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亚楚辞整理与研究丛书》:深入发掘楚辞文献,拓展楚辞研究新空间

南大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3-23


《东亚楚辞整理与研究丛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标志性成果,由著名楚辞学专家周建忠教授主编,共十六册,2017年至2021年于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周建忠教授带领作者团队对东亚楚辞文献进行深入调查、搜集、挖掘、整理,精选珍本重新点校,对重要批评资料进行汇集和品评,并建设东亚楚辞文献语料库和注释知识库,于楚辞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史和文化史意义。


《楚辞听直》

[明]黄文焕撰

徐燕 点校


《楚辞听直》为明人黄文焕的楚辞研究著作,是明代楚辞研究中质量较高、较有特色的注本,因其独特的注释体例和“六经注我”的鲜明学术特色,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楚辞听直》及《楚辞听直合论》成书于明末清初,由于受特殊的时代氛围和学术背景的影响,作者在注此书时融入了较多的个人情感,也形成了若干鲜明的学术观点。如作者对《离骚》称“经”提出异议,将《招魂》《大招》界定为屈原的作品,敢于与王逸、朱熹等前贤立异;再如作者对屈原生平行踪和“二十五篇”创作时间的考索,也是发前人所未发,对后代的楚辞研究著作,如林云铭《楚辞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在注释中高揭褒忠直贬昏佞之旨,积极干预现实,评注并行,开辟了经典诠释的新蹊径。

 

《楚辞评注》

[清]王萌撰

张佳 点校


《楚辞评注》,王萌评注,王远考音,篇中间有朱轼、胡克宽、朱琦等人的按语,是清初楚辞研究的重要著作。王萌的评文首先长于阐发《楚辞》文义,不但串通了文义,而且道出了诗句的弦外之音。其次运用了以《骚》解《骚》的方法,即所谓互证法,对一些字义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见解。最后通过按语,精当地点评《楚辞》的艺术技巧。王远对字义、文句多加按语,已能打破朱熹“叶韵”说的局限,吸取了顾炎武《音学五书》等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古音、方音考释文字,得风气之先。虽有一些错误,但也为后人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朱轼、胡克宽等人的按语则更注重楚辞的艺术性,尤其能审视文意、体谅屈子深情。评注之文,合此诸家之力,从章句释义、段落梳理到整体赏析,层层递进;有注解,有寄托,有感知,特点鲜明。


此注本的成书时间跨度较长,由竟陵王氏伯侄两代人通力完成,体现了由明入清学术风气和学术范式的转变,有较显著的楚辞学史价值。

 

《韩国古代楚辞资料汇编》

徐毅 贾捷 陈慧 编纂


《韩国古代楚辞资料汇编》是《东亚楚辞学评论资料汇编》中的一部分,收录朝鲜半岛历代文献中对屈原与楚辞的引用、评论、研究等相关资料,具体包含韩国历代文人所作诗、骚赋、骚注、杂著、序跋、行状等内容中涉及楚辞的作者、作品、文体、字词、思想、文学、艺术、版本等方面的内容。


编者选取《修正增补韩国诗话丛编》《韩国历代文集丛刊》《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续》《李朝后期闾巷文学丛书》《稗林》《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等大型出版文献,对其中涉及的韩国古代楚辞资料进行了全面搜罗,同时通过购买中韩两国拍卖公司收藏的有关韩国楚辞研究的古籍的方式,补录那些尚未被关注、著录的楚辞评论内容,以期全面勾勒出屈原文化在韩国的流播、传承过程,凸显屈原及楚辞对韩国古典文学和韩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推进屈原及楚辞研究的聚焦点从国内向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转移,扩大研究视野,为国际汉学研究提供基本文献资料。

 

《楚辞新注求确》

[清]胡濬源撰

施仲贞 张琰 点校


《楚辞新注求确》,为胡濬源撰,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楚辞注本。注者以“求楚辞于注家”“求楚辞于史传”“求楚辞于本辞”为宗旨,体现了学术家的眼光、史学家的精神和文学家的意识。全书对楚辞作品的创作时地、作者归属、文体属性、主旨大意、词句寓意、脉络章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从而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


注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清代以来各家注本,并在王萌、王远《楚辞评注》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撰写。全书在笺注编纂方面颇费功夫,融入了注者的编著理念和学术风格。在解释字词方面,往往先引《楚辞评注》旧注,后加注者按语;有时仅有《楚辞评注》旧注而无注者按语,亦有时只有注者按语而无《楚辞评注》旧注。在串讲句意方面,继承了朱熹《楚辞集注》“四句一解”的注疏方式,言简意赅。在阐发旨意方面,首为解题,以下分章节加注,层次井然。在评点文艺方面,或梳理文章脉络,或论评佳句妙字,或指明修辞技巧,皆体现了注者的不俗眼光。注者的治学风格严谨求实,“本证”与“他证”并重,既能援引楚辞中的不同章句相互参证,又能引用其他典籍来印证,从而使其解读更有说服力。


 《楚词笺注》

[明]李陈玉撰

王舒雅 点校


《楚词笺注》,李陈玉撰,是明末清初一部有影响的楚辞注本,与此前的注本相比,表现出诸多不同之处:首先李陈玉对楚辞中各篇的排序,作了不同于《楚辞补注》等前代权威本的处理,如他将《九章》与《九歌》接续编排,而将《大招》之后的篇章删去,都是独出心裁之处。其次在作者考订方面,李陈玉认为《招魂》《大招》的作者都是宋玉,并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敢于与前贤立异。最后在内容方面,李陈玉用“直觉感悟法”品读楚辞,注重篇题文意贯通,诠释和赏析并重,并在行文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虽不乏主观臆断之处,但若干新颖的观点能给后来的研究者以启迪。


总体来说,注本形成“褒笺贬注”的价值取向和独特风貌,既体现了明末自由开放而缺乏严谨精神的学术风气,也与李陈玉本人的经历、志趣、情感等因素有关,虽然存在主观臆断、穿凿附会、议论空虚的缺点,但以其哲理性、平易性和文学色彩,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较高的楚辞接受史价值。

 

《屈辞洗髓》

[清]徐焕龙撰

佚名 批注

何继恒 点校


《屈辞洗髓》,徐焕龙撰,是清代康熙时期一部有影响的楚辞注本。徐氏深谙王逸、朱子二家注本之长短,以朱子《集注》为蓝本,择屈子《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诸篇,深研探讨,显其微,正其诡,补王、朱二家所未备。注者剖字析句,逐节详疏,并于各篇施以眉评,与注文互为补充。论文谭艺,虽本叔师、考亭二家,然多融会其义而后发挥之,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启人深思。徐氏尊崇屈子,其注述屈辞,不在字义训诂,而在抉发微旨。注者疏通诗意,阐发诗旨,始终将屈子精神融贯其中,于文义之外,更注重对屈辞精髓的剖析和对骚理的宣扬。


徐氏注本刻于清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注者治学之严谨、见解之精妙、研究之透彻,使其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

 

《楚辞新集注》

[清]屈复撰

陈亮 点校


《楚辞新集注》,屈复撰,是清代一部有特色、有影响的楚辞注本。该书于当时流行的汉儒与宋儒注解方式之外,另辟蹊径,立足于文本本身,阐释文意,阐发情理,既有新意,又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首先,屈复跳出文字训诂与义理阐释之窠臼,真正将《楚辞》视作一部文学作品。他以作品本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篇章结构、脉络布局、大旨诀窍,从而阐发作品之内涵与情思。其次,他对于前人注解,不主一家,而是兼采众说,还力求自出新意,往往切中肯綮。第三,他于解释词义之时,注意文本前后联系,根据文章主旨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及行文笔法。这有利于读者把握全文上下贯通之气脉。第四,他从诗人之角度看待屈原之作品,并设身处地思考作者彼时之处境与心态,故常能披文入情,洞烛幽微。书中有些大胆假设,论证并不严密,但亦可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另类视角与方向。

 

《屈辞精义》

[清]陈本礼撰

陈春保 点校


《屈辞精义》,陈本礼撰,是清代一部不容忽视的楚辞注本。该书在体例上,用“发明”“笺”陈说己见,然后引诸家之说。另设“正误”一目,共三十四条,其中半数以上涉及对王逸《楚辞章句》的订正。卷一至卷三又有“眉批”,内容多涉及文法、章法等。


是书中,陈氏采辑众说,征引广泛,涉及刘安、王逸、刘勰、洪兴祖、朱熹等三十七家,一百零八种,其中清代学者二十一家,楚辞专论三十七种。陈氏从文脉大义入手,重视阐发微言大义,全书颇多新见,其评屈作之特色,形象得体,精彩独到,颇有可资参读之处。


陈氏对《屈辞精义》自评甚高,他认为在王逸以后的研究中,《楚辞》的大旨反而更加模糊不清,所谓“愈袭愈晦,使后之读者,望洋向若,莫之适从”,他的论著就是要“一洗尘昏于二千年后,不至沉埋于霾云宿雾中”,“扫尽前人一切卮言蔓语,独开生面”,其工作表现出可贵的学术理想,在清代楚辞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屈子章句》

[清]刘梦鹏撰

胡彦 点校


《屈子章句》,刘梦鹏撰,是清代一部有情感、有义理、有考据、有创见之楚辞注本。


刘氏见解独到,其注解脉络清晰,前后呼应,深蕴意旨。他综合运用多种释义方式,立足《楚辞》文本,广征文献,相互印证。刘氏注重考订沿误,能批判地继承前说,发掘、补充史证,尤考证《天问》史实,具有开山之功。此外,刘氏还更定屈原作品篇目次第,自成一体,虽有学者于此颇多非议,然此举亦颇具探索创新之精神。


刘氏以其实事求是、别具一格之学术态度对《楚辞》进行了深入探索,虽有瑕疵,但仍值得精读研究。

 

《楚辞疏》

[明]陆时雍撰

张学城 薄迎迎 点校


陆时雍的《楚辞疏》是明代颇为著名的一部楚辞注本。陆时雍,字仲昭,晚字昭仲,号澹我,檇李(今浙江桐乡)人。生于明万历中期,卒于明崇祯末年,是明代颇有影响力的楚辞学家、诗歌理论家和批评家。


陆时雍注解《楚辞》,力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该书有诸多特色,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本书首次对陆时雍的《楚辞疏》进行全面、系统地点校,并梳理了该书的训诂术语、训诂内容、训诂特色以及不足之处。


 《离骚汇订屈子杂文笺略》

 [清]王邦采撰

费鸿虹 点校


《离骚汇订》《屈子杂文笺略》,王邦采撰,二者曾被合订为《楚三闾大夫赋》,只收屈原作品,是清初以经注《骚》的代表作之一。王邦采对《离骚》内容见解独到,根据情感线索将《离骚》全文分为三段,文首至“岂余心之可惩”为第一段,自“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为第二段,自“索琼茅以筳篿兮”至文末为第三段。在字句训诂方面,《离骚汇订》间采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徐焕龙《屈辞洗髓》、林云铭《楚辞灯》、朱冀《离骚辩》六家注,后加案语抒发己见。除疏通文义外,对诸家之言,多所驳正。《屈子杂文笺略》对王逸诸家,不引原文,用其大意,亦不加案语。


王邦采认为读《骚》之难有七点:“自命高”“措辞婉”“取径曲”“头绪烦”“采用博”“罕譬多”“意言隽”,此书正是他总结读《骚》方法“审结构”“寻脉络”“考性情”的实践,给后人读《骚》注《骚》有较大的启发。

 

《楚辞文献语义知识组织研究》

钱智勇 徐晨飞 著


《楚辞文献语义知识组织研究》通过对楚辞文献的数字化并构建东亚楚辞全文数据库,利用数字技术和语义技术揭示楚辞文献知识,实现楚辞知识关联检索和可视化呈现,为用户检索楚辞知识、学者深入研究楚辞文献提供技术工具和方法。


本书力求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结合文献数字化与语义知识组织的最新技术,分别从文献知识组织理论和方法、楚辞文献的数据库构建与实践、楚辞语义知识组织关键技术实现、楚辞知识本体与语义知识标注工具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是数字技术应用于楚辞研究的实践探索,也是数字人文研究的推广案例。

 

《九章集注》

许富宏 撰


《九章》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诗歌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反映屈原坎坷一生与心灵挣扎,乃研究屈原生平与思想第一手资料,在屈原与楚辞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代学人重视《九章》注释,留传下来的注释成果数量宏富,版本众多,精粗互见,得失杂陈。《九章集注》精选了有代表性的注家,对每一项注释成果皆善选底本,并吸收最新的整理成果。选择各家注释时注重观点阐发,摒弃烦琐的字句考证。部分学者的观点,从其相关论文与著作中摘录。个人注释以屈原节士的身份为核心,重新排定各章创作时间次序,并按序进行注解,注意会通各篇,其中就屈原投水时间、地点等进行详细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九章集注》接续游国恩《楚辞注疏长编》之创意,汇集了历代以来关于《九章》有价值之注释近百家,供专业研究人员对旧注进行总结与批判时使用。

 

《吴郁芳文集》

何继恒 编


吴郁芳先生是研究楚史、楚辞的大家。他自学成才,对楚辞有着深厚的学术热情,先后在《文学遗产》《文物》《江汉论坛》《求索》《江汉考古》等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观点新颖,论证缜密,颇有见地。文集全面收录了吴郁芳先生生前所撰有关楚辞研究、楚史研究、古史研究、徐霞客研究等近百篇学术论文,并择其所作诗歌、散文等数十篇,一并收入其中,充分展现了吴先生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造诣。


你可能还会喜欢:

张宏生 | 清词研究,期待下一个十年

宇文所安 | 《华宴》

重、拙、大——青年编辑的三重境界



 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