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社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位居第三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布了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书目》,在全国数百家出版社选送的项目中遴选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62个。
其中,南京大学出版社入选10种,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第三,大学出版社第二。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代表了一个出版社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出版综合能力。
南大社的入选项目内容包括各个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中国经济、中国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涉及英文版、俄文版、德文等多种语言,是一次多角度、立体化的走出去,入选的主要是南大学者的精品力作,是南大学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张一兵著)侧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实践 趋势》(洪银兴著)探讨中国经济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唐诗与宋词》(莫砺锋著)、系列书《艺术中国》(黄惇主编)等图书充分展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政府》(张康之等著)《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王明生著)《中国绿色转型之路》(黄海峰著)等图书则展示了研究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优秀成果。
这些精品力作的成功翻译出版,将为世界打开认识当代中国、了解中华学术的一扇新的大门。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
张一兵 著
导言主要介绍列宁“哲学笔记”的文献情况,评说传统列宁“哲学笔记”研究中已有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而重点是说明在本书中新提出来的思想构境理论,特别是与其同构的拟文本解读方法和思想史构型。上篇主要是青年列宁在哲学理论认识上的一个概要的早期思想线索,这从1894年他所写下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什么是“人民之友”?》开始,一直到他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前后的哲学思想变化过程。下篇是在颠覆前苏联学者的“计划构想论”先验构架后,发现列宁在接近黑格尔哲学的认识过程中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即从理论构架向自主性阅读构境空间的转换。关于这转变的分析和讨论,是本书关于列宁哲学思想研究最重要的进展,它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前苏东学者在列宁哲学研究中的传统观念。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实践 趋势》
洪银兴 孙宁华 著
本书所阐述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是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中国的发展经济学。针对中国由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本书从发展经济学理论上进行说明,如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后又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如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等等。
《中国哲学思想史》
张祥浩 著
本书以哲学学派为经,哲学人物为纬,以中国哲学的本来面目、固有的逻辑梳理自殷周至明清中国哲学的发展变化,构建中国哲学的自身体系。作者认为,中国哲学追求的目标,不是学富五车的渊博学者,而是有极高精神境界的贤者。中国哲学首先是一个精神乐园,研究中国哲学,除了吸收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应着重发掘这一基本精神。
《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
夏燕靖 著
全书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讲近代,下篇讲现代,附录两篇,一是重要文献索引,二是研究大事记。本书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学史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历史分期、思想来源、基本特征等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全面展现近现代文学及文艺理论、文化史学研究的历史背景与流变踪迹。
《当代中国政府》
张康之 张乾友 主编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政府的著作。中国的现代政府形式是在近代革命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改革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首先,出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国的政府改革选择了法治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道路,目标是厘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理顺职权、职能与职责间的关系。其次,为应对全球化与后工业化运动的挑战,中国的政府改革确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旨在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来推动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
《唐诗与宋词》
莫砺锋 著
本书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进行重点介绍。李白向称“诗仙”,他的诗歌展现了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杜甫向称“诗圣”,他的诗歌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苏轼曾三次被贬谪到荒远之地,他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乐观的人生精神,他的词作展示了风雨人生中的潇洒姿态。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旅诗人,他的词作洋溢着爱国精神和英风豪气。此外,本书还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进行了解说,并择要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
《中国绿色转型之路》
黄海峰 著
本书紧扣中国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基于经济管理学、资源管理学和社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探讨了中国现阶段绿色转型的道路和方向,力求突出绿色转型的新观念和新思维,重点介绍了中国一些城市、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的绿色转型实践。这些实践正改变着中国“污染大国”“耗能大国”和“排放大国”的负面形象,标志着中国正逐渐告别物质化经济发展模式的“碳经济”时代,迎来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的“善经济”时代。本书具有创新性、国际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供政府与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企业家和大学师生学习参考。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王明生 著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为王明生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部分文章合集,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社会思潮与政治发展研究。剖析了儒家治政伦理、国内外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博弈与论争,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源流与相关政治流派的政治诉求。二是革命根据地与政治发展研究。分析了革命根据地的总的研究态势和存在问题,并试图通过典型事件的研究来阐发革命根据地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三是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对毛泽东由改良到革命的历史转折、儒家大同思想对毛泽东的深度影响、毛泽东对分配问题的思考、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设计以及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与评价等作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毛泽东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轨迹。四是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参与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治参与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对部分群体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竞争、政治共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五是理论创新与意识形态研究。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内容涉及党的指导思想的曲折发展、党的学风观、民族精神培育、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等。
《南京大屠杀史》
张宪文 主编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大规模惨案,它严重 践踏了国际准则及人类基本道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编造种种谎言以混淆视听。 南京地区张宪文教授等一批历史学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汉文及域外文字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史》,对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坏及劫掠暴行,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沦陷时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控制的史实,展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和救援难民的人道主义善举,再现了中外媒体和国际社会对日军暴行的反应,披露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揭示了历史的真相,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 《南京大屠杀史》,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的大惨剧。
系列书《艺术中国》
黄惇 主编
本丛书为大型开放式、中国古典视觉艺术通识图文读物。目前已出7卷:《绘画卷》、《书法卷》、《音乐卷》、《舞蹈卷》、《服饰卷》、《雕塑卷》、《器具卷》。系南京大学出版社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精心打造的一部彩色图文读本,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华各优秀传统艺术门类的灿烂光辉,既反映相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精华,又通俗易懂,利于传播。每卷平均28万字,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给读者以直观的认知和鉴赏。
编辑:金少帅 戚宛珺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