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虽是虚构之物,确是心里所想的真实
导读∣卢文婷 编辑∣戚宛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导读:《日本文学史》是日本武藏大学教授古桥信孝倾注多年心血完成的文学史力作,系统全面地描述、研究了自8世纪《古事记》以来日本文学的发生、发展史。与其他日本文学史著作不同,本书独辟蹊径,从文体角度书写日本文学历史,通过考察诗歌、歌舞语、物语、日记、说话、历史文学与说唱艺术、随笔等文体的产生、发展、继承与流变,完整地勾勒了日本语言、文化及文学的发展历程。
与此同时,在这种充满文化人类学色彩的研究路径之外,作者也坚持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入手,力求寻找一种冷静、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批评方法。在《后记》中,古桥教授集中阐述了本书写作的缘起与历程,为中文读者理解日本文学、反思文学史写作,提供了一种具体而微的文化语境。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古桥信孝在物语文学史中撰述:“《源氏物语》的诞生,使物语文学迎来了巅峰。”
《日本文学史》
古桥信孝 著
徐凤、付秀梅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定价:88.00
《源氏物语》——能否实现内心的救赎
一般认为《源氏物语》共五十四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光源氏荣升至太上皇;第二部分讲到了光源氏到死的故事;第三部分则讲述了光源氏的子孙后辈的故事。
第一部分讲光源氏因生母桐壶早逝,对母亲的想念使他思慕长相酷似生母的藤壶,并与之发生了乱伦关系,生下私生子。私生子后来竟继位成了天皇,令源氏飞黄腾达。通过光源氏与各种各样女子之间的恋爱故事,本部分讲述了他从年轻时候的成长经历。根据雨夜品评的说法,从年长的男子那里听说了身份地位不同的各种女人的信息。第一卷里讲述了源氏与女人们交往的故事。比如:身份高贵却丧夫的六条御息所、出身低微的夕颜、有夫之妇空蝉、身份高贵但已是没落贵族的千金——末摘花、失去母亲的若紫(即后来的紫上)等等。可以说每一卷都在尝试描写不同的故事类型,例如“夕颜”卷可谓是奇谈轶事,“末摘花”卷可属于滑稽故事。正是在创作一卷一卷故事的过程中,作者自己也成长起来。
之所以说作者成长起来,是因为第二部描写的世界与第一部不同,第二部试图表现出场人物的苦恼。而这之前的物语,比如虐待继子的故事类型中强调姬君的苦恼,但仅是外在的烦恼,而且最终也被克服了。虽然在第一部中,源氏被流放到须磨、明石等地,但因为在明石那个地方得到了入道的姑娘,姑娘又进宫为天皇的妃子,源氏才飞黄腾达,这一点跟之前的物语是相通的。源氏回京后,其荣升之路已经完成,表现为他把四位妻子各自安置在六条院御所中居住,极其奢华。这个结局,可以说达到了此前物语文学的极致。
2001年电影《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剧照
看一下作者在“萤之卷”中对物语论的阐述便可明了其创作手法的成熟。源氏十分支持物语,他说:“史书所讲事实只是一个方面,虽然物语写虚构之事,但在叙述时着重强调事实部分,这才是心里所想的真实”。这一点也批判了《蜻蛉日记》开头提到的反物语论,即“因物语多‘空言’,故应以日记形式记录个人经历”的说法。如果把“空言”说成“虚构”的话,是与近代的虚构论相通的。也许作者在创作一卷卷故事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这种“真实”。
第二部分描写的世界与第一部分迥然不同。三公主下嫁给源氏,因是天皇之女,故地位超过紫上成为源氏的正室。为此,紫上开始苦恼不已。另外,思恋三公主的柏木开始与三公主幽会,后来生下私生子——熏。源氏回想自己与藤壶之间的乱伦,感到自己遭遇了佛教真理所说的因果报应,最后为此万般烦恼。不久,紫上去世,源氏孤独终老。
第二部着重刻画每个人物的苦恼。紫上、源氏、以及与三公主私通的柏木。柏木因意识到自己与三公主私通之事被源氏发现而苦恼不已,不久便离世。这些人物的内心苦恼无法解除,这一点与之前的作品不同。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各自孤独和烦恼,都遭遇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挣扎。可以说《源氏物语》的第二部着力刻画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一点与《蜻蛉日记》所开拓的文学世界是一致的。《蜻蛉日记》写的是作者虽与身份高贵的贵公子结婚,但依然苦恼并不断自我反省的故事。可以说,这种写法也继承了《多武峰少将物语》的特点,《多武峰少将物语》描写的是一个人不得不做的出家行为给身边人带来的无尽苦恼。
就这样,《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因第一部作品的创作而逐渐成熟起,并把物语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日本宇治紫式部像
《源氏物语》第三部的故事以私生子熏与源氏外孙——匂宫之间的故事为主,讲述了熏与住在宇治的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二女公子的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薰与浮舟(八亲王的私生女,和大女公主、二女公子有血缘关系――译者注)之间的恋爱故事,熏还与匂皇子搅和在一起,恋爱也逐渐变成了烦恼。
源氏得知熏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后,无法对薰再倾注父爱,熏也察觉到这一点,从年轻时就有了厌世的想法,因此拜访了在宇治过着隐居生活的八亲王,此时结识了他的两个女儿。八亲王将女儿们的将来托付于他。熏爱恋大女公子,但大女公子佛心颇重,便将妹妹介绍给薰。此时匂宫得知熏在宇治,也颇有兴趣。熏心想若把妹妹介绍给匂宫,那姐姐自然可以嫁给自己,于是开始策划匂皇子与妹妹相识。但是姐姐还是拒绝了熏,而且后来病逝。之后,浮舟出场,熏与浮舟交往,但匂皇子却也占有了她。夹在两人中间的浮舟跳水自杀,被横川的一个僧人救起。熏找到她,却被拒绝见面。至此,第三部分的故事结束。
作者在第二部分已经书写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那些故事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呢?作者若是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一定会注意到这些人物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这个问题是作者无法解决的,但也不能因为无法解决就这么结束故事。此时,宗教性的主题便浮现出来,即人将如何被救赎这一主题。比如,跳水的浮舟被横川一位僧人救起,后来出家为尼,这就是宗教主题的问题。但浮舟的心灵真的获得救赎了吗?故事并没有给出答案。因为这不是宗教,而是文学。问题被提出,但如何解决问题却交给了读者。之后作者写到了在地狱受苦的佛教说话,这也是从读者角度的一种理解。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人物内心的苦恼,第三部分的主题是人物内心的救赎。这也是近代文学是同样具有的主题。就这样,物语文学跨越了后来的文学史,靠近了近代文学。即使在同时代的世界文学中,《源氏物语》也是非常突出的作品。为什么它能做到这一点呢?
大和和纪的漫画《源氏物语》
我认为平安时代是日本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其政治体制极其特殊,所谓建立在私人关系上的摄关政治就是:给予天皇权威虚名却限制其实权,贵族通过与天皇联姻,幼子即可继承皇位,从而掌握政权。摄关家族下面的社会构成也是同样,中层贵族与摄关一族联姻,下层贵族与中层贵族联姻。也就是说,私人关系的集合体支撑着摄关政治体制。这种体制看似不稳定,实际上却维持了近二百年的和平时代。可以说,平安时代是相对比较自由的社会,人们来自于国家和社会的制约较少,这与近代社会有相似的一面。因为是这样的社会,才导致了一些人与近代人具有相同想法和感受方法,这并非不可思议。紫式部就是其中的一人。
此外,平安时代特殊的另一个原因是存在着写作物语文学的“平假名体”。由于汉文体这一正式文体的存在,“平假名体”被公认为是从私人角度来描写人物的一种文体,所以个人私生活才能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另外,从个人角度创作文学作品的话,可以写非难,也可以写批评。因为平假名被称为“女手”,才使女人们拥有了自己的文体。
再者,“平假名体”经过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公用文体。可以说,和歌之所以必须采用“平假名体”,是因为和歌支撑了“平假名体”的发展吧。和歌表达内心,也被允许来歌咏个人思想。因此,“平假名体”与和歌紧密相连。
我还想提一下的是,《源氏物语》把物语文学提高到接近近代文学的水平,当然世人便会问到作者是谁。以前的物语是不会被提及作者的。所以紫式部一定很骄傲因为自己是《源氏物语》的作者,她在《紫式部日记》中反复写到自己是《源氏物语》的作者这一情况。
就这样,物语文学用短短百年的时间,找到了“救赎”这一近代文学的主题,并把它上升到了超越历史的高度。那么,接下来的物语文学将在什么方面彰显自身的存在呢?还能写些什么呢?这是平安后期的物语文学所涉及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