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在李白和杜甫的年代,所以我必须拼

2017-04-13 SIXGOD 六神磊磊读金庸

文/六神磊磊

大唐开元五年,长安城外,一个少年正在办进京手续。


他长得挺帅气,略有点瘦,风尘仆仆,背后除了一个仆人,一大堆书、乐器和画夹,再没别的了。


“姓名?”


“王维。”


“字?”


“摩诘。”


“尼玛,还巨蟹呢。问你的字,不是星座。”


“我就是字摩诘。”


“……好吧,特长是?”


“美术,书法,音乐,诗歌……”


办事员有点不耐烦了:“说最主要的!”


“写诗吧。”王维平静地说。


办事员撇撇嘴,露出一丝鄙夷。写诗?现在首都的诗人已经太多啦!随便丢块石头都能打到几个诗人。


他懒洋洋地给王维盖了个章,扔出表格来:“去安检吧。”


王维看了一眼章子:“才三个月?大人,我要办三年的。”


办事员更不耐烦了:“三个月够长啦。你们诗人能在长安混一个星期都不错了……”


“我还是要三年。”王维坚定地说。


写不出名堂,我誓不回乡。


这一年,大唐的诗坛已经杀成了一片红海。


老一辈天王陈子昂、宋之问等刚刚作古,新一代的大V张九龄、王之涣等又崛起了,写的诗动不动就刷屏。


快看啊!贺知章老师又更新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棒!”人们刮着手机,啧啧称赞。


长安城里遍地都是诗人,抱着简历和代表作,到处找投资人。王维每到一个小酒店,都会听到有诗人在大声讨论着什么“平仄和谐”、“四声八病”等术语。


仆人有点担心,劝他说:


“阿维啊,现在入市,你确定?竞争这么激烈,要不你把目标稍微搞低一点?非要做什么头部大号、一线诗人吗?”


王维端起一碗6度的米酒,一饮而尽,白净的脸上立刻浮现潮红。


红海又怎么样,人越多,我越要拼。他说。


我的目标,不是做什么一线诗人,而是另外四个字:


天下文宗!


王维每天都很努力。


白天,他要出门投简历、推介自己,晚上就回酒店用功,一盏油灯总是亮到很晚。天气好的时候,他就背上画夹,出门写生、采风。


渐渐地,他的名气大了起来,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年后的京兆府试。过了这一关,才能去考进士。


这时已是开元七年,大唐诗坛风起云涌,竞争更加激烈。


在四川,一个叫李白的同龄少年举起一根绣花针,仰天长笑:“哈哈,我的铁杵终于磨成针了!”他要收拾行囊,去征服远方。


在河南,一个孩子刚刚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凤凰》。他叫做杜甫。虽然只有七岁,但已经才气侧漏。


可这一年,大唐诗坛上最闪亮的,是我们的王维。


京兆府试后,成绩公布了。王维跑去上看下看,都没发现自己的名字。“没事,失败是成功之母……”他给自己打气。


忽然仆人哭了起来:


“阿维,你往最上面看。第一个就是你。”


果然王维是第一名,叫做“解元”。


他再接再厉,第二年又进士及第,一个二十岁的超级年轻进士就这样诞生了。


这绝对是大新闻。后来白居易二十七岁中进士,都大吹特吹了一下。


朋友们告诉王维:还不快炒作啊!上头条啊!取个最爆炸的标题,搞点最吸引眼球的内容,写几句最激情的诗,说你心澎湃什么的,一定会刷屏的!


这都是套路。后来,四十多岁的李白拿到翰林待诏的聘书,立刻刷了一篇很澎湃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白居易二十七岁考中进士,也狠狠炒作了一把:“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还有孟郊、杜牧、姚合……考上之后几乎都要抢个头条的。


按道理,王维应该学着李白、白居易他们的路子,写篇刷屏的爆文:《二十岁,我为什么能中进士?》《您过奖了,我只是个天才而已!》,再出几本《蒲州男孩王摩诘》之类的畅销书。


但是王维只是微微一笑:这种诗,不是我的风格。我要拼,但是不喜欢这样拼。


他挎上了画夹,继续去采风、写诗。


可以说,老天爷给了王维一把好牌,有才,帅气,到目前为止他也打得很好。


可紧接着,上天开始虐他了——


炸弹!因为手下人犯错,王维躺枪,被贬出长安。


再炸!他的恩师、大唐诗坛的元老张九龄被贬,王维孤立无援。


737年,王维遭到了第三炸,被贬了两千里,去遥远的凉州。


王维没有捶胸顿足,也没有很自悲身世,就像当年中进士的时候也没有飞扬跋扈一样。他背上已有些旧了的画夹,踏上了去边关的征途。


他隐约感到,一种奇异的力量在召唤着他。


两千里又怎样,我就去那里写诗吧!


边塞诗,其实很不好写,如果说唐诗已成了红海,那边塞诗就是血海。


当时边塞诗的四大天王已经出道了三个: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个个称霸一方。王维还能怎么写?


王维淡定地拍了拍画夹:我不写,我画!


出了原州,来到萧关,前方戈壁一望无际,夕阳西下,把葫芦河水染作橙黄。王维兴致大发,拿起彩笔,涂画起来。


千古名篇就这样诞生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人们还惊讶地发现,王维的边塞诗不但会画景,还会画人。


一路上,他见到了许多人:生活艰苦的士兵,白发萧然的老将,餐风露宿的商人,意气风发的少年……


他打开速写本,记下了每一个人的样子,后来都画进了诗里。


比如,怎么用两句诗,画出一个百战沙场的猛将?王维信笔挥来: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又比如,怎么用几句小诗,准确画出士兵打仗的战地集体像?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他的画稿越来越厚了,也越画越得心应手。


这一天,他喝了几口边关的烈酒,瞬间大醉,对同事说:我能用一首诗画出三个人来,信不信?


同事摇头:吹牛吧你?


王维推开桌上的碗筷,铺开纸,挥毫泼墨,又一首名篇《陇头行》就此问世: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泪双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


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副雄壮的塞外人像画。


最先出场的是少年,是慷慨激昂的,所以仰望星空;然后出场的行人,是孤独寂寞的,所以夜吹横笛;最后登场的老将,是感慨伤怀的,所以流泪满面。


王维只用三个人,就画出了千米长卷的气势。


即便有“边塞诗四大天王”,只要有王维在,谁都不敢说自己是边塞诗第一人。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渐渐地,李白崛起了,杜甫也成长起来。


有段日子,李白在长安特别火,他的诗豪迈又励志,“长风破浪会有时”之类,很适合转发,每一篇都是10万+、100万+。


那么,同样在长安的王维呢?


就在李白待诏翰林的人生巅峰,王维居然选择了——归隐!


就好比是你最强大的对手天天混金融街、建国门,各种跑通告刷脸的时候,你却跑到密云去了。


王维来到郊区的蓝田辋川,搞了一座小屋。这里有山有水,风光秀丽,正好可以专心画画做诗。他要探求一个诗的新境界。


当年,他曾画出最雄壮的边关人物,而现在又画出最安静最美的山水人物画来。


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很激烈,前有陶渊明,今有孟浩然,但是王维从来都不怕比拼。


例如,怎么用几句小诗,就画出劳作后回家的美丽女孩?王维一笔就做到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怎么用几笔就画出一个潇洒又超脱的隐士?王维也是一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那么,怎么几笔画出淳朴悠闲的农夫呢?这对王维也不是问题: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山水人物诗被他画绝了,那送别诗呢?


在唐代,“送别”几乎是最难写的题目之,各路才子们几乎把所有套路都写完了。


然而,在渭城的朝雨里,王维一出手,就是一副绝妙的人物故事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绿的景,空灵的意境,连设计台词都那么生动。


那么,观猎诗呢?王维能写吗?


想当初,李白用一首《观猎》,几笔就画出了一个太守的威武形象: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李白的这副观猎图,获得文艺界一致好评,大唐豆豉网评分7.9。


王维淡淡一笑。你画了一个太守,我就画一个将军吧: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豆豉网评分9.1。


在大唐,王维归隐到哪里,粉丝们就追到哪里。


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了王维的蓝田别墅。他也是作为“维粉”,专门前来拜访的。


只见树木掩映,小屋爬满藤萝。来客反复敲门,家里却没人,王维不知道又拄着杖,跑到哪里写生去了。


来访者叹了口气,徘徊良久,不愿离去。后来,他写下了一行诗,表达自己当时怅惘的心情:


不见高人王右丞,

蓝田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

未绝风流相国能。


这一位“维粉”的名字,叫做杜甫。


后来,有很多人都在研究:王维的诗,到底牛在哪里?怎么连杜甫都那么敬佩呢?


有人说他是名门之后,功底扎实;有人说他是多项全能,实力均衡。


苏轼也专门搞过这个研究。作为一个维粉,他研究来研究去,得出了八个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他的每一句诗,都像一张色亮靓丽的大片: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不就是一张绝好的武侠少年海报吗?


再来看另一种风格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就是另一副色彩清亮的帅大叔归隐图啊!


只可惜唐朝的时候没有朋友圈。要不然,王维发的图文一定是点赞第一。


他生在李白和杜甫的年代,是唐诗最猛的时候。水平稍微差一点的,一上场就被拍死了,连泡都冒不出来。


相比之下,白居易混中唐,李商隐混晚唐,都没有像王维,在最刺激的时代和李杜直接交锋。


一边是浪漫主义的高峰,一边是现实主义的巨擘,王维一点也不怵。


他不炒作个人经历,不刷标题,不博眼球,不写大喜大悲,和李白杜甫相比,他的四百首诗也是最少的。但他纯靠拼实力,用一张又一张超美的大片,缔造了自己的神国。


763年,唐朝的皇帝——唐代宗陷入了对王维深深的思念之中。


他找到王维的弟弟王缙,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搓着手说:


“爱卿呀,能不能帮朕一个忙——把你哥哥的诗搞一些给我?”


王缙当然不好推辞,回去整理了王维的四百首诗,交给粉丝皇帝。


唐代宗十分兴奋,抱着看了又看。每一句精美如画的诗,都让他赞叹不已。


如果换作是乾隆,搞到了偶像的集子,早就砰砰砰地几十个章盖上去了,但是唐代宗毕竟是有节操、有底线的。


他矜持着,题了八个字:


名高希代,天下文宗。


今天,不是我针对谁,大家写诗估计都写不到王维这水平了。


他那绝美的人像画,每一句都像大片的诗,难道就绝迹江湖了吗?


不一定!只要有一件神器的帮忙,你也可以的。


那就是“人像摄影大师”——

HUAWEI P10 | P10 Plus


配新一代徕卡双镜头,专业人像摄影模式,像王维的诗一样,每一拍都是大片!



没有点硬实力,敢号称人像摄影大师?


看看摄影师孙郡使用HUAWEI P10 Plus拍摄的样张,王维人像画的即视感:


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看到这些图,想不想自己也试试呢?


敲黑板——4月11日,Face of Art 华为人像摄影艺术大赛上线。


喜欢手机摄影的朋友,拿起HUAWEI P10系列,拍出你觉得最好看的人像,参加比赛吧。



每一出手,就是大片,说不定你就是个穿越来的王维。


点下方“阅读原文”,立刻报名参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