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破千万的长沙 宜居与宜业的互补范本

盘古智库 长沙发布 2021-11-10

在刚刚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长沙市人口首破1000万,人口集聚效应显现,比2010年增加300.70万人,上升44.1个百分点,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5.12%。从全国城市的对比上,长沙的人口优势正在显现。城市之间的竞争,并不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问题,更多比拼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耐力与韧性,在这方面,很显然,长沙已经用它近十年来的治理成绩给出证明,下一步,就是继续延着这样的思路,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科技创新力,为中国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发展优质模板。



过去十几年,很多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底层逻辑就是房地产,但在长沙,这个逻辑可能不太适用。

长沙2010年的GDP在全国城市的排名在20位开外,到了2019年,长沙GDP破万亿,增幅超过150%,城市排名升至第12位。

易居研究院的《全国50座典型城市房价收入比》排名显示,深圳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35,高居全国第一,而长沙在这50座典型城市中排名末位,只有6.4.。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光荣的末位,说明长沙居民的生活成本不高。

房子负担轻,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效应,就是人口流入效应,人才附着度高。

在刚刚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长沙市人口首破1000万,人口集聚效应显现,比2010年增加300.70万人,上升44.1个百分点,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5.12%。

从全国城市的对比上,长沙的人口优势正在显现。

过去10年,中国人口增量最大的城市中,长沙排名第九,超过了北京、上海这些超级城市,而在人口增幅上,长沙的排名则更加靠前,仅比深圳、广州、西安、郑州低,排名第五。

通识意义上,我们评价一座城市的活力,大概都会从三个维度上考量:经济、人口、创新力。
在经济上,长沙已经跻身GDP万亿级别的新一线城市,而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惯性思维中,当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当地房价一定也会同步走高。但在长沙,我却看到了与这个逻辑完全相反的现实,在全国15座新一线城市中,GDP排名第八位的长沙,房价却低得有些不可思议,是所有新一线城市中房价最低的城市。而其它经济总量与长沙相当的城市,房价已经涨到了长沙的二至三倍。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长沙本地房价最高的核心市区也不过1.1万/平,远郊县甚至低到了7000元/平,比国内很多六线县城的房价还要低。
相关阅读:低房价高增长的长沙“魔力”

与长沙充满幸福感的房价相比,当地的教育与医疗资源在全国都居于领先地位。


综合房价、教育、医疗这些重要指标来看,毫无疑问,长沙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

宜居带来的推导效应,自然就是对于人才的吸附力。所以,在最新的人口数据上,长沙人口首破千万,人口增幅、增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为长沙的发展模式叫好的同时,我也不禁在反问:如此宜居的省会城市,为何人口直到2020年才突破千万呢?

展开中国地图,勘察到长沙的地理位置后,或许可以解释其中的一些原因。


长沙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京广、沪昆、渝厦铁路在此交汇。

这样的地理位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从好的方面上讲,枢纽地位能带给长沙更多的投资、更多的城市活力,反向来看,长沙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北上有同样正在迅速崛起的九省通衢大武汉,南下有广佛、深莞的超级城市组合,各领域的产业集群都在试图从长沙挖掘人才,吸收能量。

与此同时,长沙西边的贵阳城市群和东边的南昌城市群,虽然在整体产业聚合度、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如长沙,但却没有任何产业释放的可能性向长沙赋能。

说的直白点,长沙没有帮手,却有一堆对手。

其实,在这样的区位格局下,长沙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成为GDP万亿级城市,保持低房价水平,高医疗教育资源水平,已经足可以说明长沙这座城市巨大的韧性与潜力了。

更值得我们期待的是,长沙市的决策层近两年来已经意识到城市发展的短板所在,并通过一系列强政策进行补强。

比如,长沙市最近发布了自贸区长沙片区人才聚集发展的相关措施,其中对于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补贴力度都非常大。

相关阅读:【重磅】长沙摘“星”!自贸区长沙片区人才政策45条发布

对新引进的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经评审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补贴或200平方米全额购房补贴;

对新引进在片区工作的海外人才,最高给予10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或6万元购房补贴;

海外人才新创办企业根据其实际投入最高给予1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海外人才新创办企业租赁、购置生产经营场地、分别给予90万元租赁补贴或100万元购置补贴……

另外,长沙对于青年人才储备的重视程度也能从这项政策中得到体现,包括对技术人才的落户优惠,对高校本科以上年轻人才的租购房及生活补贴,对于科研人员的安家补贴等。


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有多强,与城市的人口活力有着密不可分的正相关性。长沙之所以能留住人才,一方面与这座城市本身的魅力、包容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长沙市对于人才的友好度与政策倾斜。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南长沙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72.75亿元增长到约34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3%增长到约2.8%;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近10倍;高新技术企业从904家增长到2020年的4100家。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中国的新一线城市中,无论从创新、人才吸引,还是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长沙无疑都是出类拔萃的。

人才的引进力度,自然会带动城市的创新活力。过去两年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长沙创新能力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稳居前八。

相关阅读:回望“十三五”,跻身“新一线”,长沙凭什么?
长沙蝉联新一线城市!2021榜单公布!

城市之间的竞争,并不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问题,更多比拼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耐力与韧性,在这方面,很显然,长沙已经用它近十年来的治理成绩给出证明,下一步,就是继续延着这样的思路,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科技创新力,为中国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发展优质模板。

来源丨盘古智库 毛大庆
编辑丨文春燕 校对丨邓佳莹
审核丨杜进


这些精彩内容不要错过!

骄傲!长沙登上央视《今日中国》,亮点来了!


一支新冠疫苗的长沙十二时辰


今天你中签了吗?长沙4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已到账!


扫描二维码关注小布,解锁更多服务!

戳这里,让小布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