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宅家思考书单,“折射集”点亮黑暗

折射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1-06


这个春天,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各种消息——朋友圈的分享,公众号的推送,微博上的资讯,客户端的新闻。


我们会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我们也关心在经历这一切的人。


面对我们所看见的、听见的、遇见的,我们既需要理性地甄别、分析与判断,也需要感性的关怀、牵挂与援助。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当记录,学会思考,不忘阅读。此次,小编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品牌的编辑们,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社科文艺类好书。


"照亮存在之遮蔽。"


这份书单中有沉静的思索,也有美好的祝愿,愿大家透过“折射集”的通透棱镜,找到支撑自己抵御黑夜、穿越迷雾的光亮。



编辑蔚蓝: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当我们整个民族都开始深切地反思、拒绝遗忘,我们才能创造更加自由、科学、理性、友爱、智识的明天。



《臣服实验》

[美]迈克·A.辛格 著

易灵运 译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很多人过上了宅家的“隐居”甚至是“独居”生活。梅·萨藤(May Sarton)写道,“隐居的价值——价值之一——当然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缓冲内在的冲击,正如没有什么可以协调特殊情况下的紧张与压抑……有些时候,你只得忍受一段压抑的时间。如果你能熬过这段时间,留心它的袒露与需求,你会得到一种启迪。”

2020年的开头,有太多的情绪无法消解,太多的为什么无法解答。当无奈地接受宅家“隐居”的“命运”时,也许你可以如《臣服实验》的主人公辛格一样,试着沉静下来“臣服(surrender)于生命的力量,接受其带给你的一切”(Live a life created for you, instead of the life you create),像他那样开始探索自己和生活以及世界的关系,“从不自知到自知,从自知到对抗,从对抗到控制,从控制到放手,从放手到臣服”。然后更重要的是反思,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当我们整个民族都开始深切地反思、拒绝遗忘,我们才能创造更加自由、科学、理性、友爱、智识的明天。




编辑西比:遗忘总是不管不顾地发生,学会更好地记忆,是我们所呼喊的“拒绝遗忘”所发出的命令。记忆常常拒绝来自过去的负担,而我们要求:“你应该回忆!”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

[德]阿莱达•阿斯曼 著

袁斯乔 译



谁也无法否认,2020年这个本无甚特别的年份甫一开始,我们便置身于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了,我们以身体、以知觉亲历着这一事件,它将构成无数人的记忆,被一次次唤起,也必然将被遗忘,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重建。

当这一事件成为过去,还有多少会留存于明天?未来的我们应以何种形式来把握今天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

代际、家庭记忆、公共建筑、博物馆和媒体,文化记忆理论发明者阿莱达•阿斯曼从四个角度回顾了德国人的“心灵创伤”,追踪战后德国人如何面对纳粹历史的问题。“心灵创伤”这一医学上的概念,已在文化研究中被用于研究历史上的集体苦难。

遗忘总是不管不顾地发生,学会更好地记忆,是我们所呼喊的“拒绝遗忘”所发出的命令。记忆常常拒绝来自过去的负担,而我们要求:“你应该回忆!”



《敞开:人与动物》

[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蓝江 译



这个假期的岁月静好,首先是被一只蝙蝠撕开的。虽然至今关于肺炎的来源仍存争议,但从扒吃蝙蝠视频、呼吁禁吃野味等后续来看,那只蝙蝠结结实实地让人开始重新审视与动物的关系。

《敞开:人与动物》从动物谈到人,再谈到怪物。一方面是生物分类学家卡尔•林奈、生物学家尤克斯考尔、达尔文、生态圈、蜱虫、兰花和黄蜂的生物学领域,乃至人马喀戎、塞壬女妖、德穆格的天使长伊奥等怪物;另一方面则是笛卡尔、巴塔耶、海德格尔、德勒兹这样的哲学家。

《敞开》试图追问:人是什么?人如何登上舞台?人是如何在众多动物中成为主人的?阿甘本用“人类学机制”来对人的“首要”地位的形成做出回答。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德] 汉娜·阿伦特 著

[德] 乌尔苏拉·鲁兹 编

朱松峰 译



人们被这本书吸引,似乎不少都是由于那段著名的恋情,不过这点儿兴趣注定要落空。

我们太容易忘记,在这段跨越时间、战争、国度的交往中,恋情实在短暂得微不足道;也太容易忽视,这首先是两位处于思想风暴中心的哲学家的对话,而非仅是一对师生、情侣或朋友之间的通信。

书里收录了168封书信,横跨1925到1975年,长达半个世纪,分别发生于海德格尔那饱受非议的“纳粹”时期之前和之后,以战后时期的通信为主。

或许读来最令人心折的,是阿伦特为海德格尔80岁生日而作的文章,这是一位伟大思想家对另一位伟大思想家一生思考与教学的评述。这篇早已被单独译出、流传甚广的长文是评述,或许也应称为并不隐秘的辩护。为了给海德格尔一个合适的地位,阿伦特援引了那位被婢女嘲笑的哲学远祖泰勒斯,她认定海德格尔所掀起的风暴来自远古,因而这“离奇”的思想事业也只能让同代人发笑。



编辑九水:“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浮躁的心绪变得安宁,灰暗的心境变得明亮,我们被抚慰、启迪和激励,愿意相信科学终能战胜病毒,人性的隽永光辉终将点亮蒙昧。”



法国文学经典译丛

许钧 主编



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书泛黄。隔离在家的日子让人想起17年前的非典往事,感慨历史仿佛在一次次轮回,而从前的书里,文学和生命的灵魂鲜活地存在着,它们超越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敞开。无论是在一线还是在家“战疫”,焦虑、困惑之时,不妨翻开从前的书,从中汲取力量。《法国文学经典译丛》选入夏多布里昂、乔治·桑、卢梭等十八世纪至今文学大家的代表作,我尤其推荐其中乔治·桑的两部浪漫主义作品《魔沼》和《娜侬》于“战疫”时期阅读。起因于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乔治·桑以优美如画的田园生活为背景,创作出一个近似理想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善良、纯朴、坚忍耐劳的农民以劳动为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心灵与大自然和谐一致,彼此与人为善,孕育出青年男女朴实而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浮躁的心绪变得安宁,灰暗的心境变得明亮,我们被抚慰、启迪和激励,愿意相信科学终能战胜病毒,人性的隽永光辉终将点亮蒙昧。



编辑王小葵: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这两种互相成就与批判的媒介的思考方式:“当电影超越摄影,它同时也满怀爱意地将之供奉起来”。


《摄影与电影》

[英]戴维·坎帕尼 著

陈畅 译



“一张一张地拍照吧!要想记录一个人,别以为一张孤零零的全方位捕捉的肖像照就够了,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去成堆成堆地抓取照片吧。”——电影与摄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电影拍摄者和摄影家呢?摄影中的电影和电影中的摄影呢?

打开它,一眼看到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的宣传剧照就知道,这是一本“视觉系”的小书。即使涵括了相当多的概念,如“静止”“纸电影”“蒙太奇”等,作者卡帕尼仍能将这样一段始自卢米埃兄弟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他不以时间为节点,只用四章的篇幅就抽丝剥茧般地将各个有趣的案例编织在他的叙事网中,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到安迪•沃霍尔的《试镜》在书里都有涉及,读来毫不枯燥。以大量的图像为据,以丰富的案例为线索,卡帕尼没有只是单纯地将摄影与电影并置起来逐一比较,他反而从历史的资料堆中独辟了一条可被大众理解的,同时也充满干货的蹊径。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它提供了一种关于这两种互相成就与批判的媒介的思考方式:“当电影超越摄影,它同时也满怀爱意地将之供奉起来。”



编辑okla:看如何从亚里士多德、约翰·洛克、康德等哲学家的哲学观出发来解读漫威英雄面临的种种哲学问题:复联三巨头分别有怎样不同的道德观呢?复仇者联盟为何集结?钢铁侠技术预示着美好的明天还是黑暗的前景?……



哲学与流行文化丛书

主编:[美]马克·D.怀特,[美]雅克·M.赫尔德 等

译者:徐楠 朱笑昀 简似竹 等



宅在家中,每日被海量的关于疫情的消息和新闻淹没,停不下来刷新消息的手的你是否有点焦虑了?是时候转移一下注意力了!不如我们来“考古”!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迎来了漫威宇宙的“终局之战”,而这个阶段共上映了23部电影!不如按照时间线再回顾一遍吧,刷完电影可以读一读《哲学与流行文化丛书》里的《〈复仇者联盟〉与哲学》和《〈钢铁侠〉与哲学》(即将上线kindle电子书),看看如何从亚里士多德、约翰·洛克、康德等哲学家的哲学观出发来解读漫威英雄面临的种种哲学问题:复联三巨头分别有怎样不同的道德观呢?复仇者联盟为何集结?钢铁侠技术预示着美好的明天还是黑暗的前景?……

一旦开始“考古”大业,24小时完全不够用,甚至可以延伸至DC系列,为今年即将上映的《神奇女侠1984》做点功课:在《〈神奇女侠〉与哲学》中你可以看到对神奇女侠故事的齐泽克症状式的解读,神奇女侠所使用的套索涉及的伦理和逻辑悖论……

考古一时爽,一直考古一直爽,毕竟,专家也建议我们不要过分受疫情影响,不妨追追星嘛~~~



编辑Scarlett:作者在此基础上思考了胶片电影的命运及它在当代美学与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在审美、技术、伦理等多重交叉线索中比较胶片影像和数字影像的差异与同一、潜能与局限,但是无论用何种表现方式,电影的本质都是让人和社会发生关系。



《电影的虚拟生命》

[美]D. N. 罗德维克 著

华明 华伦 译




2020年的春节,全国都处在异常紧张的状态中。在这一特殊的时间段,宅在家中看电影成为了很多人的假期消遣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影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的胶片电影以光影记录生活,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让胶片电影近乎消亡。好莱坞的各类科幻大片取得傲人票房的同时,我们不禁会思考:当电影一步一步地被数字技术所改变,电影还剩下什么?未来它将如何发展?就此问题,D. N. 罗德维克在《电影的虚拟生命》中围绕“电影的虚拟生命”“电影曾经是什么?”与“没有影像的新展望”等问题,阐述了媒介变迁所带来的电影本质变化,作者在此基础上思考了胶片电影的命运及它在当代美学与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在审美、技术、伦理等多重交叉线索中比较胶片影像和数字影像的差异与同一、潜能与局限,但是无论用何种表现方式,电影的本质都是让人和社会发生关系。正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言:“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


文末互动

评论区留言说说你这段时间读的一本书和感受,选品不限,字数不限。我们将选出五位,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为各位奉上“折射集”品牌的赠书1本,最后祝大家阅读快乐。



你可能还会喜欢:
一份居家阅读书单,“守望者”在你身边
罗杰·斯克鲁顿:英格兰最有成就的保守派人士
反映 | 当你看上去美丽时,你也必须做美的事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