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限定发售!大卫·林奇二十五万字访谈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焦DeepFocus Author 深焦DeepFocus


大卫·林奇没法轻易定义,其作品也是如此。他是备受推崇的流行文化偶像,电影工业的局外人。他的影片以华丽、阴郁、诡异夹带着黑色幽默的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他往往在公路片的形式格局中,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展示出现代人焦虑郁闷的精神症候。其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自由游走,对暴力和性的大胆表现,前卫奇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都使他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大卫·林奇有一个朴素但颇为准确的著名比喻,采访他就像尝试抓住一条非常健谈的响尾蛇一样,而且是一条特别友好的响尾蛇。他常被冠以“讳莫如深”之名,但他的个性和事业都证明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林奇喜欢与人对话:他由衷地享受讲故事、开玩笑、即兴高谈阔论及类似的活动。


然而,揭露自己的私生活、详细解说作品的内涵,甚至明确解释作品对他个人——创作者本身——意味着什么,于他而言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因此,林奇或许并不讳莫如深,但确实神秘莫测,是令人头疼的采访对象,作为一名精明的交流者,他的缄默往往比畅谈更有信息量——这无疑正是他的标志性风格。


大卫·林奇的采访与他的电影一样有着难以捉摸的魅力,只言片语中的精彩需要一本访谈录来揭开。



南京大学出版社与深焦DeepFocus合作,一起推出《幻夜奇行:大卫·林奇谈电影》限量版。本书精选二十三篇关于大卫·林奇的重要采访,时跨三十多年,多篇首译中文。涵盖他创作与人生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他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对暴力、恐怖、城市、欲望、女性、生老病死、现代人的焦虑等议题的深刻探讨。


本书目前在深焦DeepFocus独家发售,全网首发,限量600本拥有限量编号独特刷黑限定。此外,我们还联合联邦走马,推出大卫·林奇限量徽章,供大家选择。


如果你想抢先阅读,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即可拥有这本独属于你的限量版《幻夜奇行:大卫·林奇谈电影》:





围绕这本书,深焦DeepFocus也将推出由播客和文章所组成的大卫·林奇专题,向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奇幻的林奇世界。这次,我们从一篇书评开始……




作者:吴泽源

作家、撰稿人


人们总是想找到关于大卫·林奇电影的答案。

这自然是因为,林奇的电影本身便是一个个美丽的谜团。他的电影拒绝臣服于常理世界的逻辑,拒绝对自身做出解释,有时甚至在拒绝文本的所谓完整性。出于这种种特质,林奇的电影自然会令人晕头转向。执迷于为作品寻找单一诠释角度的观众,只能寄希望于从林奇在作品外丢出的线索中求得解答。

但很可惜,林奇本人不会提供答案。多年来,他一直用云山雾绕的话术吊起观众们的胃口,用似是而非的钥匙和“意外”出土的删减片段引导观众的目光,却从不会直截了当地给人解答,而人们对林奇在作品之外透露的信息了解越多,却反倒会越迷惑。这个形象与气质近乎纯朴古板的男人,真的是那些诡谲噩梦的幕后操盘手?那些如梦呓般不知从何而起亦不知要终于何处的影像片段,与其说是打开谜团的钥匙,倒不如说是开启了一个个通往新谜团的大门,令我们在迷失方向的夜路上越陷越深。


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的林奇访谈录《幻夜奇行》,其实也像是这样一段迷雾重重的夜路。23篇出自不同记者之手的访谈与侧写,勾勒出一幅关于林奇的立体肖像,而面对这样一个擅于绕弯子和抛谜面的高手,不同记者对他的访谈,也肯定是质量参差不一:有些人更能从他嘴里套出些实质性信息,而另一些人则不得其道,甚至在挫败与沮丧中开始否定林奇的人格——Time Out London的记者杰夫·安德鲁,便在一次鸡同鸭讲的访谈结束后变得气急败坏:“(林奇)程式化的外表背后到底是不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他的不善言辞是否只是一种伪装?如果是,那真是无聊又愚蠢。”

但那些不执迷于获得刻板答案的记者,经常会收获很多。比如后来成为林奇自传《梦室》联合作者的克里斯廷·麦克纳,便在采访中问出了如下的问题:“你觉得自己的画作在发出何种声音?”“有人说爱是欲望和怜悯的结合,你怎么看?”“你觉得你自己的心理年龄有多大?”

面对这样天真又古怪的访者,性情相近的林奇自然会松弛许多。他在访谈中提供了许多奇特有趣的回答。(关于心理年龄那个问题,林奇的回答是九岁到十七岁,但也有时候是六岁。)


不同记者的不同侧重点,相得益彰地呈现出了林奇作为斜杠艺术家的不同侧面。《幻夜奇行》涉及了林奇艺术生涯的各方面,从电影,到绘画,到摄影实验和家具设计,再到他看似玩票却也投入了不少心力的歌手生涯:没错,林奇是个歌手,唱过自己作词作曲的歌,也翻唱过鲍勃·迪伦的歌。他电音和迷幻味很冲的个人专辑《BlueBob》《Crazy Clown Time》《The Big Dream》,至今在豆瓣坐拥8分左右的评价。本林奇声控也还在苦苦等待他的第四张专辑。

大卫·林奇个人专辑《BlueBob》

当然,《幻夜奇行》的重点是在影视方面。整本书的跨度覆盖了林奇从《橡皮头》到《内陆帝国》之间的生涯,其中也包括像《双峰》《正在播出》与《哑巴乐园》这样的电视作品,像《祖母》和《牛仔与法国人》这样的短片,和他为YSL拍摄的广告。读者可以从所有这些内容中,看到林奇对待不同影像叙事媒介的态度,也看到他作为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在面对不同投资商时的游刃有余……这在无形中,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节别样的导演大师课。

不过,相信很多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我们最开始提及的那个问题。从这本书中,我们究竟能不能得到关于林奇电影的答案?

《内陆帝国》剧照

如果你的问题是针对剧情及隐喻,那么你很可能会败兴而归。林奇很讨厌为自己作品提供官方读解,如果你无法理解他的故事以及人物行事逻辑,那么他本人也没法帮你。

但林奇可以在这本访谈录中提供一些切入其电影的适当角度。比如他懒得向你解释情节,但他很乐意向你分享他对自己镜头下角色的见地;比如他不愿将自己电影视作一个封闭容器,而是更愿将它们视为一扇扇通往神秘维度的大门;比如他一再向采访者强调,他是个直觉性创作者,而不是分析型创作者,不论采访者是否当真。

《橡皮头》剧照

这些答案或许提示着观看林奇电影的最佳方式:你不能期望得到官方答案,而是要保持一种开放心态,时刻期待奇异和反常的事情发生。只有在接受这种独属于林奇世界的逻辑后,你才能以更松弛的姿态领略林奇电影的美——他对人性晦暗情感和趣味的洞察,他对世界的阴阳两面及其永恒斗争的呈现,他对某种超自然神秘维度的执着求索,和他对神秘幽暗之美的挖掘。

明白这些之后,你就会不再计较林奇电影中那些迷乱、吊诡和自相矛盾的死胡同。林奇走的不是通俗电影路线,他不是个好向导,但他绝对是个妙趣横生的旅伴。所以,就让我们放下自己对重力、线性时间和化学公式等常理的执迷,把自己的身心交付给林奇吧。在这场“幻夜奇行”中,我们的收获,必然会远远多过损失。


你可能还会喜欢:

戈达尔 | 唯有电影 致命美丽
三十多岁是我最艰难的时期,差点把我干掉了
畅销1000万册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本人只读过一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