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一个女性需要被看见的时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不見Art Author 不见ART





      关于女性气质,我所要对你们讲述的全部在此。当然,这些内容并不完整,有些支离破碎,而且听起来并不总是那么友善。

—— Luce Irigaray, Speculum de l'autre femme

「以她之名」阅览室



IN HER NAME



      在《美丽坏东西》周雯静的个展中,其中有一个展厅叫“以她之名阅览室”。因之前网络上很多朋友给她留言说想要阅读和女性相关的书籍,可是不知道从哪本读起。以这一次的展览为契机,在展厅摆放展出了来自译林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三辉图书出版方,新星出版社 ,明室Lucida 出版方,花城出版社 等6家出版社/出版方的33本和女性相关的最新出版读物让到场的观众阅读。这些书籍以三个方向展开:与女性相关的理论;女性文艺工作者(诗人、作家);女性的日常生活实践

      这一次的展览也是一次从艺术展览延伸到人文阅读的跨领域实践,观众过来看完展览,能有一个房间静下来阅读相关的书籍。通过视觉、听觉、文字和大家展开多维度的交流。





01

女性相关的理论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作者:[美]乔安娜·拉斯 

译者:章艳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9


本书是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性差异的伦理学》

作者:[法]露西·伊利格瑞 

译者:张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9.1


      在伊利格瑞看来,性差异是我们时代的重要哲学议题,而发动一场性差异的伦理革命,更是刻不容缓。在本书中,她深入 追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梅洛-庞蒂以及列维纳斯六位男性哲学家的经典文本;与此同时,也沉思胎儿与母亲、异性恋爱侣、女人之中、女人与其身体间爱的经验。

      通过破除内/外、形式/质料、主体/客体、自我/他者等传统二元关系,伊利格瑞直指经典与当代理论在思索此类经验上的性别盲区。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作者:[美]乔安娜·拉斯 

译者:章艳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9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应得的权利》

作者:[澳]凯特·曼恩

译者:章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豆瓣评分:9.6


      《应得的权利》是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的振聋发聩之作。在本书中,她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从中我们将看到,男性如何仅仅因为性别而获得系统性的优势和特权,从而打压女性应得的权利,并对女性造成伤害。通过本书,凯特·曼恩不仅为我们理解厌女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世界愿景——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和男性一样有权得到关注和关心。


《好不愤怒:女性愤怒的革命力量》

作者:[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译者:成思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评分:8.7


      破除偏见,去污名化,为女性愤怒正名之作。女性愤怒常常受到排斥、遮蔽和压制,愤怒的女性常被视为歇斯底里、“疯女人”,但是,丽贝卡断言,女性的公平之怒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强大力量之一。《好不愤怒》从愤怒的性别化谈起,重新审视了主流文化对男性愤怒与女性愤怒的双重标准,重新审视了2016年美国大选、MeToo运动以来美国乃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探讨了各种各样的女性愤怒,考察了得到的各种回应并分析其背后折射的社会心理,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愤怒是真实的、合理的、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作者以精彩的文笔、犀利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适时呈现了一项意义非凡的调查研究,让我们得以一窥女性愤怒的历史与不可忽视的力量。


《现代性的性别》

作者:[美]芮塔·菲尔斯基

译者:陈琳 / 但汉松(校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9.1


      本书对女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新而激动人心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理论,并大胆质疑了某些女性主义观点,这些观点或是将现代性妖魔化为内在的父权制的产物,或是假定了一个有关现代社会男性经验和女性经验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理论相结合,聚焦于19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怀旧、消费、女性书写、大众化的崇高、进化、革命和变态等概念进行了检视。她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来自英语、法语和德语传统的大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涉及社会学理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颓废文学、政论文章和演讲、性学话语,以及通俗情感小说等多个领域,分析的男性和女性作家包括齐美尔、左拉、萨克-马索克、拉希尔德、玛丽•科雷利、王尔德和奥利芙•施赖纳等。


《萨德式女人》

作者:[英]安吉拉·卡特 

译者:曹雷雨 / 姜丽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6


      《萨德式女人》是英国独树一帜的重要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独绝的文化史批评。在本书中,卡特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评估备受争议的法国哲学家、色情文学作家萨德侯爵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女性主义者,卡特认为萨德开创性地不把女性视作单纯的生育工具来书写,他看到了女性在生理特征之外的存在,因而在此意义上解放了女性。在本书中,卡特将性视作一种权力政治进行剖析,解构了关于性别的神话,并且极具独创性和先锋性地将萨德令人发指地虚构的女性形象转化为我们所属时代的女性象征进行批判。好莱坞的性感女神、母女关系、色情作品,甚至性爱与婚姻的圣殿都被卡特的雄辩妙语毁灭性地暴露在我们面前。卡特深入扭曲性欲的内核,提出建立一种既不承认征服者也不承认被征服者的爱之关系。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作者:[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吴庆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豆瓣评分:8.6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阅读浪漫小说》

作者:[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译者:胡淑陈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豆瓣评分:8.8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02

女性的日常生活实践



《黑暗时代三女哲》

作者:[法]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

译者:高毅 / 高煜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7.3


本书选取评述了三位女性——埃迪特·施泰因、汉娜·阿伦特和西蒙娜·韦伊,她们都是犹太人,也都是哲学家,都敢于批判她们的老师(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阿兰),并想超越他们。她们的著作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悲剧性事件有密切的联系;她们自身也被卷入时代的漩涡,或流亡,或殒命。透过书写她们的生命经验、思想历程,观察她们如何解读现实,回应时代,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为这个黑暗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


《成为母亲的选择》

作者:[以]奥娜·多纳特

译者:林佑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豆瓣评分:8.4


     “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日本贫困女子》

作者:[日] 饭岛裕子 

译者:吕灵芝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评分:7.1


      本书为饭岛裕子对47位女性的访谈调查实录。作者直击日本的贫困女性这一群体,对她们的生存现状、就业与婚育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发现,与男性始终处于社会焦点相比,女性往往被边缘化,进而被遮蔽在巨大的阴影之中,特别是贫困女性群体。贫困成为女性独立需要直面的首当其冲,并且血淋淋的残酷真相。


《初为人母》

作者:[英] 安·奥克利 

译者:王瀛晨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2


      初为人母,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作为女性和母亲意味着什么?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以犀利的眼光与一个个追问,探讨生育议题。她将被男权政治与专业人士所定义的“生育”的阐释权,交还女性。1970年代,她采访了66位女性,以她们的口述为主,记录初为人母的真实感受。奥克利根据这些女性的真实故事,探讨:怀孕的心路历程、真实的分娩经历、产后抑郁、养育日常、家庭中的劳动分工、经验教训等。在她与这些女性的对话中,开启了一堂关于生育的普及课,追溯了生育的历史,近距离观察生育现场,畅谈亲子关系、工作、性、家庭政治等话题。


《看不见的女人》

作者:[英] 安·奥克利 

译者:汪丽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7.5


      十分之九的非职业女性是家庭主妇,十分之七的职业女性也是家庭主妇。家务不仅是一项女性工作,也是一种大多数人必经的日常生活经验,英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女性安·奥克利的社会学经典著作。她将家务作为工作研究,回到女性本身,通过她们的眼睛来看待家庭主妇的职业。她着眼“女性与家庭事务”这一话题,采访了40位都市家庭主妇,研究女性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对从事繁复单一的家务的感受,以及她们对不同家务抱持的态度等,并从这些表述后透视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分工。


《时尚及其社会议题》

作者:[美]戴安娜·克兰

译者:熊亦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豆瓣评分:7.2


      过去有句话说是衣服打造了男人(女人),而今天依然如此吗?如果是,那服装所传达的信息多年以来又是如何改变的?戴安娜·克兰将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服装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比较,并以此向我们演示了衣服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变化的。今天的时尚设计师们需要在一个时刻受到电视、电影、流行音乐等影响的全球化市场中工作。潮流的引领者不再仅限于精英阶层,灵感往往来源于一般大众,而且大多数流行趋势都十分短暂。克兰指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都是构建其衣橱的重要依据。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廖荣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不想在养老院、也不想在医院,而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以自己的方式迎来最后的时光——这恐怕是很多人对自己晚年的期许了。

      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中,上野千鹤子通过对日本的医疗、看护、护理等最新情况的全面调研,分享自己为晚年生活所做的准备,带给读者“一个人在家带着尊严离世可以实现”的信心。在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独居人口逐渐增多的当下,上野千鹤子的观察和心得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不满:夫妻间的小战争》

作者:[法] 让-克洛德.考夫曼

译者:李园园,潘蕾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人们总说婚姻是人合二为一、美满,然而事实上,个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异、家务分配的不同、原生家庭文化的区别,乃至两性思维惯性的分歧,都会导致夫妻日常生活中小矛盾、小冲突不断发生,不满情绪在默默无声中肆虐,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小战争”。当夫妻懂得怎样克服日常生活中的不满,夫妻之间的“小战争”才能拥有美好甜蜜的结局。


《身体的隐喻》

作者:赵彦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8.6


      文明不在别处,就藏在你的身体里。人类的《身体的隐喻》回溯人使用身体、演绎身体的历史,笔触从生理使用延伸到人体的社会文化意味,展示人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态,进而探讨这些形态的精神蕴涵。全书从人的身体部位出发,从文学艺术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人体小史。《身体的隐喻》是一部关于人的身体的文化随笔集。这部作品以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如眼鼻口舌、脾肺脏腑等作为篇章,回溯人对自己的身体使用、演绎的变化发展的历史,笔触从生理使用延伸到人体的社会文化意味,展示人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态,进而探讨这些形态的精神蕴涵。全书从人的身体部位出发...




03

女性的文学作品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作者:[德]娜塔莎·沃丁

译者:[德]祁沁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评分:9.1


      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暗影中的人》

作者:[德]娜塔莎·沃丁

译者:赵飘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评分:8.5


      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大获成功之后,娜塔莎·沃丁开启了寻踪父亲的旅程,讲述了1956年母亲自尽之后的故事。作者渴望过正常的生活,极力想摆脱自己的流离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国社会、逃离俄国血统,父亲却将她监禁起来,禁止她穿红鞋子,打她,想尽办法让她远离德国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让她恐惧的父亲,出生于沙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的一生对于女儿来说一直是个谜:父亲为何坚决不学德语,他自己只会说两个单词,“要”和“不要”?为什么对自己在俄国的前四十年生涯缄口不提?穿过所有沉默,在暗影中的某处,是一段颠沛流离、骇人听闻的历史。在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过程中,娜塔莎借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经历,书写了父亲的沉默,也书写了畸形父女关系的矛盾和挣扎。


《不只是简•奥斯汀》

作者:[美]谢莉·德威斯 

译者:史敏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7.6


      在《不只是简•奥斯汀》一书中,谢莉•德威斯将历史、传记及批评分析编织成一个个热情洋溢的故事,让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令人惊叹却常常被遗忘的宝贵财富重见天日。此书集中讲述了与简•奥斯汀或夏洛蒂•勃朗特等人同时代的七位传奇女作家的生平故事及其开创性成就。在这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英国女性文学史中,作者真实细致地还原了18—19世纪女性的生活以及文学发展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她一步步逼近事实的真相:这些女性在世时都曾名声大噪——其中包括侦探小说和现代奇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社会竟会将她们遗忘?


《香奈儿的态度》

作者:[法] 保罗·莫朗

译者:段慧敏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7.8


      1971年香奈儿逝世后,关于她的传记作品层出不穷。而保罗·莫朗独辟蹊径,记录了香奈儿众多坦诚的独白。阅读《香奈儿的态度》(L'Allure de Chanel),仿佛是在倾听香奈儿亲自讲述一生的精彩与跌宕。她的孤独、她的事业、她的爱情、她的人生都时时引起我们或歆羡或慨叹或敬畏的复杂情愫。香奈儿的世界仿如群星璀璨的银河。居于时尚与艺术之都巴黎,她所交往的朋友都是那个时代可圈可点的杰出人物:毕加索、科克多、斯特拉文斯基、威斯敏斯特公爵……香奈儿对这些人物的评论也成为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香奈儿的态度》归结为一个名人的传记,它叙述了一段万人瞩目却鲜为人知的人生、体现了一种睿智的思想、更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与神话。chanel公司现任创意总监karl Lagerfeld绘制了全书的插图,让这部名作更散发出经典和时尚共舞的魅力。


《明智的孩子》

作者:[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严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4


      安吉拉·卡特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满载激情、机智、艺术和爱……卡特最后的遗产。”此时,卡特仍写女人、女性气质、自我创造与自由,写蛇蝎女人与天真女人的人生嘉年华。自从出版以来,一直是Vintage Classic销量前10。这次,她以三代女性,不,甚至是五代女性,如《小偷家族》般出于爱而非血缘“自选家人”,编织女性家族史,创造超现实的世代传承,“隐喻过去一百年的英国社会”。故事从朵拉、诺拉两位歌舞女郎参加父亲百岁寿宴开始,回忆她们舞台表演的人生,剧情贯穿世纪,横跨大洲,却在一日之内。卡特的笔下,歪门邪道、自由浪荡的女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人生,唱歌,跳舞,浪荡……


《魔幻玩具铺》

作者:[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严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揭开诡秘的故事魔盒,捧出的却是细微真实之心。这本书于1967年首次出版,和最好的童话故事一样,它的故事经久不衰。这是个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伦敦,氛围却像维多利亚时期的怪诞故事。十五岁的梅勒妮刚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一天深夜,她趁父母远行,偷穿母亲的婚纱,幻想自己的未来,但莫名袭来的恐慌,让母亲的结婚礼服绽裂成片,而这个夜晚也以惊惧告终。隔日醒来,梅勒妮收到电报,父母因难双亡,梅勒妮跟她的弟弟妹妹都被送往菲力普舅舅家。在这个阴霾黑暗的玩具铺中,她体验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除了经济状态的改变,污秽但充满异性魅力的两个男孩、无法说话的舅妈、凶暴邪恶的舅舅,让她感觉生活在梦境中。某日下午,一个乱伦的场景引起一场大火,终于让这个玩具铺成为废墟,所有鬼魅般的玩具也一同葬身火海……


《月光武士》

作者:[英国] 虹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6.9


      一个英雄救美的男孩,有一颗至善的心,在医院里认识的护士秦佳惠,是重庆大美女,偷了她照片——这样故事是骨子里那种喜欢,每个男孩青春期的向往和幻觉。秦佳惠是中日混血,母亲五十年代被遣送回日本,父女俩备受歧视,长大后的秦佳惠美得远近闻名,又因血统问题,被许多人觊觎,她选择嫁给混社会的杨钢邦,却由此堕入深渊……秦佳惠曾给窦小明讲过一个日本童谣故事:一个小小红衣武士,沐浴月光而来,骑着枣红马,闯荡世界,见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有一次红衣武士救了一个误入魔穴的小姑娘。可是小姑娘不想活下去,他便带小姑娘去看满山怒放的花朵,让小姑娘改变了心意。从那时起,窦小明下定决心,要做秦佳惠的月光武士,保护她远离丈夫的家暴和折磨。可少年哪能解得了人性多面、爱的复杂与残酷。秦佳惠遭逢巨变,移民日本,不辞而别,杳无音信。窦小明慢慢长大,他仿佛坐在一艘驶向未来的船,却无休止地梦回过去。《月光武士》,重庆背景,长江边,家庭叙事,母子,贫穷的生活,自由想象中的飞翔。窦小明和女神秦佳惠的故事,仍然未完待续。


《上海之死》

作者:[英国] 虹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7.3


      本书的主人公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名演员于堇,舞台上她是美艳绝伦的名演员,舞台下她是西方情报机构的谍报人员。她时隔三年从香港回到上海,表面上是为了出演上海著名左翼导演谭呐的新戏《狐步上海》,也有人觉得她是为了营救自己被抓入76号的前夫倪则仁,甚至称她为“孟姜女”,但事实上她是为了得到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军舰的准确时间和地点,才被自己的养父兼上级休伯特召回上海进行谍报任务。在这座上海“孤岛”,山雨欲来,于堇在巨大压力之下,一边当好演员,一边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完成了任务,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饥饿的女儿》

作者:[英国] 虹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8.9


     这是饥荒年代一个贫穷家庭的情感秘事。老幺六六是个私生女,与父母兄姐一家八口挤在重庆江边破旧的吊脚楼里。不明真相的六六在漠视和排挤中长大,食物的匮乏和情感的缺失,给她带来天生的饥饿感和迷茫的青春。直到十八岁时,她才发现在自己隐秘和耻辱的身世背后,是母亲沉痛而绝望的爱情,以及母亲、养父和生父之间难断的纠葛。《饥饿的女儿》是著名女性主义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自1997年面世以来,仍然不停再版、畅销,展现出经典作品强大的吸引力和独特魅力。在六六的身上,可以看到虹影的觉醒和成长,以及和命运和解的力量。


《英国情人》

作者:[英国] 虹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7.6


     虹影写了一部摄人心魄的小说,写西方人的偏见,写生活的意义。其中的爱情充满神秘,因此远远超越了凡人的俗气。虹影的这部小说,她放弃了描写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没有放弃她的祖国的历史。她探讨东西方之碰撞,以此批判西方之于东方文化的偏见。


《总有星辰可以对话》

作者:嘉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8.4


      诗集精选嘉励近年的诗作,嘉励的诗用语清丽典雅,画面感强,意蕴丰富,寥寥几字,便勾勒出一个场景或一缕情思,使读者有代入感,随诗句而静默,参悟。跟随诗句,我们既可徜徉于闲适中满溢的幸福感,也能针对自己的内心或外界进行一番凝视、省察。


《普拉斯诗选》

作者:(美)西尔维亚·普拉斯

译者:陆钰明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8.3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自白派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她的父母均为教师,八岁那年她父亲去世。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也是她一生的转折点。当母亲告诉她父亲的死讯时,她决然地说:“我不再与上帝通话了”。之后,她不断在诗中歌吟死亡,也曾多次试图自杀。正是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加上诗人看待事物独特、敏感的角度,因而普拉斯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的强烈感悟,显示出对生命意识的强烈思索。死亡和恐怖常占据她笔下的中心位置,她对死亡的偏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展示了她感受和体验生命的独特方式。普拉斯的诗歌感情细致入微,用词不俗且精确,描摹景物富于色彩感,完美诠释了她向死而生、视自我毁灭为自我重塑的心理。本诗歌集收录了美国于1981年出版的《普拉斯诗选》中的91首精选作品,这部诗选使已逝的普拉斯获得了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正是这部诗选令普拉斯由美国的著名诗人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三代东瀛物语》

作者:[日]元山里子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7.6


      本书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见证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历史。横跨风雨飘摇的大半个世纪,历经中日两国几个最重要的时期,一个家族跟随着时代的变迁,命运起起伏伏。从偏僻的农村到县城;从私塾、新学堂到名牌大学;从中国到日本,又回到中国。每一代人走着不同的道路,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作者对家族故事娓娓道来,充满智慧与亲情。这是一部独特的百年家族记忆,四代人见证着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从小山村到海外,从私塾、新学堂到名牌大学,从中国到日本,又回归中国,家族命运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作者娓娓道来家族故事,文字婉转,深情回忆,一个时代从未远去……


《你呼吸太阳,我呼吸月亮阿赫玛托娃抒情诗选》

作者:[俄] 安娜·阿赫玛托娃

译者:杨开显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豆瓣评分:6.2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美称。她以其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诗艺,成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之一,早期诗歌以撷取生活的戏剧性细节表现恋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见长。后期诗歌因多舛的生活,诗风变得开阔而苍凉,形式上也随之转变。本书是她抒情诗的选集。




阅览室书单


       左右滑动查看书单


“以她之名”阅览室共得到了6家出版社/出版方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鸣谢:译林出版社 、三辉图书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明室Lucida 出版方 、花城出版社 。



【美丽坏东西】周雯静个展

Pretty Dirty Things-Zhou Wenjing  Solo Exhibition


出品人:郑子斐

Producer: Vivian Zheng

学术支持:郭硕博

Academic Host:Shuobo Guo

策展人:陈观宝 

Curator:Steve Chen

展期:2022年7月9日至9月30日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11:00-18:00


地点:广州沙太南路VLAB 翌方181创意园 翌当代艺术中心

VLAB Yifang 181 Creative Park, Shatai South Road, Guangzh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