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丨《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第2期(总第48期)文章目录及摘要
PAPR
新/刊/速/递
2022年第2期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第2期(总第48期)于2022年3月17日刊出,本期开设了“专稿”“专题研讨:公共服务与人民满意研究”“论文”和“研究综述”四个栏目,共刊载学术论文11篇。欢迎各位读者登录期刊官方网站(ggglyzc.ruc.edu.cn)查看和下载全文。
封 面
目 录
PAPR
本期专稿
PAPR丨001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
◉ 杨开峰
【简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管理学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重大部署,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学科、推动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谈谈学习《决议》的体会。
【作者简介】杨开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PAPR
专题研讨:公共服务与人民满意研究
PAPR丨002
公共服务何以影响居民幸福?——基于“收入幸福”分析框架的实证检验
◉ 朱春奎 吴昭洋 徐菁媛
【摘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大都将公共服务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加总,忽视了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居民个体生活空间上的异质性。通过构建公共服务获得感这一概念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建立公共服务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连接。基于“收入幸福”分析框架,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共服务获得感对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以及公共服务获得感对收入影响居民幸福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收入与公共服务获得感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幸福;公共服务获得感能够显著地负向调节绝对收入和主观相对收入的幸福效应,即随着公共服务获得感的提升,给定收入水平的幸福效应逐渐减弱;绝对收入与公共服务获得感的幸福效应在流动人口中并不显著,但公共服务获得感的调节效应在各“户籍居住地”组别中显著存在。进一步对调节效应的稳健性展开检验,排除了潜在的竞争性中介解释机制,采用不同的公共服务获得感测度方式也能够得到一致的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提升居民的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收入;公共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收入幸福”分析框架;调节效应
【作者简介】朱春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昭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徐菁媛: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PAPR丨003
政策目标群体的身份建构逻辑——以户籍政策及其改革为例
◉ 王庆歌 孔繁斌
【摘要】城市政府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分配不同的政策利益,并建构了他们的政策身份。政策身份的实质是承载着政策利益分配的成员资格,是具有分配、控制和排斥功能的治理术,当众多政策利益粘附在政策身份上,易形成支配性的分配格局。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多元“应得”的政策身份建构框架,以户籍政策及其改革为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对目标群体的身份建构逻辑。当城市政府依据户籍来分配城市资源和福利时,户籍身份就产生了。户籍身份的不正义在于只依据现有的城市成员资格来判断应得,而忽略了需要、贡献和公民身份等其他的应得基础,户籍政策的渐进改革正是户籍身份的逐渐修正。政策身份的建构是在影响因素下判断应得、追求共同善的复杂过程,要综合考虑需要、成员资格、贡献等多元标准,在治理的针对性和身份的平等性之间寻求平衡,增强政策身份的包容性与普惠性,使得政策身份逐渐由区分走向统一,由排斥走向包容,从而将分配正义最大限度地嵌入公共政策方案中。
【关键词】政策目标群体;应得;政策身份;分配正义
【作者简介】王庆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孔繁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PAPR丨004
公共服务绩效、公众期望失验与公民满意度
◉ 高学德
【摘要】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随机分配给被试有关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积极或消极信息线索,考察不同性质的公共服务绩效影响公民满意度的边界条件,并进一步考察公众期望失验在公共服务绩效与公民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与消极绩效相比,积极的绩效更能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绩效信息来源在绩效性质影响公民满意度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对于来自第三方的绩效评价结果,与消极绩效相比,积极绩效引发的公民满意度更高;公众期望失验在绩效性质对公民满意度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论揭示了绩效性质影响公民满意度的边界条件和内在机制,为反思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方式、科学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公共服务绩效;公民满意度;期望失验模型;实验法
【作者简介】高学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PAPR丨005
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融合协同机制研究
◉ 王俊 朱静敏 刘颖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的明显分割状态却成为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如何在组织机制、权责设计、服务提供、筹资方式、人员流动、信息沟通等方面,设计合理的融合协同机制,改革现有卫生健康体系,满足“十四五”发展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最为关心的政策议题之一,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下,从目标意义、维度、范围层次和内容等方面,探讨促进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融合协同的机制,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完善中国卫生健康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和机制参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融合协同机制
【作者简介】王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朱静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院改革与发展跨学科交叉平台研究助理;刘颖(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PAPR
论文
PAPR丨006
中国共产党引领乡村治理的百年回望与经验启迪
◉ 许晓 程同顺
【摘要】乡村治理是考察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的重要切口。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乡村治理的过程演进,始终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结构框架内展开,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动。以改革开放为时间标识,可以将这个由现代化催动的历史进程分成前后延承的两大时段:前一时段侧重于解决国家政权建设的时代命题,并呈现为从政党下乡局部实践到总体治理逐步打造的路向转换;后一时段则集中着眼于乡村社会的实际需求,体现为从乡政村治的制度型构到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的实践变迁。乡村治理是党发展壮大和执政兴国的根基所在。基于历史回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对乡村治理的引领需要注重强化村级党建,使乡村治理结构在国家与村社二元合一的逻辑基础上达致政社贯通及协同均衡的关联状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乡村治理;现代化;引领
【作者简介】许晓: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程同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PAPR丨007
我国县城城镇化政策的适配性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 李燕凌 代蜜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会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国际国内发展双重压力的现实需求下,县城成为新时代中国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钥匙。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引入“适配性”概念,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建设场域——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60份中央和省级县城城镇化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县城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政策内容分布单一化、政策力度调控能力弱的问题,在“目标功能”“趋同异化”以及“能力矛盾”方面适配性不强,据此提出了优化我国县城城镇化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县城城镇化;适配性;政策文本分析
【作者简介】李燕凌: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蜜: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PAPR丨008
地方领导小组运行的适应模型——基于环境结构理论视角
◉ 汤利华
【摘要】跨部门视野下的领导小组是地方治理中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协同结构性机制。对其是如何运行的这个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在相关环节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碎片化阐述变量对运行的影响、知识贡献尚待进一步结构化等不足,有必要形成一个统一分析框架以解释其整体运行机制。本文以跨部门协同动态发生链为主线回顾已有文献,综合运用能互补解释协同运行的组织结构权变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环境结构相关理论,初步形成了一个基于组织学,包括环境、目标、结构及行动四个广义变量、结构过程范式下的领导小组运行适应模型;并提出涵盖小组运行动力、过程及反馈机制的相关理论命题。研究有助于对该种本土特征明显的适应性组织运行中的复杂因素形成结构化认知,能较好地解释其“同一逻辑、不同呈现”的运行规律,也有助于丰富地方政府协同过程理论。
【关键词】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环境结构理论;适应模型
【作者简介】汤利华:北京联合大学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PAPR丨009
省级政府大数据发展应用政策的规制导向与执行优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 雷浩伟 廖秀健
【摘要】省级政府大数据发展应用政策是大数据政策体系中极具实践指向和促进功能的专项政策,发挥着“上承中央—下启基层”的衔接互动作用,对其进行规制导向分析可充分呈现其内部执行要素的分布情况,亦可为其实施评估及纠偏矫正提供更加细致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构建政策执行综合模型,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本文从“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政策协调能力”和“政策衔接能力”三个层面,对搜集筛选的22件位阶高、效力强的省级政府大数据发展应用政策中的15类执行要素的规制导向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省级政府大数据发展应用政策在其执行载体、标的、过程和环境四个方面的要素规制较成体系,但也存在政策法律化进阶过快而后劲不够、政策问题界定不清和调整不力、政策内部执行要素协调不良和配置不周,以及同外部执行环境衔接不好、对外部执行需求回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密织政策执行网络体系”“回归政策执行价值归属”“规范政策执行程序设计”和“植根政策执行需求变动”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完善其规制要素、助推其有效执行。
【关键词】省级政府;大数据发展应用政策;政策执行要素;规制导向;执行优化
【作者简介】雷浩伟(通讯作者):重庆市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廖秀健: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信访与法治中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PAPR丨010
合同激励、失败学习与PPP项目商业模式再创新意愿的关系——失败容忍度的调节作用
◉ 杜亚灵 李倩 邓斌超
【摘要】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率高,政府部门有必要通过合同激励项目公司进行失败学习,进而促发其再创新意愿。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PPP特殊性,将PPP项目的合同激励分为利益分配与政府承诺,借鉴组织学习理论引入失败学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合同激励为前因、失败学习为中介、PPP项目商业模式再创新意愿为结果并考虑失败容忍度调节作用的概念模型;其次,采用情境模拟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到67份有效实验数据,并运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同激励中的利益分配与政府承诺均对失败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政府承诺的影响要大于利益分配;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再创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在利益分配和政府承诺对再创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失败容忍度正向调节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再创新意愿的影响。
【关键词】PPP项目;合同激励;失败学习;商业模式再创新意愿;失败容忍度
【作者简介】杜亚灵: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倩:天津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邓斌超:天津理工大学讲师。
PAPR
研究综述
PAPR丨011
重新审视“智慧城市”:三个基本研究问题——基于英文文献系统性综述
◉ 孟凡坤 吴湘玲
【摘要】智慧城市(smart city,SC)既是城市发展、治理和转型的全球性模式,也是城市研究中“异常复杂”的理论关头。尽管实务界和学术界对智慧城市的关注与日俱增,但研究尚存在碎片化、模糊性和分歧性等障碍,且国内对英文智慧城市文献研究成果鲜有回顾。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以246篇英文文献为分析样本进行编码,自下而上地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带来哪些结果?如何发展智慧城市?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起源于三种全球性趋势的交融,并形成了“技术—知识—治理—整体—组成”的概念谱系;(2)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多样性的积极和消极结果;(3)智慧城市产生了以“发展起点、发展速度、发展逻辑、发展方案、协作模式和主导行动者”为主的复杂方法体系。英文文献整体上呈现出“规范性→批判性→经验性”的研究流派和发展趋势,是一个“系统性的不稳定”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凝练出未来研究的重要议程:构建智慧城市治理的一般性研究框架;揭示“地方化”与“全球化”的经验、比较与联系;讨论消解智慧城市消极结果的策略方法;增进智慧城市的应急管理研究。本文试图发展出英文智慧城市文献的结构化知识地图,加强与英文文献的对话,为推进中国本土智慧城市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概念谱系;发展结果;方法体系;系统性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孟凡坤(通讯作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湘玲: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