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美丽中国: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学理解析

田甜 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3-23


现有研究更多地侧重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水系保护、沿江岸线以及渔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综合研究远远不够,难以适应生态大保护战略实施对于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新要求。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牵头完成的《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著作,是国内首部系统分析和测算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著作。该书揭示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其资源环境的影响,探索性地核算了长江经济带绿色GDP,阐述了长江经济带的人—地—水系统特征,深入评估了长江经济带水、土地、碳以及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并发现了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布局特征,从而在比较国际河流开发与保护的经验及做法基础上,提出了协调资源环境承载与绿色发展关系的政策机制,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该著作的重要特征及主要创新在于:


1.科学揭示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系统性、完整性特征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已有研究更多地侧重于长江经济带某个方面的研究,对于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综合研究相对不够,《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弥补了这一不足,著作分别从流域格局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与承载测算、承载评价与典型案例、空间治理与生态优先、流域发展与政策创新等五个篇章探讨长江经济带的资源环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一方面,该书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视野,整体考察了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特征。因此,《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一书基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系统地刻画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问题的规律性问题,从而为依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该书基于“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思路,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是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表征,更是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各类关键资源环境要素协同的基础。《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一书结合长江经济带关键资源环境要素,例如水、土地以及碳等要素的分析,尤其是这些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评价了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为长江经济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格局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


2. 深刻描述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的格局性、层次性特征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胡焕庸亚线”,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特征。1935 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基于我国人口密度提出了“瑷珲—腾冲”线,即“胡焕庸线”,将我国的疆域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其中东南部以我国国土面积的36%支撑了全国96%的人口,这一发现对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的人口空间布局做出了有力佐证。进一步将人口分布与地形、降水条件重合对比,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说明我国人口的这一空间布局特征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自然地理要素视角得到解释。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

黄贤金 等 著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通过比照“胡焕庸线”,作者发现我国在其他尺度也存在阶梯式发展格局——“胡焕庸亚线”。于是,提出了“胡焕庸亚线”的基本构想及其空间特征;以“胡焕庸亚线”为基础,结合长江经济带自然社会基础条件空间格局,测算了未来时期的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状况,并从胡焕庸亚线的视角细划了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承载力空间格局,形成以长三角为首的阶梯式空间结构。


该著作所提出的“胡焕庸亚线”,将“胡焕庸线”的理论内涵由人口分布的分界线,拓展到了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要素格局分布的分界线、生态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分界线,以及生产力配置差异的分界线,发现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来看,其资源环境承载状况也存在梯度差序特征,分别是:水、土资源的梯度差序,生态、环境要素的梯度差序,经济密度、资源丰度的梯度差序。


“胡焕庸亚线“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价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科学引导长江经济带下游产业和人口向中上游转移,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管制、产业转移和空间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著作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的层次特征。并基于此,从省域—中心城市—城市三个层次选取典型个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流域—省—中心城市—城市的多层次评价体系。



三个层次典型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江苏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其以占长江经济带1/20的土地面积和1/6的建设用地面积,创造了长江经济带近1/4的GDP,承载了长江经济带1/7的人口。江苏省既是长江经济带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同时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水—地矛盾。以江苏省为例,对于更为深刻地认知长江经济带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发展等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样,南京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无锡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级市之一,也面临非常突出的人—水—地矛盾,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非常具有代表性。

3.深入剖析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的战略性、时代性特征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的出版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决策。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召开座谈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协同发展将是长期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战略支撑。尤其是著作中,还前瞻性地将研究者较早开展的碳承载力评价纳入其中,从而适应了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所关注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问题的规律性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认知。

总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牵头完成的《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的出版在学术研究层面和现实层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当然,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也还有可完善之处。若能进行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规划研究,包括全流域城乡格局以及经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体化规划研究,本书内容将更为立体、充实。“国土空间规划”是将多个规划融合在一个区域,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一体化规划。可在发展上协调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无法衔接等问题。一体化规划是实现长江经济带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多种规划在有机融合过程中又存在矛盾和冲突,以及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影响等。因此,如何将著作所提出的研究成果,更系统地应用到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也具有必要性。由此,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纵深发展,我们也期待更多高水平学术研究著作。

本文原载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年第30卷第7期,作者授权转载

 

你可能还会喜欢:


《诗话湖泊》入选2020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正式出版

制造泥潭 : 美国在阿富汗的秘密战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