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国内最全的摇滚乐书系,请查收
今年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50周年,庆祝活动从年初便已开始布置了。每一次有相关消息发出,或是阵容剧透,都能引起一波刷屏。
60年代音乐人们的集体爆发,齐柏林飞艇、披头士、大卫·鲍伊、卢·里德......各种传奇涌现,制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摇滚乐巅峰盛世。
这次我们联合几家友社,整理了一份国内最全的摇滚乐书系,仅以此致敬传奇,纪念逝去的黄金年代。
🎧
南京大学出版社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
(英)杰里米•里德 著
董楠 译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在《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中,杰里米•里德把卢•里德视为摇滚乐重要的文学化身,格外关注他那些充满争议的歌词和充满原型色彩的车库之音。卢•里德影响了模仿他的一代人,他们学习他那无法无天的气质;与异装者雷切尔相恋所凸显的模糊性取向;极致的神秘和酷;还有身为亚文化叙事者的挑衅态度。《等待那个男人》涵盖了里德的全部音乐生涯,从“地下丝绒”到四十年顽强的单飞时期,再到他超越性的平静的晚年。杰里米以非凡的洞察力详细追溯了这个男人和他的音乐,对此,卢•里德本人有过如是评价:“一个局外人的故事需要另一个局外人来书写。”
《大卫·鲍伊》
(英)克里斯·韦尔奇 著
董楠 译
鲍伊,表演家。鲍伊,唱作人。鲍伊,时尚符号。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潮流偶像,像变色龙一样,不断更新自己的舞台形象,模糊着艺术、表演、时尚与音乐之间的界限,给流行音乐与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以多种音乐形式创作了诸多金曲,在全世界卖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唱片。这本视觉盛宴展现了鲍伊最精彩、最震撼的照片:从早年不为人知的戴维·琼斯,到世界著名的音乐传奇、时尚符号与不断演变的超级巨星;有大众熟悉的著名照片,也有罕为人知的稀有照片,大多出自当代著名摄影师之手,展现了大卫·鲍伊传奇生涯的万千瞬间。
🎧
雅众文化
《解放的种子:制造伍德斯托克》
(美))埃利奥特· 台伯/汤姆·蒙特 著
吴冰青 译
★影响无数人的传奇盛宴
★李安同名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原作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创始人 真挚自述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家广阔荒凉的奶牛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只因“和平、反战、博爱、平等”的理想,从此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音乐狂欢——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这之前,它的主要发起人埃利奥特·台伯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他热情、乐观、叛逆,充满对爱和梦想的渴望与执着;尽管冰冷的社会现实狠狠地压抑着他的自由意志与情感诉求,让身属边缘群体的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正常地表达爱、追求爱,但他不愿屈服,他决心向世界表达自己,向世界反抗——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音乐与和平。
“伍德斯托克”是无法代替的文化符号,对我来说,它的精髓就是纯真。
——李安
《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
(美) 查尔斯·R.克罗斯 著
牛唯薇 译
★亚马逊年度畅销书籍
★权威音乐记者查尔斯·R. 克罗斯历时四年写就的传记
★再现科特·柯本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轨迹
美国著名音乐记者查尔斯·R.克罗斯查尔斯通过4年的调查、400多次采访以及对柯本未出版的日记、歌词和家庭照片等珍贵资料的抽丝剥茧,生动再现了这个传奇摇滚巨星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足迹。。。《重于天堂》不仅为读者呈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地下摇滚乐的辉煌群像,更将其中心人物科特·柯本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新发掘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音乐巨星的故事,更是一个始终渴望爱的、孤独的孩子的故事。
有史以来关于摇滚明星最为动人和坦诚的书籍之一。——《洛杉矶时报》
《满是镜子的房间:吉米·亨德里克斯传》
(美)查尔斯·R.克罗斯 著
董楠 译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罗斯倾力打造
★约翰·列侬 鲍勃·迪伦 保罗·麦卡特尼叹为绝响
★“吉他之神”亨德里克斯短暂而灿烂的生命轨迹
吉米·亨德里克斯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十五岁开始学习吉他,此后混迹于各种无名乐队之中,掌握了大量高超的吉他演奏技巧。他的一生光辉而传奇,但在疯狂与绚丽的光鲜外表下,这位吉他之神的心中却深藏着持续一生的孤独与不被人理解的苦闷。著名音乐杂志编辑克罗斯通过这部传记精心勾勒出了亨德里克斯光明与黯淡的双面人生。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他一生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眼中看到的,却只有他自己。
“克罗斯先生这本细节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书把关于亨德里克斯的记忆再度带回人们心中。”
——《纽约时报》
《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
(英)马克·布莱克 著
席虎牙 译
★2019年四项奥斯卡大奖获奖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传主乐队音乐传奇
★发行3亿张唱片、揽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入选摇滚名人堂和词曲作者名人堂
★著名音乐记者马克·布莱克权威传记
英国著名文化记者马克·布莱克通过整理自己早年对乐队的采访,以及对唱片制作人、前乐队成员、私人助理和校友,包括弗雷迪·莫库里在各地的故旧,近百次独家采访, 第一次讲述了这支不断创造历史奇迹的乐队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支从校园走出的异类乐队如何登上世界之巅的壮丽恢弘画卷,带你领略他们实现梦想、成为冠军的一切。
🎧
河南大学出版社
《来之不易 : 和其他谎言》
(美) 达夫·麦卡甘 著
刘超然 译
★超级摇滚明星、精明而成功的企业投资者、金融专栏作家——集这三种身份于一体的人,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达夫· 麦卡甘
★“枪与玫瑰”乐队贝斯手揭露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和心路历程
达夫· 麦卡甘(Duff McKagan)出身于西雅图。20 岁那年,他只身一人迁居洛杉矶,并与四位新朋友一起组建了风靡全球的“枪与玫瑰”乐队(Guns N' Roses)。他们的《毁灭的欲望》专辑成了音乐历史上销量最高的出道大碟。1994 年,麦卡甘因长年酗酒吸毒导致体内胰腺爆裂,但他大难不死,之后彻底戒酒戒毒,积极投身于山地自行车、马拉松和跆拳道运动,考上西雅图大学进修商科专业,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并继续在挚爱的音乐事业上前行。
这不仅仅是一本名人回忆录,还揭露了内在的紧张关系和戏剧故事。
——《纽约时报》
《斯莱史》
(美) 斯莱史, (美) 安东尼·波扎著
刘超然 译
一代吉他英雄,著名摇滚乐队“枪与玫瑰”(Guns N' Roses)前主音吉他手,Slash在这本生猛的摇滚自传中大爆内幕故事:波西米亚的童年;超人吉他技艺的练成;乐队的诞生与毁灭;“Welcome To The Jungle”“Don’t Cry”等脍炙人口的金曲如何诞生;狂放不羁的私生活;尽兴而活的人生观……没有一页不让人叫绝
Slash展示了摇滚传记的全新范本:全都是精华。
——《纽约时报》
《神秘列车》
(美) 格雷尔·马库斯 著
姚向辉 译
《神秘列车》是美国著名音乐作家格雷尔·马库斯所著的一本关于摇滚乐和美国文化的经典研究著作。该书于1975年首版时,被公认为是该类型下的最佳作品,此后一版再版,影响了整整一代音乐家、乐迷和作者。书中通过贯穿一个世纪的六名音乐家,追溯了摇滚乐在美国的起源与传承。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基于原书2015年最新推出的第六版翻译而成。原作者在此版中做出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扩充了近十万字的“笔记与唱片目录”内容,使得这本经典作品更富有时代意义。
或许是有史以来关于摇滚乐的最佳著作。
——《滚石》杂志
《滚雷日志:鲍勃·迪伦的传奇巡演》
[美] 山姆·夏普德
杨建国译
1975年秋,鲍勃·迪伦带着他的滚雷巡演团(Rolling Thunder Revue)踏上了一趟将会载入史册的传奇巡演。巡演团人员混杂,有音乐家、歌手、画家等等,其中也包括了本书的作者山姆·夏普德。他们犹如一群真正的流浪吉卜赛人,遍踏新英格兰22座城市,巡回演出。山姆·夏普德受雇于鲍勃·迪伦,为计划拍摄的巡演纪录电影撰写剧本。虽然电影从来没有实现,但夏普德记下了这趟旅程中许多弥足珍贵的时刻和感想;而巡演团的官方摄影师肯·雷根则拍下了巡演中一幕幕动人的瞬间画面,构成了这本掩埋于时光沙砾之中的《滚雷日志》。
迪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荷马,下一个迪伦或许要等上一千年,也可能永远等不到了。——T · 骨波奈特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大卫·鲍伊:低》
(澳)雨果•威尔肯 著
冯晓初 译
如果说60年代是艺术带上波普审美在贫民窟信步闲逛,那么70年代则是反过来了。波普学艺术。而鲍伊的专辑《低》标志着这场进程的至高点:它的现代派疏离感,它的表现主义,它对节奏布鲁斯、电子合成、极简主义和过程驱动技术的折中融汇,还有它对叙事的怀疑。本书作者雨果•威尔肯第一次听到《低》这张专辑是在15岁。15岁也是一个极度渴望求知的年纪,狼吞虎咽各种书本、艺术和音乐以期抵达幻景新世界。《低》似乎是望向那个作者无甚所知的世界的一瞥,超出他理解范围地颠覆了其对一张流行唱片的预期。
这套丛书……涵括了摇滚怪咖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独具只眼的个人致敬,既随心所欲又兼收并蓄。
——《纽约时报书评》
《地下丝绒与妮可》
(美)乔·哈佛 著
姜亦朋译
本书作者乔•哈佛是一位音乐家。这本书不是为了“解释”“地下丝绒”,也不是为了介绍他们的第一张或曰奠定风格的这张专辑。哈佛所期望的,是分享关于这个乐队首张专辑、他们的音乐、以及创作这张专辑方式的有趣之处。在本书中,哈佛采访了很多当事人,始终对采访信源保持合理的怀疑和警惕,尽其所能与摇滚编辑学中准确性与可信度的缺乏斗争,令本书拨清那个年代关于这张传奇唱片的重重迷雾。
《齐柏林飞艇IV》
(美)埃里克•戴维斯 著
曹晴 译
“齐柏林飞艇”的(四个符号)专辑是摇滚乐历史上最大的悖论,深奥却轰动,风靡却玄学。这张专辑不再与任何事物产生联系,除了它自身:一件有形的辟邪物,会把你带入它构建的世界和环境之中。如果用接近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语境来解释,这张专辑是没有名字的,它自外而来,填满了 “吗哪”。(四个符号)不仅仅是摇滚乐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某种魔法和话题性十足的娱乐产品。神秘主义学者埃里克•戴维斯如抽丝剥茧般剥开8首经典歌曲的每一层,揭示其中神秘而黑暗的根源。
才华横溢的系列丛书…每辑都出自真爱。
——《新音乐快递》(New Musical Express, UK)
《摇滚女孩的高数人生》
(美)包弫 著
李琪 译
作者包弫,美国摇滚歌手、乐手。本书95%以上的内容都是其亲身经历。另著有长篇小说《催化剂》。为了探清生活的本质,摇滚女孩慕斯如饥似渴地尝试一切能让她脱离平庸和琐碎的事物:唱歌,上电视竞猜节目,去异国旅行,写作,去夏日剧团做演员,和流浪汉聊天,将自己送入精神病院……生活对她而言是一种极为精确复杂的高等数学,大脑空间里无数个二维房间中充斥着阴暗的秘密、天马行空的热忱、无限循环的疯癫回忆、与绝望旷日持久的斗争、与生活的和解——它们都是未知数,却也都有可能是正解。
读者最初会对本书的写作概念感到好笑,进而被吸引着跟随主人公重溯其动荡不安的童年,灾难般的爱情故事,以及在电视竞猜节目中的历险。
——美国《出版人周刊》
🎧
理想国
《只是孩子》
[美] 帕蒂·史密斯 著
刘奕 译
本书讲述了一对情侣的故事,帕蒂•史密斯热爱诗与音乐,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是位摄影家,他们单纯而热忱,从科尼岛到第42街,最终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著名的圆桌、安迪•沃霍尔王朝听政的地方。他们的足迹遍及纽约。
《只是孩子》像爱情故事一样开始,如挽歌一般结束。它是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纽约,向它的贫与富、它的牛郎与恶棍的一次致敬。这是一个真实的神话,两个青年艺术家共同奋斗的写照,一段成名前的序曲。
《时光列车》
[美] 帕蒂·史密斯 著
非尔 译
《时光列车》是帕蒂·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献给世人的一部难以归类、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新作。作者将本书称为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它关于记忆与创作、文学与咖啡、冥想和侦探剧集,关于哀悼和希望,也关于时间及其流逝。全书包含二十则随笔,又如同二十个悬浮的车站,串联起她周游世界时曾流连过的咖啡馆或其他地点。回忆的多棱镜折射出的点点光斑,将读者带入她的灵感之地和想望之原。
《乐队女孩》
[美]金·戈登
译者: 董楠
出现于后朋克时期纽约的“音速青年”,是美国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同样著名的,还有女主唱金·戈登与同为乐队主创的瑟斯顿·摩尔的婚姻,他们首次缔造了男女双方在乐队中的平等创作关系,成为诸多乐迷的理想。诚实得让你无法拒绝,
这是一部关于女孩、女人、母亲以及摇滚乐的真实故事,全书充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特有的声光颗粒,记录下一个“乐队女孩”如何在男性乐手的“能量顶点”之下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以及当世上并无前路可寻时,如何构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充满创造力的人生。
如果没有金·戈登,可能全世界的独立摇滚乐队会少一半的女贝斯手。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女权主义,而《乐队女孩》更是以女性视角记录了“音速青年”噪音迷墙里面的故事。
——张守望(Carsick Cars、White+ 乐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