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像个女孩”吗?

2016-01-22 成为读者请+ 北窗

编者按

前不久处于争议中心的医闹事件中,露出的另外一层可能的底色让很多人发出感慨:男权癌比先兆子痫更致命。

也有人为死者鸣不平,这明明是妻子的典范,怎么就是“向直男癌屈从”了呢?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就是如此吗?女孩儿理应端庄、温柔、听话,在家是爸爸的乖女儿,长大是别人的贤淑妻子,要辅佐丈夫、孝顺公婆、传宗接代……成功的标志就是“做饭做得好,老公回家早”。

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毕竟,社会风气的改变很多时候从“自我认知”开始。记得戴锦华曾在讲演《我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中所说:“只有当文化的、压迫性的、歧视性的表述被破除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被我们的生理结构所决定。我经常说,某一个女人和某一个女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并不比某一个女人和某一个男人之间的差距更小。”

本文由“女权之声”(微信号genderinchina)授权刊载,版权依法为作者及相关机构所有,转载敬请联系.



北窗(微信号:lightthere)

文 / 女权之声


最近有一则很火的广告,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适感: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178ujy8qt&width=670&height=502.5&auto=0

豆瓣网友李小丢为广大没看过和没流量看视频的童鞋们截图解读了这则广告:


一开场是两个学生打扮的情侣在天台聊天,男生问女生说:“你有什么梦想?”女生刚想开口,男生就抢过话头说:“我先说,我希望一毕业就到投资银行工作,三年后,存够钱我就跟你结婚。”女生这时候是有点无奈地笑笑。


男生还在继续:“五年后拼一点当上经理,到时候应该就不会太忙了。”画面切换的是女生一脸家庭主妇的样子为醉倒在卫生间的男生脱鞋……


“八年后,我的年收入应该有五十万。”配合的画面是师奶打扮已经发福的女生在忙忙乱乱地送孩子上学,抱着孩子去拥挤的市场买东西。

男生还在叨叨,画面里他永远是缺席的,看到的只是女生在陪孩子温习功课、围着灶台忙活、照顾老人,独自承担起打理一个家庭的重任。


当男生终于从自己意淫的梦想里醒过来的时候,他才想起来:“你的梦想呢?”女生对着远方大喊:“我想成为一个舞蹈家!”没男生规划得那么详细和现实,但是她的声音很大,就像是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那样的无所畏惧。


接下来她要是喊:“所以带着你那个把我变成黄脸婆的梦想离我远一点!”我觉得才是女生该有的态度,但是这广告直接把“她,牺牲了自己的梦想,来成就你的梦想”这行大字打在了女生漂亮的脸庞上,像是电线杆上专治牛皮癣的小广告,而且,居然认为这是个Happy ending,开始强行鸡汤起来。


“有一种幸福叫付出。”呵呵,听起来倒是非常的伟大光荣正确,问题是,为什么每次付出的都是女人?为什么女人牺牲了自己的梦想为男人的梦想买单就是理所应当、值得肯定的?策划这个广告的直男脑袋里既然一门心思地认为婚姻就是一方为另一方无条件的牺牲和付出,他怎么没想过拍个女生视角的广告?


试想一下,女生为了实现自己成为舞蹈家的梦想,奔波于大大小小的舞台和练功房之间,镜头切换的都是男生在家刷马桶擦地带孩子做饭照顾老人,最后镜头切到男生的脸上,一行大字出现:“他,牺牲了自己的梦想,来成就你的梦想。”各位男同学们,你们会被这个广告感动得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找到了爱情和婚姻的真谛吗?


(节选自豆瓣李小丢《天啦撸,原来徐峥沈腾陈思诚爱的都是同一个女人!》)


它还让许多人想起了前年春节期间的引发万人抵制的“外婆逼婚”广告:



时过境迁,当年那个逼婚广告的女主角已经成了眼下大红的“太子妃”。不过这类广告可一点没有减少。不停地有网友拍下身边那些引起女性不适感的广告。


(来源:豆瓣 桑桑)

是的,你没有看错,那不是反光,“多看书”被划掉了。女人只要拼命消费和妆点自己就好。


美国纪录片《被误解的女性》(Miss Representaion)中说到:“你永远无法成为你没见过的人。因此我们通常不得不借助好莱坞和被制作出的电影、纪录片、电视节目来传达。”


在媒体无孔不入侵入生活的年代,如果每天看到的都是告诉女人要回家,为了外婆也得结婚,为家庭要牺牲自己的梦想……,很难想象这将如何塑造女性和男性对性别和生活的看法。



纪录片《被误解的女性》(Miss Representaion)截图


而同时,另一些公司和广告商则推出主打女性力量的广告:停止将女性与弱势划等号,鼓励她们进入科技、工程等领域,让她们别再为自己道歉,记住她们本来的样子就很美丽。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16144jf3v&width=670&height=502.5&auto=0

宝洁旗下的Always(护舒宝)的广告“像个女孩”系列(like a girl),就掀起一场对被贬损的女性气质的大讨论。这说明卫生巾广告可以做得比只有蓝色液体和“防侧漏后漏”更好



多芬的“真实美丽”广告鼓励女性,“你比想象得更美丽”



潘婷广告揭示社会对男女的双重评价标准


只可惜这些广告都不曾在中国推出过。


从某种角度看,这些女性赋权的广告或许是在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给性别歧视来个最后一击。虽然我们不至于天真地以为这些商业公司的目标是终结性别歧视。但如果想想包围着我们的那些性别观念陈旧得掉渣的广告,以及考虑到媒介的巨大影响,这类女性赋权式营销在中国显然还太少。会有一天所有公司都不得不靠打破刻板印象才能卖掉产品吗?真希望那天能早点到来。



回复以下对应数字,可阅读北窗公共讨论类文章精选:

28  《中国女性的“审美”史》

42  《也谈性别:烟火与大呲花》

100《吴霞:未婚生子众筹之后》

103《帝都母婴出行辩》

104《记一场反洗脑防守反击战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右上角“历史消息”。


欢迎向《北窗》投稿

  • 人物记录、专访

  • 书/影/剧评、游记城记

  • 文史/公共记叙思考、公益组织/项目推介

  • 杂文随笔,阳光下眯眼动笔,笑侃世界

  • 不分享会手痒的非原创好文

另有编读互动、线下活动,敬请期待。

订阅后回复“目录”可查看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