科生李敏;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何曦泽;民航学院本科生高雅婷;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张清璇
项目名称:核用耐事故燃料包壳构件开拓者
项目简介:
核能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燃料包壳是反应堆堆芯安全的首道屏障。项目通过制备SiC/SiCf复合涂层材料,有效提升了包壳管材料力学性能,使其适用的条件更加广泛,不仅满足高温、辐射、耐磨损等要求,还具有轻量化、气密性好、耐压性强等特点,有效提高核动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项目产品为Mo-SiCf/SiC 异质复合包壳管,主要面向核电行业作为核用耐事故燃料包壳材料。具体应用场景有核电站、深海深空检测、医学放射治疗与核物理试验设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产品实物图(左) 产品技术图(右)
10
团队名称:红航空间
指导教师:姜学锋
负责人:计算机学院硕士生习嘉琪
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刘思源;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刘泽楷、缪佳轩;航海学院本科生徐陆天泽
项目名称:红色教育元宇宙的领航者
项目简介:
项目以一千多项3D模型素材搭建红色元宇宙和红色旅游基地,运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系统,智能评估与个性化反馈技术塑造红色文化推广新思路,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建立红航空间,助力红色教育元宇宙向前推进,立志成为红色教育元宇宙领航者,促进红色教育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影集团等签约,共建立6个实践基地,三项国家级重点社会实践基地,与多个红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1
团队名称:天龙团队
指导教师:李占科
负责人:航空学院硕士生黄友鹏
成员:航空学院硕士生李芙蓉、李志宇、高超、HOSSAIN MD SHAHADAT、BASANTA PAUDEL、SUNAM BIBEK
项目名称:筒射折叠翼巡飞弹
项目简介:
团队研究出一款筒射15kg级的巡飞弹,在保证巡航时间的情况下,载荷系数至少提升了10%,能够在保证破坏能力时具有更小的发射代价;采用快速更换结构,能够及时更换对应的工作载荷,有更好的功能多样性。
巡飞弹能够作为筒射巡检无人机使用,执行观察、监视等任务;在灾难救援过程中也能够通过筒射起飞并搭载救援设备对救援工作提供支持。巡飞弹作为大型无人机等的优良替代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改装后的巡飞弹还能够为各种紧急救援或监视探查工作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产品图
应用场景
12
团队名称:康泽科技
指导教师:崔敏超
负责人:机电学院硕士生董泽煊
成员:机电学院本科生刘卓、刘玉同;光电与智能研究院硕士生任溢华
项目名称:特型零件表面强化领航者
项目简介: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特型零件的表面加工一直存在挑战,常规的表面加工手段难以处理几何形貌变化复杂区域。本项目基于超声空化聚焦原理,制作出了一款新型的表面形貌复杂脆性零件柔性强化装置。
该装置目标市场聚焦于航空航天与机械加工领域,旨在解决复杂形貌零件的表面强化问题。目前全球工业化进展迅速,对于零件机械性能要求日益提高,零件表面完整性加工强化有巨大市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装置视图
强化原理图
13
团队名称:藏宝智现
指导教师:陈捷
负责人:航海学院硕士生王琦
成员:管理学院硕士生施国栋;航海学院硕士生张浩嘉、宋英杰;力学与土木学院本科生叶子木;管理学院本科生李敏
项目名称:农林业经济产物智能探测先行者
项目简介:
冬虫夏草等经济作物在高原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针对藏区虫草现有探测模式探测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药材产销模式落后等问题,2018年以来,团队多次深入青藏高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藏药材智能检测仪,并与探测仪采集端、云端数据库、公司服务器和线上商场消费者共同构成“第三极”藏药材智能采集系统,获得了高于人工效率300%以及高于人工准确率23%的检测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边端计算带来营收与生态环境良好双循环的效果,为冬虫夏草整个产业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同时产品亦可经过简单迭代快速应用到其他农林作物探测场景中,为农林业智能探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4
团队名称:热超结构科技
指导教师:徐艳龙
负责人:航空学院博士生沈一舟
成员:航空学院博士生吴华、陈宁;航空学院硕士生姜鹏飞、安蓉;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生黄玥
项目名称:热超结构科技
项目简介: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外部结构处于极端高温环境,针对传统的热防护方案面临的制造成本高、难度大、难循环利用等技术痛点,亟需发展价格低廉、简单适用、循环使用的新型热防护技术。热超结构科技团队致力于研发基于变换热学理论的热超材料、热超防护结构设计。依托学校航空学院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拟完善热防护超材料的理论方法,设计符合性能要求的超材料热防护实验结构,并结合理论设计与实验测试优化改进,为后续商业化推广奠定技术基础。热超防护结构在成本、制造难度、服役周期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将在可重复使用火箭、太空探索等项目中得到市场运用。
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锥热防护斗篷示意图
基于热超材料的新型热防护结构对目标区域的恒温防护
15
团队名称:云顶之弈
指导教师:李黎明、赵欢
负责人:航空学院本科生刘浩飞
成员:航空学院本科生张钰博、余帅、周晗笑、杜一凡;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王雅楠;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岑晓帆;柔性电子研究院硕士生张馨月;机电学院本科生苏琼、刘卓;伦敦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胡越轩
项目名称:高机动多维度察打一体仿生扑翼无人机
项目简介:
团队长期致力于飞行器设计相关的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研究,率先完成了非定常流动的EULER/NS方程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团队通过数值仿真结合实验测试的手段用于提升飞行器效率,并设计了一款气动优化软件。软件主要用于模拟和分析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包括空气动力学特性、飞行稳定性、操纵性等方面。通过精确的气动模拟,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优化飞行器的设计,提高飞行性能,降低研发成本。目前已与多家研究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精确度测试,未来拟进行软件简化并与大疆等无人机企业开展合作。
16
团队名称:动力之芯
指导教师:刘婷
负责人: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汤尹雯
成员: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梁雨菲、张敬翊、陈奕文、文亦畅;管理学院本科生崔世敏
项目名称:高比容长循环硅碳材料领跑者
项目简介:
针对硅基材料负极在使用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等问题,团队采用自主设计的具有多层级微纳包覆结构特点的多级石榴状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容量、长循环等特点,能很好地适用于商业化应用。
飞行器的电池组要求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而航空动力电池高能量、高功率密度的突破主要依靠电池材料体系的搭配与创新。项目研究的高比容硅碳复合材料可以做到1500mAh/g以上,同时具有高能量、高功率、轻量化等优势,可确保航空飞行器在复杂自然环境中能够长时间作业,与传统石墨负极电池相比航时至少提高1倍以上,为我国航空飞行器电动化应用打开新局面。
多层级微纳包覆结构特点的石榴状硅碳结构工艺流程示意图
多层级微纳包覆结构特点的石榴状硅碳样品电镜图
17
团队名称:WiCAN飞通
指导教师:王伶、杨欣
负责人: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毛雅淇
成员: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刘婷、周晗宇、程盼、周睿哲,硕士生张海蕊;管理学院硕士生汪炯智;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生赵丹婷
项目名称:三维城市智能车联通信系统
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城市立体交通场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强适变、优兼容、高可靠的通信需求,以机载5G一体化基站、车载通信终端、可重构智能表面等车联万物(V2X)产品研发与定制化服务为核心业务,致力于在B5G/6G时代下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V2X解决方案。
车载通信终端产品服务于车联网终端市场,可应用于V2X通信以及移动装备通信;机载基站产品可服务于应急通信市场,应用于自然灾害、大型集会等场景;可重构智能表面产品,目前已完成实验室验证,正在加快规模化。项目产品面向电信运营商、智能汽车企业、国防相关单位等,提供集V2X基站侧和车载侧通信系统设计、维护、优化于一体的专业服务。
项目产品
应用场景
18
团队名称:浩瀚晶通
指导教师:乔吉超
负责人: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牛和煦
成员: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本科生殷一天、余首江;管理学院本科生叶紫君;材料学院本科生黄蓓蓓、刘驰宇;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本科生刘一鸣;动力与能源学院本科生宋伟骏;软件学院本科生胡佳宁;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本科生张千芝、陈思宇
项目名称:高能低损非晶合金变压器引领者
项目简介:
传统油浸式变压器的铁芯零件易发热、易老化、能耗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本产品采用具有高塑性、高矫顽力、高铁芯磁性能的铁基非晶合金体系作为铁芯材料,制成的新型变压器具有美观环保、高效能、高强度的特点。
本产品适用于国家电网强电负载条件远距离输电和波动性城市电网建设,能应对铁路项目、城市轻轨、地铁等线路站用变压器复杂的工况环境,兼具节能与环保的双效益,具有优良广阔的市场前景。
19
团队名称:锐达科技
指导教师:闵令通、吕勤毅
负责人: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生明星
成员:微电子学院硕士生石鑫;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生温红强、孙佳傲、范子满、窦飞阳、罗昌盛、陈海峰、赵亚楠、杨媛媛
项目名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新型人机交互设备
项目简介:
“隐形遥控”是一款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新型人机交互设备,它将雷达感知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全场景全时段无感交互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高准确率的交互手势识别。
产品支持家居环境和办公场所等有隐私需求场景下的高精度手势交互。面向智能家居、办公企业等目标客户,产品可以嵌入智能电子设备,增强设备的交互性能,有效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提供低要求、高性能的人机交互方式,重新定义人与空间的关系。
20
团队名称:同风科技
指导教师:宣建林
负责人:航空学院硕士生王嘉鑫
成员:航空学院硕士生郑睿、罗洋;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本科生王梓怡、徐冰;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李腾
项目名称:“羽卯”无人机快速设计与分析软件
项目简介: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行业飞速发展,而对无人机进行非专业改装导致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项目拟研发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低成本无人机设计软件,能够加快无人机设计快速迭代,缩短无人机设计的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研发水平。
本项目以无人机设计与研发过程的上游产业链为目标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快速设计和验证无人机方案的工具,帮助无人机更快的迭代优化。
21
团队名称:锂型无界
指导教师:丁文俊
负责人: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博士生王驰宇
成员: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博士生陈佩雨、柴亚军,硕士生薛铮、张国宗、张雷、刘佳敏;航天学院本科生杨宇贤;机电学院硕士生赵迪
项目名称:基于3D打印的高性能异型锂电池制造引领者
项目简介:
国内各类存在异型空间的用电设备由于体积限制、内部空间结构不规则、携带能源有限,无法满足其长航时工作的要求。本项目从电池结构拓扑优化算法入手,科学设计电极尺寸和形貌特征,耦合电极材料流变性能优化3D打印及封装工艺流程,最终定制化生产出具有较高比能量的异型锂电池组,可改善现有电动力运输工具能量密度低的不足,并降低人力与维护成本。相关产品可促进新能源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在仿生类飞行器(仿生信鸽、蝴蝶、蜻蜓)、水下航行器(仿生蝠鲼、鳐鱼、魔鬼鱼)等领域亦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团队名称:天宇智造
指导教师:何卫平
负责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博士生刘天宇
成员:机电学院博士生张啸天、白纪龙
项目名称:XR人机协作装配助力智能制造
项目简介:
本项目立足智能工厂中高端自动化方案与纯粹人工性价比不突出的痛点,通过XR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装配下的智能制造提供多场景针对性解决方案。本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沉浸式三维环境,高度考虑人因因素下实现对复杂工艺过程的逼真仿真,同时实现工人操作的高效培训教学;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实现虚实交互,引导工人进行复杂产品的高效率、精细化装配等操作;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实际环境中嵌入数字化信息,应用于智能检查与风险可视化管控,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态。最终实现人机高效协同工作,实现智能制造的降本增效。
项目组与多家企业构筑良好生态合作关系,可广泛应用于手工步装车间、装配培训车间、脉动生产线等场景。
23
团队名称:掣电·云翼科技
指导教师:蒋建军
负责人:机电学院硕士生代蕤恺
成员:自动化学院硕士生刘毅扬、陈墀,本科生潘立聪;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陈学润;航空学院本科生韩卓儒;机电学院硕士生程硕;材料学院本科生高子博;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本科生彭飞扬
项目名称:高性能环保电动方程式赛车挑战者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并解决传统赛车高能耗,低续航,不稳定的行业痛点。通过创新使用电驱形式并搭配能源优化算法,设计一款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长续航,高可靠性的电动方程式赛车。
“云翼”赛车创新设计高性能动力电池和电机。其中能提供9.424Kwh能量的高压电池搭配EMRAX228电机能使整车爆发出75kw的功率。加之整车的碳纤维替代轻量化设计能使产品0-100加速突破2.7s。同时基于华海U3-VCU整车控制器自主设计车辆控制逻辑,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使得整车综合能量转化能力达到3.7km/kwh,是普通赛车的两倍,相较传统赛车更具发展潜力。
24
团队名称:智链蓝疆
指导教师:闫永胜
负责人:航海学院硕士生高仁杰
成员:航海学院硕士生简智成、陈冠盈、吝晨曦、梁柱、张玮、王智锐、韩宇阳、陈汉强、冯耀慧、李锦霞
项目名称:水下便携式多接入通信系统
项目简介:
为高效、安全完成工程作业,蛙人在执行任务时,岸基人员需对蛙人进行实时信号传输,及语音交流。团队致力于实现蛙人通信系统国产化,打造一款水下小型化多接入通信系统。
该系统突破了低功耗水声通信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制作了一套水下通信设备,保证了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拥有多项自主研发核心知识产权。未来产品不仅应用于蛙人通信,还有望应用于水下监测等多个领域,目前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向订单。此外还与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等单位有所合作,市场前景广阔。
通信设备实物图
通信设备外场实验图
广阔天空任你们翱翔
勇做创新创业的弄潮儿
加油!西工大创业青年!
互动福利!
点赞、点亮在看、评论本条推送,分享你看好的双创团队和理由,或分享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故事,我们将从参与互动的读者中随机抽取30名,送上西工大精美文创一份!
出品丨党委宣传部
来源丨国家大学科技园
整理 编辑|朱清怡 潘子祺
责编 | 付怡
审核|顾振芳 马西平
发现分享、在看和点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