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PPO的下一步:与全球年轻用户对话

2018-03-24 光电与显示

原标题:OPPO的下一步:与全球年轻用户对话

每年的春季都是各大手机厂商刺刀见红的季节,今年也不例外。但此起彼伏的发布会浪潮之余,也掩盖不住一个事实——能够进入头部区域的手机品牌越来越少,手机的销量不断向TOP5玩家聚集。这也就意味着,智能手机的红利期已成过去,各大品牌拼杀的,是典型的存量市场

因此,为了获得新的增量市场,征战海外市场是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必须走好的一步棋。在2017年手机整体市场疲软的背景下, OPPO是为数不多能够逆市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品牌,善于与年轻人沟通是OPPO在国内的特征,这些年打造了很多针对年轻化市场的经典营销案例。但要出海,就必须针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等特性,做本地化、多元化拓展,从产品到营销,再到服务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因地制宜,这无论对于OPPO还是对中国手机企业,既是挑战,又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进入存量市场时代,突破口在于创新力度和用户距离

2018年,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的特征更为明显——据IDC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4.62 亿台,相比2016年出现了0.5%的下滑;另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分析报告,2018年1~2月中国手机出货量降幅约为25.2%。所以,出征海外就成了中国手机厂商必然要面对的新挑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智能手机靠规模效应、机海战术“速推”等旧模式已经失效。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能够在各层面(需求、设计、技术、营销等)均能做到与用户零距离,能真正倾听消费者诉求和期待,通过技术创新提供超越消费者预期的精品,才能赢得未来。

据IDC数据, OPPO在2017年的销量达到1.118亿部,相比2016年取得12%的增长,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甚至出货量下滑的背景下, OPPO逆市成长其实依靠的是模式的成功,表面上是营销的成功,但实际上是通过营销+线下渠道拉近消费者距离,通过收集不断变化的需求,再通过技术创新来大幅改善消费体验。

与全球年轻人对话,实现与用户零距离

哪里是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哪里就会出现OPPO的身影。海量的市场推广,不仅限于电视综艺节目,OPPO同样善于在热门的APP上跟小伙伴们玩耍,比如前不久的“我是头条”活动,就让OPPO红遍了全网。OPPO做立体化宣传和线下渠道建设,相对于卖货产生的直接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直达用户,能够在交互中获知用户真正的喜好、应用痛点、期待等,这是智能手机产业得以从工程师思维到用户思维的关键一步。

针对年轻人的营销,必须通过本地化、精准直达和当地年轻人喜欢的传达方式,才能更有效,并不是有钱任性狂轰滥炸就一定能凑效。深谙此道的OPPO,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中,也采用类似的策略。比如在东南亚,OPPO就曾邀请过F1车手Rio Haryanto和歌手IsyanaSarasvati代言,在印度签约了印度电影明星Hrithik Roshan,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OPPO也赞助了时尚大秀维密,还推出了巴塞罗那足球队定制版手机……

通过这些让年轻人喜闻乐见、吸引力十足的时尚标签,让当地青年喜欢的主动去了解OPPO,能容易地产生理解和信任,对于传递价值观,引发用户共鸣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对年轻人世界观的把握和认同,在OPPO在国内的营销经验中来看,就拥有很多可以与年轻人对话的“符号”或语言,但其本质上,依然是心底里对年轻文化的认同和创造,如OPPO潮流卫衣等,而非只是复制了一个年轻形象。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OPPO是越南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占有22%的市场份额。在东南亚市场,OPPO有着17.2%的占有率,整体市场排名第二。目前OPPO已经覆盖了中国、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和大洋洲各个区域共计3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在东南亚、印度等市场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由此可见,和年轻人交朋友,仔细聆听年轻用户的心声,并最终体现到各个层面上,这并非只适合在中国市场,OPPO在国际上,同样善于跟年轻用户沟通做朋友,这也是OPPO海外业绩亮眼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任何美好的设想和初衷,都需要技术和专利积累做基石

通过与用户沟通可以获知很多用户需求和诉求,但如何把这些诉求变为更好的产品和体验,就考验一家企业的创新功底。为了进军海外市场,OPPO很早就开始了专利储备工作。据透露,OPPO全球专利申请已超过20000件,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TOP10企业中,OPPO排名第八,是唯一进榜的国产手机厂商。和专利对应的,是全球范围内密集的研发中心,OPPO在北京、东莞、深圳、上海、日本东京、美国硅谷都成立了研究中心,这些位于不同文化区域的研发中心,是在产品技术端得以响应世界各地年轻用户不同需求的重要保证。

就拿最近火热的OPPO R15手机来说,设计是由国际工业设计大师Karim来操刀,颜色中选取了今年全球流行色星空紫——这都是全球范围内年轻人喜好的直接反映。事实上,OPPO一直在和年轻人的沟通中,总结痛点和需求,并通过创新技术一一体现在产品上。比如OPPO多年来都专注在拍照、闪充、游戏、外观设计等关键元素上,都是直面用户,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产品的体现。而最新的R15,除了这些关键点外,还体现了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无论是渐变色设计,还是AI智慧美颜、超级APP联合优化、联合创新实验室、3-HDR实时分级曝光等,都是OPPO收 44 35744 44 15842 0 0 1666 0 0:00:21 0:00:09 0:00:12 2988全球用户需求,并整合全球研发、设计优质资源的佐证。

之前曾有媒体同行说,OPPO的成功很简单,就是多投广告、多建线下门店。但这只是很偏颇的表象,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竞争对手就很容易复制,就不可能有OPPO逆市持续高增长的出现。OPPO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敢于去跟全球年轻人对话、交互、做朋友,并用闪充、进阶的手机拍照能力等体验来超越用户预期。所以,我认为决定OPPO未来前景的是两个关键因素:与全球年轻用户距离远近决定着OPPO未来能触达世界的广度,而创新给体验带来的变化则决定着OPPO在产业中所能达到的高度。


对于用户而言,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之物,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尽的便利与惊喜。而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手机市场却是残酷的。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智能手机厂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登场分享增量市场带来的红利,在当时大家的心中,性价比如同智能手机战场的“金钥匙”一般,只要你的手机性价比够高就能在增量市场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有的厂商甚至因为没有参与性价比之战而被众人嘲笑。

如今,短短几年过去,“后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智能手机市场已由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片面的性价比不再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新机的主要动力。在此情况下,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展现出其残酷的一面,多少企业被其奉为“决胜妙药”的性价比策略拖入无休止的虚耗之中,直至不堪重负轰然倒下。正在此时,大家发现,一些曾经与片面性价比绝缘的手机品牌居然低调地一路走了过来,其中身为传统智能手机品牌之一的OPPO更是已连续两年成功跻身全球五强之列。一时间,大家开始反思,面对手机市场大浪淘沙,为何一度与片面性价比绝缘的OPPO仍能左右逢源?OPPO模式的成功,是否能为智能手机企业在“后智能手机时代 ”突围带来启发?

在成熟市场中,粗暴的“性价比”注定经不起考验

表面上看,是国内市场总容量饱和导致厂商们竞争加剧,但若要究其本质,不如说是市场从“幼稚”走向“成熟”,造成的新一轮大洗牌。

我们都知道,中国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而这背后涌动的驱动力实际上是全国人民用上“智能手机”,可以说这时的消费者认识仍处于接受智能机的草莽年代,一旦开拓,巨大的消费者基数就足以让这个市场井喷。

而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之间比拼的可以说是冲劲儿和速度,只要快速布局抢发新品就可以在巨大的盘子中分得一杯羹。我国的手机品牌也正是在这个增长周期中不断增加,2008年参与竞争的厂商数量不足30家,2013年竟然突破百家。

在换机市场下,智能手机就像一个标签,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核心动机,而“性价比”就成为了消费者在不成熟认知下一个简单的考量办法。一时间,市场上大兴“高性价比”比拼,2013年小米发布的2S就是一个典型,骁龙600处理器,4.3英寸的屏幕,2G的运行内存,高配版1300万像素摄像头,内置2000mAh的电池……2000元的价格买的简直是一台数据堪比iPhone 4s的手机。

高性价比战略也曾经成为一个手机界营销的秘籍,不要线下渠道、不要利润、不要研发、不要品牌打造,专注于配置,整合整个产业链,把数据最好的堆在一起,给消费者一个“裸”价,并不断发新机在数据上“迭代升级”,这就是相当一段时间的厂商逻辑。

这时,大可乐、iuni、原点手机等都迎风而起,企图遵从这简单的逻辑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可快速发展的市场也终将会迎来成熟。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六年来第一次下挫,这正是换机红利走到尽头的“警钟”。在这过程中消费者都更加成熟,每个消费者看透了智能手机能做什么,更需要的则是在鱼龙混杂的百余品牌中找到自己的一杯“茶”。盲目堆配置,打造片面性价比的套路早已被用户看穿,进而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于是,随着投资人放弃投资,大可乐最终没能活下去,那些奔着“终身免费换新”的用户,最终也只得到了一部手机。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品牌似乎一直与这种“性价比”血战绝缘,它就是OPPO。

这种特立独行我们从它的历史旗舰就可以看知一二:OPPO最早的爆品Find系列智能手机由国际巨星莱昂纳多代言,以仅有6.65毫米的极致轻薄再加上拍照技术瞬间吸粉了一大票女性用户;随后,OPPO N1以1300万的摄像头和206度自由停旋转摄像的独特卖点,依旧上三千元售价完全不与“性价比”手机纠缠;再之后Find 7上,OPPO第一次推出了VOOC闪充的概念,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直接刷新了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标签。

而随后的R系列更是延续着OPPO的消费者核心痛点越走越深,R9以16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臻美一 拍”美颜4.0技术在88天的时间内销量即超过了700万台。

可以看出,每款OPPO的旗舰机型都在三千档发力,从不与血拼配置的千元机进行贴身肉搏。

业界想学的OPPO式模式到底核心在哪儿?

不走性价比之路的OPPO却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甚至在2017年大盘下挫时逆势飘红,这让很多厂商羡慕嫉妒恨。为此,不少厂商开始学习OPPO,把线下布局和娱乐营销作为模仿的标的。

实际上,这些都有些东施效颦。OPPO的线下渠道与娱乐营销仅仅是产品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消费者触达,而在消费者越发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这“最后一公里”并不是OPPO不断正向循环的根本。

其核心,实际在于“精准锁定消费者”的商业逻辑。

说到源头,我们不妨从OPPO的底层研发来看看。截止到2018年3月16日,OPPO在国内的专利申请公开和授权数量共1824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数量为13342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2867件,发明专利申请在所有专利申请中所占比例为86.7%。

这里要划重点了,在OPPO位列手机行业第二的专利数据上,其中,新型专利授权数量为1723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量为317件,拍照发明授权360件。可以发现,OPPO的研发在拍照、外观、实用性上非常集中,而这些专利中正有OPPO几款爆品的核心引擎:酷炫至美的旋转摄像头、“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VOOC闪充、从OPPO U701首创历经数次升级的极致美颜。

也就是说,OPPO的研发不是分散发力,而是非常集中于解决目标消费者的几个核心痛点。在一些品牌还在盲目跟风堆硬件的时候,OPPO便开始在研发方面的深入投入。首先,研究与开发并举,开发以用户需求非核心考量,在用户核心需要的功能上进行深度研发,更逆向深入供应链上游进行软、硬共进的定制,比如一直与是索尼联合开发的拍照核心部件传感器,再如这次再R15上与商汤科技共同开发的AR开发平台,都是基于这个逻辑。

OPOO不拼标配,而是让旗舰机型在功能配置上有所侧重,让消费者可以轻松买到自己最核心需要的功能。因此我们看到,在拍照、闪充、外观、游戏等年轻人最关心的核心领域,OPPO一直在不断突破,最终获得了目标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学营销,不如看看OPPO的最新战略

当性价比热潮退去,OPPO的成功使得OPPO模式成为大家效仿的对象,可可笑的是,大部分厂商都是学习其中比较表面的几点,比如娱乐营销,一时间某某明星与某某品牌成功牵手的消息层出不穷。可流于表面的跟风,终于还是换来重金投入后效果平平的惨淡结果。

在燕山派看来,OPPO的娱乐营销之所以成功,归根还是要落回产品。再好的影响力拉来了关注,可产品接不住这波消费者期待,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退回来说品牌营销,OPPO也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心得。针对这一点,OPPO副总裁吴强在OPPO2018春季新品沟通会上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吴强表示:品牌是有形的,它的视觉元素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希望把它做大,让全球的年轻人都能够关注OPP 60 35744 60 21618 0 0 2082 0 0:00:17 0:00:10 0:00:07 4177O,让他们都能够了解OPPO,并且最终获得全球年轻人的喜爱。品牌又是无形的,我们又希望把它做小,让它存在每一个消费者的认知当中,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够和OPPO之间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这,才是OPPO娱乐营销的真谛。

而实际上,OPPO最近对外发声,也表达了除了品牌外,其它三个方向的战略变化:

科技创新方面,OPPO将继续以用户核心需求为导向,“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并举,通过成熟的技术进行产品实现,不断迭代、提升消费者的手机使用体验,并将成立OPPO自己的研究院,下设6大研究中心,不断地基于人性的洞察布局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前沿科技的沉浸式研究,不断提升OPPO科技创新的能力,本次OPPO R15推出的渐变色设计、AI智慧美颜、超级APP联合优化、3-HDR实时分级曝光等便是很好的例子;

市场布局方面,OPPO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海外市场发展,结合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深耕细作,满足不同区域的用户需求,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产品观方面,OPPO已经树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关键,未来OPPO将结合当地人的手机使用习惯,对产品进行本地化优化,以求为全球年轻人提供喜爱的产品。

但就像上一部分所说的,想真正学到精髓,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战略本质上。在OPPO年度战略的发布会上,我们没有看到高大上的PPT,更没有打了鸡血的几年第一的宏大目标,而不断地出现几个字眼——“渐”变、用户需求、消费者体验、成熟技术变现等等。

这都透露了一个本质,OPPO的本心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OPPO无论在怎样的“因时而变”下都不曾改变的。

进入存量市场后,智能手机用户的核心需求逐步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学习OPPO,与其盲目跟随逞一时之快,不如深挖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厚积薄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