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玉 | 北京的秋

2017-11-06 王玉 换读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换读


△ 作者供图


本文:3503字  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老舍说,北平之秋便是天堂。流年安暖,时光静好,这个季节所有的光线、味道、色彩都聚集在了一起,让这座城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庄重与静美。


徜徉其间踏霜寻秋,忽然想起了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北京,正是这种况味。


by 王玉



说秋天,似乎总也跳不过郁达夫《古都的秋》,那样汪洋恣意的笔墨去渲染北平秋韵,怎不令人心向往之?


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香山的红叶,早已幻化成了一副北京之秋永恒的印记,镌刻在了无数人的心头。


有时,我在想我跋涉万里,从遥远的南美返回北京,这美奂美伦古都的秋,其实也是内心深处的牵念之一。


南回归线强烈的阳光,常常令人无处躲藏,面朝浩瀚的大西洋,遥望海的那一边,常会想念起久违的古都秋色。里约热内卢四季不明的气候,令人没有对季节轮回的期待与想象,所以也就少了不少美好的意念。


更有,那些一年四季常青的树叶,总觉得累得沉重,没有了叶的凋零与新生,也就失去了很多美感与诗意。



秋天的确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天气凉了下来,叶子慢慢变黄,这个季节里出现的颜色、味道、光线都聚集在了一起,谁持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


上帝打翻了色彩斑斓的调色盘,凑齐了这世间所有的颜色,画出了北京秋天最绚烂的妆容。


想来香山烂漫的红叶,或许是北京之秋最靓丽的名片。晓来谁染霜林醉,那种漫山遍野的壮美的确令人沉醉。从古至今,火红的枫叶惹得无数游人不惜跋涉万水千山、拥拥挤挤地也要去赶赴那一场香山红叶的约会,更让众多的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金代诗人周昂在游香山时,写下了「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的诗句,据说周作人在香山附近的庙里住过很长时间,也写出了许多秋气弥漫的文章。


不逢香山红叶,想来已有多年,一次是去的太晚,错过了观赏季节,另一次是来得太早,没有等到它的层林尽染。山不在高,有叶则名。



据说,每到红叶烂漫时节,香山脚下都是车水马龙,人潮汹涌,每每想起这样的画面,也就放弃了去观赏的念头,有时候,留待想象,未尝不是一份美好。


正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朋友发来微信说,北京坡峰岭的红叶更为灿烂,也更适合踏霜寻秋,人相较香山也是少了很多。


香山为名气所累,让那漫山的红叶也好似沉重了许多,人多的地方风景一定会大打折扣的,于是决定了放弃登临香山赏红叶的念头,相约一起去坡峰岭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或许也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老舍说: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现在的北京与原先的北平相比,景物未变,只是天气有了很大的不同,郁达夫和老舍笔下,北京的秋是那种高远湛蓝的天空,清净辽阔的浩远,但是,现在的北京,每到了秋末冬初,常常会被满目的雾霾所笼罩。


不过,相较其他季节,秋,还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天,显得也会高、淡、静、阔不少,你会看到这座城的模样每天都在变化,各种色彩此起彼伏地不断涌现,在红墙碧瓦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庄重而美丽。



这座银杏遍地的城,常常在不经意的漫步中,满目金黄就会忽然间点亮你的眼睛。黄花深巷,红叶低窗,正是一片秋。银杏叶不知何时已被秋风悄悄染黄,在瑟瑟秋意中装点着流年。


近看,有的叶片已是金黄,有的还带着丝丝绿意,似乎依然不舍与上一个季节的分别。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在这个喧嚣的都市圈起了一片世外的桃源。


飒飒西风起,一树树金黄的叶片,在碧蓝天空的衬托下,色彩搭配的如此协调,仿佛是画家的笔精心地调制,引来游人争相留影,不忍离去。银杏树下觅食的鸽子被行人的脚步惊动,呼啦啦飞起,鸽哨悠悠,蓝天上写下了一行大写的秋。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远处墙边,不知名的叶子红得正好,与金黄的银杏、翠绿的草坪,互为映衬,五彩斑斓。举起相机,忍不住把它定格成永久的秋声,抬头却发现,你也被他人写成了背景。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圆明园夏日满池临水照影、粉面含羞的荷花,高擎着枯萎的莲蓬不肯离去,或许还在留恋那一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花事,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亦不失是一种美丽。


马路两边高大繁茂的槐树,枝叶婆娑,抬头望去,叶叶黄绿相间,遒劲的枝条向着蓝天舒展着秋意,有风吹来,凋零的黄叶,簌簌落下,很有一番「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况味。


晨起,听淅淅沥沥的秋雨有节奏地敲打着梧桐,人说,梧桐叶上潇潇雨,或许就是这样的意境吧,一滴滴,一声声都入了心头。



雨让心静了不少,让情沉淀了下来,于是,望着窗外飘落的雨,想起了那个曾陪你屋檐下听雨的人,遥望远方,念及故人,心头无端地便起了思念,想问问他,那一潭落满桃花的水,可是又深了几重?


潭柘寺的钟声已经聆听,那种暮鼓晨钟入云端的声音,的确适宜在秋天去听。


静寂的深山,释放着无限的空灵与禅意,可惜去的有些早了,是初秋,未能看见满山的红叶与那两棵据说是京城最有名的银杏树的金黄,留待明年霜来晚,再寻钟声访银杏吧。


「更待菊黄家酿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这个得名于白居易诗的陶然亭,也是北京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


遗憾的是去了无数次,却都不是在秋天,所以那里摇曳的芦花、槐树上的皂角,水边的亭子,还依然留在郁达夫的散文里,虽然居所离陶然亭并不远,但眼前往往无风景,我们常常会心向远方,身边的风景却看不到。


徜徉于抄手胡同幽深的小巷里,秋色正从长满苔藓的青瓦的缝隙里溢出,最后一朵喇叭花在正午的阳光下依然绽放着有些疲惫的笑脸,不知谁家墙壁上夏日碧绿葳蕤的爬墙虎早已变成了一张色彩缤纷的地毯,远远望去,散发着秋日原野的气息。



有人说,北京的秋是从故宫开始的。红墙碧瓦之间到处都能嗅得到秋天的味道,让你不由得怀念起它从前的名字——紫禁城。


徜徉其间,你会感觉到这个季节所有的颜色与光线都与紫禁城无比的贴切,那些巍峨俊朗的建筑群显示出万物谐和的辉煌与安详。


金黄的银杏、午后的鸽哨与碧瓦飞檐,雕梁画栋互为映衬,更有了一种穿越百年的厚重与静美。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秋日安详的紫禁城让人禁不住跌进时光的隧道,去遥想它曾经的绝代风华,红墙琉瓦,玉砌雕栏,它提醒着我们,世事变幻无常,所有的辉煌、荣耀、屈辱、悲凉也都终将融入沧桑。


无论在哪里,秋天,除了山水风物的变化外,还有一份凄美都留在诗词里。自古以来,诗人最喜欢说秋,那份悲凉与萧瑟常常能触动他们如泉的灵感。


李清照在荷残香销的时刻遥望远方,思念丈夫,写下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范仲淹戍守边疆,乡思旅愁,无限感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多情才子柳永长亭分别更是伤感不已:「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千古深情唯纳兰,这世间最深情的男子更是写下了无数咏叹秋色的词篇。



谁说,秋上心头,就是愁?在这一片悲凉的咏叹里,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刘禹锡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的旷达与豪迈,令秋有了一番不一样的明朗与诗兴。想来,眼前北京的秋,就是刘禹诗里的秋。


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古人从叶子的飘落来感知秋天的到来,而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我们,在拥挤的地铁、如织的人流,忙碌的写字间,快节奏的工作中,或许已经少了很多闲情逸致去感知季节的轮回。


人说,秋月娟娟照人影,现在的夜晚,霓虹璀璨,灯火通明,谁还能想到抬头去寻找天际的明月,所以明月也就没有了古时的圆满,更少了那份凄清的诗意与浪漫。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略去了许多的过程中的美好。幼时的我们,常常能从菜市场时令蔬菜的变换里,感知到秋天的到来,那些带着季节标识的蔬菜也只有到秋真正来时,才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是现在,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吃到各个季节的蔬菜。


忙碌与喧嚣正在冲淡着季节轮回的脚步,但愿,我们还没有遗失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渴望放飞的心灵。



自然轮回,辗转光阴,变化的是季节,不变的是什么呢?从夏的绚烂到秋的静美,正如我们的生命轮回,终由热烈到平淡,淡若秋水,却妥帖绵延。


多少记忆,终将被时光淹没,多少故事也会被季节遗忘,多少相逢,都抵不过命运的无常。有多少次众里寻他千百度,就有多少回多情自古伤离别。淡看离合,不语悲欢,或许这才是我们面对秋天应有的心态。


秋天的北京,庄重而静美,借一场银杏之约抒怀,与北京的秋做了一次促膝的长谈,我只愿只言欢喜不言愁。


我不知道,天堂的模样是什么,但我猜想它的模样或许就是北京的秋。眼前的这座城,应该重新叫回北平。

王玉:文字滋养心灵,旅行丰富生命

往期精选(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END-




作者简介

王玉,文学爱好者与写作者,自由撰稿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打开世界,记录美好,携一颗想走就走的心灵,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穿行于世界的山山水水,以梦为马,在文字的世界里浪迹天涯。微信号:linda021031


供图 | 作者



独立运作,支持平台

(苹果用户赞赏)

靠着恩典 | 万物生长

anny4729 | 小安

投稿:jiaohuanyuedu@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