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关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的通知

大学生新媒体中心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2020-11-04



面对当前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部分老师、同学或许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可能出现譬如焦虑、担忧、情绪低落、敏感爱发火、胸闷、睡眠不好等症状。如果你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请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给我们的身心一束阳光,共渡难关。



为此,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面向全校师生紧急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心理支持服务 - 病毒攻略

一、服务时间

自2020年1月31日9:00开通,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免费服务,服务时间为每天9:00—18:00

二、服务对象

全校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产生心理压力而急需情绪缓解和疏导的师生

三、服务方式

四、网络在线服务

心理支持服务邮箱:xinli8305078@163.com,发邮件请师生注明学院、工号(学号)和姓名。

五、服务人员

本次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的人员,均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职教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随处可见的大口罩,荧幕、新闻上的疫情动态难免让人“心慌慌”,如何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尤其重要。以下心理防护指南,让大家从容应对疫情。








一、认知: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用在当下,我们也可以说,相对于疫情本身,更让人恐慌的实际是我们对疫情的不合理认知。那么,有哪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我们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情绪呢?




1应该式思维:认为事情应该怎样怎样,对现实发生的事情不接纳。

面对灾难性事件,我们的心中很容易激发出愤怒的情绪。比如为什么之前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为什么不早封城,让这么多人扩散到全国各地等等。



2情绪化推理:凭自己的感受判断事情,而不是凭理性的思考

疫情发生时,人最容易被激发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处在情绪中时,人的头脑容易发热,很难清晰、理性地思考。只要是自己感觉到的,就相信它是真实的。



3否认积极事件: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

面对疫情,很多人之所以感到恐慌,是因为感受不到希望。而之所以感受不到,并不是没有好的事情发生,而是虽然有好的事情发生,但是被自己无视了。



4糟糕至极的思维:一旦有的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认为结果是无可救药的。

当像新型肺炎这样的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就容易想象成灭顶之灾。


当像新型肺炎这样的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就容易想象成灭顶之灾。







二、针对以上的错误认知,我们该怎么办?


1. 在疫情还没有被消灭之前,更重要的是接纳它。接纳并不是认同,而是心理上承认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你只有承认了,才能基于现状去想怎么去应对,怎么去保护自我。

2. 避免被误导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查消息的信息源。如果是一些平时就很客观、理性的媒体发出的,可信度就高。如果不是,或者根本查不到来源,就要心里打个问号了。

3. 当你感到恐慌的时候,可以自己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消极的事情上,而忽略了那些积极的事情?主动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到事情积极乐观的一面,才有助于摆脱不良的情绪,坚定信心。







三、情绪:正确应对心理压力,避免持续应激



众志成城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作为影响每个人的重大压力事件会引发我们的心理应激状态。心理应激是人们本能地调动自身所有能量应对压力事件冲击的心理过程,其积极意义在于让我们做好应对,但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持续处于应激状态也会降低身体免疫能力。心理应激一般要经历冲击期、防御期、适应期等阶段。




自从2020年1月20日全面打响疫情阻击战以来,人们首先进入心理“冲击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急迫程度,感到恐慌、紧张和焦虑,这是正常反应,是个人动员自身能量应对危机的必要反应。

随后进入“防御期”,寻求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帮助,采取佩戴口罩减少外出等行为;然而,随着疫情持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包括:因心理麻木而无视疫情,出现自我放松和放纵;因持续应激,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目前,我们进入心理应激状态已经超过一周时间,会出现心理疲劳,这时要允许心理适当放松,但防控行为不可松懈。



目前的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受到人们的情绪的影响。


简单而言,就是心理压力引起的负性情绪体验如焦虑、抑郁、痛苦、愤怒、惊恐等,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而增加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相反,情绪却能够减轻心理压力对人们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们良好的心理状况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此提供以下保持健康心态的几条建议,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胜利。


当你发现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就需要做自我调节。与家人沟通、做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另外,我们可以用“主动式休闲”充实自己。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学习新技能等需要一直投入精力的行为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不仅可以对冲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还能够提升假期生活质量,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四、意志: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给一群4岁孩子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吃掉,也可以选择跟这块棉花糖共处一室,忍耐15分钟,最后就可以吃两块棉花糖。


有的孩子受不了诱惑,直接吃掉棉花糖,也有的孩子可以控制冲动,等15分钟。研究发现,等待时间越长的孩子,他们十四年之后的学业成绩表现越好。“延迟满足”这种心理能力是两组孩子表现差异的关键所在,推迟满足感虽然需要当下容纳对诱惑的渴望,却能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一次棉花糖实验的挑战。在疫情发生时,很多朋友已买好了外出旅行与回乡团聚的车票,这就像棉花糖实验中作为“诱惑”的一块棉花糖,不妨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选择推迟满足感,就有可能得到“两块棉花糖”,获得额外的奖励: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获得拥有健康身体的长远回报,有机会与家人朋友享受长久的幸福。






五、行为:节制上网,警惕疫情信息过载


人类天生对危险十分敏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演化出了对潜在危险的敏锐性。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RoyBaumeister)曾说过:“坏比好要强大得多”,人们对损失的负性情绪体验比同等大小的收益所带来的正性情绪体验更为强烈。这就决定了与普通信号相比,潜在的危险信号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互联网上爆炸式蔓延,此类信息让我们产生了时刻关注的欲望。情绪越紧张,欲望就越强烈,继而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过度沉浸在与疫情有关的负面信息流中,容易陷入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同时,还会降低认知功能,失去对有效信息的辨识力。


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无论遭遇了什么,保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感是最为重要的。信任是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好心态也是一种免疫力。希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热爱生活。



第1375期 / 2020年1月31日来源 | 环院心晴责任编辑 | 张雯 胡杰审核 | 肖朕签发 | 吉登星


投稿请添加微信:jhx_0520


往期推荐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想知道的看过来(一)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二】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过年必不可少的“味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