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年的南大街,看着看着看着就哭了

太行日报 2020-08-26

微信广告合作/13903568008、13663561666


南大街是晋城的一条老街承载了几代老晋城人的旧时光改造中的南大街正在焕发新的容颜今晚小编为您推送


《重回南大街》作者:王软桂


带您重拾回忆一起阅读、怀念那时的情形还有那些老照片相当珍贵非常感谢朱和平老师友情提供


南大街半日游!

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涌在心头。

许多建筑已面目全非。我出生的地方也让我感到非常地陌生。问我粥可温的母亲离开我许久许久了。

今天有爱人陪伴,如数家珍似的将南大街两旁的建筑给我介绍。勾起了许多往事与回忆。美好的,辛酸的,甜蜜的,痛苦的。

不变的南大街,伴着变了的人,从我儿时的记忆中走过了风雨五十七年。


印象最深的当是新华书店



印象最深的当是新华书店。那里是我儿时常光顾的地方,虽然囊中羞涩,但放学后还是要去一饱眼福!记得一次新华书店的库房被雨水淋湿了,部分书籍减价销售,我欣喜若狂,用省下的零花钱买了好多本皱巴巴的书,便宜极了。那个年代还没有打折一说,只是作个价,有的5分一本,有的2分一本。那次买的书让我终身难忘。以后再没有遇到那个机会了。我把这些书一直放在母亲家的书柜里。


母亲过世后,因保管不善,遗失了很多。而今唯有一本《唐诗三百首》还藏在我的书柜中,伴我走过这么多年。遗憾的是,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还没有经济能力,没有钱多买些自己喜欢的书。后来快高考的时候,我期盼能有一套上海出版的数理化复习大纲,于是利用暑期和同学银枝在晋城蛋厂上临时班,每天8角钱工资,上了一个月,挣了24元钱。我清晰的记得,到会计那里领工资时,会计以各种理由推脱刁难。经过多次催要,我们领到了工资。那是一角一张的纸币,两捆又40张,共240张,着实让我数得满头大汗。领了工资,我飞快地跑到新华书店买了那套数理化复习大纲,花去了我21.8元,可我一点也不心疼这21.8元钱。

我把这套书视为掌中宝,耕读不已。从那时起就一直想拥有自己的书柜,买自己喜欢的书。现在我已有自己独立的书房,有条件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随时百度需要学习的内容。不需为生计忙碌了。有大把时间用来读书学习,真是莫大的幸运和满足。

来到了东来巷我家老屋。哥哥们已将老屋翻修。老屋用水泥筑起的房舍,高高的,把小小的院子筑成了堡垒。那温馨甜蜜的家;那个整齐干净,具有古典四合院之美的小院;那个具有明清特色建筑四梁八柱,门外廊檐下可乘凉聊天的小院;那个有果树、有鸡舍、有石桌,可种花的小院;那种你家吃饺子,给我送一碗,他家包粽子尝一个的友好邻里;那些为一些邻里小事争吵不休的人;都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

我站在院子中央,租户们用异样的眼光瞅着我,问:“你找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诗顿时浮现在脑海。

时过境迁,月移星转,今非往昔。谷洞口那个可用2分钱买一两红果片泡水喝的水果铺,早已被批零商场取代了。那些我买小零食的小杂货铺也荡然无存。卖冰棍的阿姨早已作古。但三分钱一根水果冰棍的味道,我相信深刻地扎到了那个年代记忆深处。

朝阳市场


只要吃过那种冰棍的人。如果想奢侈一次的话就买五分钱一根的牛奶冰棍过过瘾(不是便宜,那时的物价本就如此)。最全的副食店是顺兴永,最大的商场是小十字大楼,最时髦的商店是早晚门市部,布料最全的是花沙部。

最让人羡慕的职业是商业局、五金交电、糖酒公司。这些随着社会的发展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繁荣的市场经济。


我和爱人一起往前走,爱人指指这里,看看那里,一路滔滔不绝,话语多了许多。这是永富家谷洞,这是董成功家的房子,那是三元巷,那是先荣家的房子,那是玉香家的谷洞。儿时的我常到萍玲家去玩,但如今我找不到她家了。


爱人走到一栋房子前说,这是那个老红军家属住的房子,现在修得高高的三层,像个小炮楼。爱人说挨着老红军家房子的便是萍玲家。我不认识了,印象依然模糊。



再次经过新华书店,我站在门前伫立许久不想离去。虽然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门外搭着铁架杆正在保护性修缮,要恢复原来建筑的风格。我还是站在那里,久久的,久久的!


虽然后来我市又新开了许多家新华书店,都比这个新华书店规模大,装修豪华,书的品种比这里多,单位发的书卡还可以打折。并且我家现在住在开发区附近,距离南大街比较远。但如果买书总是会光顾南大街的小小新华书店,就像有磁力般吸引我,总感到这里无比亲切。



书能伴我成长,书能使我睿智!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期盼新华书店早日修缮完工!


南大街的许多建筑和门市部,包括什么名子,哪里有什么树,哪里有什么人,爱人记的比我清晰。那是美好的回忆。更是我们对这些建筑以及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人的爱!爱让世界明媚,爱让人们和谐,爱让我们生生不息!


城关第二小学是我们的母校


城关第二小学是我们的母校。我们来到了这里,门卫不让我们入内。我们说明来意,再三恳求,门卫被打动了,开了大门上的小门,我们俩欣然入内。新的教室、新的操场,一切都是新的。那些苹果树、那挂在苹果树上的铁钟已完成了它上下课敲钟的使命早已被电子钟取代了。那个连着校院和操场的小土坡不存在了。映入眼睑的是一个展新的带一个大舞台的操场。不变的是我们七一班和七二班的教室,虽然已成为新的建筑,但还在原址上建成,风格也没改变。

面对这崭新的城区第二小学,满脑子全是过往的情景。

灯光球场(80年代)

我们一起踢键子,一起砍沙包,一起跳橡皮筋……欢天喜地在这里渡过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少。

我们一起拾麦穗,一起义地沟劳动,一起拉煤为冬天取暖,一起拾粪上缴学校,一起为军烈属老人挑水做好事。这些让我们过早的体验了生活的艰辛,锻炼了我们的坚强。

我们认真学习,互相探讨,以片成立学习小组。许末荣一个晚上做了一本数学书上所有的练习题,传为美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办黑板报,宣传雷锋事迹,宣传好人好事,感染纯洁的心灵。


感到非常有趣的一个记忆是老师倡导的每周上报一次 “校外情况报告”。这是让我最为难的一件事情。每周向老师书面报告一次同学在校外的所言所行。我着实没有什么情况可以报告的。

许是老师用心良苦,可能怕校外无法监管,便用此方法督促学生在放学后摒弃恶习,所以起到互相监督之作用。而今想来不失为一种方法吧。或许师非所意,另有别用,吾也不得而知。



这里是花儿谷洞吗?窄的似乎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那一眼能望到观巷的通透,让我确定,这就是花儿谷洞。而今的花儿谷洞承载着许多粗细管子。暖气和煤气的管子,给花儿谷洞似乎增加了许多负担,让其不堪重负,似乎阳光都透不进来了。


周元巷昔日是城关公社的办公所在地,往日的车水马龙也被乱七八糟的建筑取代。顺着周元巷由西往东走几十米便是粮食加工厂。


同学永庆便住在这附近。农民们交的公粮全部用马车送到了这里。这里承载着全县人民的粮食加工工作。现在的粮食加工厂已变成了喧嚣的市场了。文化宫也正在改修四层框架式楼,不知何因搁浅在那里……

存粮(80年代)

一路向北,只有北大街城区教育局门外的炒面筋还是原汁原味!只是炒面筋的人由儿子取代了父亲!这就是传承吧!

东西大街的改造已试目以待。很多住户已搬离,人去楼空,有的房子已被推倒,一片瓦砾。再也见不到我工作过的工商银行大十字分理处了。


我在那里任职三年,带领全处十余名员工为完成工行的存款指标曾经的辉煌。“竞争中的大十字分理处““最年轻的处主任”“内部管理先进单位"“安全保卫管理先进单位”等等荣誉已成为历史。再也见不到粮食一部的建筑了,再也见不到大十字西南角上的糖酒门市部的建筑了,再也见不到大十字东南角七一饭店的建筑了。


不过,不久的将来东西大街一定会是一条美丽的大街,成为晋城靚丽的风景!


那里有我们亲人的气息


时光短促,不觉夕阳西沉,天色渐黑。在团结巷见到了哥哥朋友张广英的母亲,已是九十多岁高龄。老人身体康健,语言表达清晰。三个女儿正在和老人共进晚餐。


寒暄了几句,本想多聊之句,看老人正用餐兴浓,便辞别。看到如此有精气神的老人,我似乎有点啰嗦,口中念念有词,如此长寿,身体真不错。眼前情景不免又让我想起了问我粥可温的母亲。因为母亲和老人差不多同龄。

公平尺(80年代)


往回走的路上,在人民广场偶遇同学王东东,他正去人民广场踢键子健身。人民广场人头攒动,有的跳集体舞,有的和孩子嘻戏,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兰花城在人民广场西侧矗立,霓虹灯闪烁,像大上海的不夜城。购物,餐饮,美食,娱乐,休闲集一体,彰显晋城的风采。


 一路走来,一路回忆,一路慨叹!一路馨香!


我倡议,南大街的同学们,南大街的邻里们,择日可回南大街一游。那里有我们儿时的梦。那里有我们亲人的气息。那里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


文字:王软桂  图片:朱和平

编辑:王  瑞  责编:杨裕峰




推荐阅读


南大街有你的回忆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