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变成目前这个样子,责任到底在谁?
环评变成目前这个样子,责任到底在谁?
不可否认,环评队伍也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环评作为一条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将环评的问题全部归结为环评单位、环评队伍的问题,并据此强化环评人员监管,不可能从从根本上改变环评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环评事业健康发展。
在环评这条产业链上,环保部门、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各取所需。
环保部门利用环评审批揽权提高部门地位和利益,环评单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建设单位花钱买批文。
环评单位的角色最尴尬,两头讨好两头受气,报告通不过两头打板子,环保部门可以通报你整改你甚至端掉你的饭碗,建设单位埋怨你“关系”不够硬,“骗人”的本领不高,没有伺候好评估中心、专家和审批部门。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环评报告只是一个各方博弈的工具,环保部批不批项目与环评报告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内定通过的项目,评估中心甚至不用看现场,专家的任务是怎么样帮环评单位改报告帮评估中心把项目说圆,专家很识趣很配合很和蔼。内定不让通过的报告,就召集几个狠角大炮专家,批的狗血淋头、一无是处,最后找几个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由否项目。环评单位没领到批文领一个通报批评,建设单位不依不饶,不但不付尾款,而且必须继续“编下去”。
环评异化成目前这个不伦不类的样子,责任到底在谁?
环保部门既想利用环评审批揽权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包括审批责任和监管责任。
一方面,审批时附加许多不相干的前置审批一是为了推卸审批责任降低审批风险,二是多管闲事揽权提高审批门槛,导致环评报告越来越厚越来越不像环评报告,把环保部门打造成一个超级部门,项目审批阶段各方都得看环保部门脸色。
另一方面,以批代管,推卸监管责任,建设过程的变更、环保措施的落实没有人去监管,竣工验收走过场。
企业发生环境事故,要么是建设单位没按环评落实措施,要么是环评报告质量问题,反正有替罪羔羊。环评单位最弱势,环保部门打板子也顺手,企业有地方政府罩着,环保部门也无计可施。所以环评单位成了主要的替罪羔羊。
被巡视组揪出了问题,他们不是真正想整改,而是制造话题,转移焦点,很不幸的是环评单位,忙着被通报,被加强管理,被嫁祸委过承担罪责。
环保部门应该认真反省,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环评机制。轻审批重监管,环评采用备案制,撤销各级评估中心,严格管理所谓的专家们(胡言乱语、拿双份咨询费、卖数据资料很普遍)。
一是评估部门的责任、权利问题。个人浅见,评估部门的存在是要替审批部门解决环评报告的技术可行问题,但不时出现评估意见都出了,审批部门又来要求进行技术方面的修改,评估部门存在真的必要嘛?依法治国嘛,建议先为评估部门找点法律依据。
二是监管重心问题,前不久环保部发了个环评机构处理意见,令人不解的是所有出了问题的报告在程序上都是合法的,现在查出了各种问题,为什么就处理了环评单位呢?我读书不多,固执的认为环评单位及其编制的报告都出问题了,以出问题的报告在整个环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人员及后果都人应该出问题了,放弃追究不符合系统原理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吧。四家资质被取消了,但为何核发资质、日常管理的机构及相关人员一点责任都没有呢?
当然,这是我们环评人的美好愿景,能轻易实现吗?
作者:晏司 雁南飞_VxH93
(以上言论不代表环评爱好者网立场)
(来源:环评爱好者网 原文有删减)
近日热点:
环评爱好者网 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刻关注
微信号:eiafansbbs
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刻关注
微信号:eiafansbbs
有一种爱叫做【把爱好者公众号置顶】
快把“环评爱好者网”公众号置顶吧
每天第一眼就能看到Ta!
么么哒!
环评爱好者网微信关注环评行业资讯、政策、标准、技术和考试等最新动态,传播环评业界信息,打造最有影响力的环评行业微信服务平台。投稿请发送至eiafans@163.com或QQ:55397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