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以约漫行:哀痛有时 跳舞有时

2017-06-03 价值线

来源|价值线

摄影、文字|夏红

编辑|价值线  宁宁


以色列是传奇国度,古代文明在欧、亚、非三大洲交汇之处照亮人类历史,但三次大灾难使整个民族被连根拔起抛向四方,从被杀伐到迫着离开故土的那一刻,重回耶路撒冷就成为了犹太人世代传承的梦想……


作为一个人口800多万的小国,以色列竟在战火硝烟中创造了人均GDP超过30000美元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三分之二国土被沙漠覆盖的弹丸之地,以色列却成为了除美国之外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


传奇如何诞生?真实的以色列究竟是怎样?作者夏红带着好奇与景仰,漫游以约之境十五城,细数在这神秘地域种种感受……


第一次对以色列产生兴趣因为想去埃及,结果看了小说《出埃及记》才发现这是关于以色列建国的故事。对犹太人一直以来遭遇的苦难深深同情,对他们坚忍不拔顽强的生存信念甚是钦佩。


说到以色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战争、宗教、恐怖袭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恩怨、冲突是永恒的主题。怀之以对这两种文化以及他们之间无解冲突的强烈兴趣,中东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虽然部分国家已签订了和平协议,毕竟还有战争,还有ISIS,还有恐怖袭击。所以这次先去个相对来说安全些的地方——以色列。

 

都说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其实这只是地中海东岸贫瘠、多砂石的偏远之地,犹太人和阿拉伯巴勒斯坦人共同生活在这块狭小土地

 

犹太人靠顽强的信念、聪慧的才智、凝聚的力量终使以色列得以在1948年建国。对以色列兴趣,因而阅读内容和角度逐渐宽泛,慢慢地觉得犹太人也许是经受了颠沛流离,经历了被屠杀和大清洗,经历了在世界各处备受歧视而无家可归的苦难,所以他们的性格中坚韧中夹杂着报复智慧中夹杂着狡狤,自信里满是傲慢。

 

看似团结的犹太教,其实教派林立,正统与世俗,狭隘和不宽容充斥着宗教党派。如果说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是种族清洗,那么犹太人对阿拉伯人的驱逐也毫无争议的是一种种族排异。

 

战争之后被迫离开巴勒斯坦家园阿拉伯人没有想到,他们的这次离开不同以往,他们的家被以色列人用推土机推平了,再也回不去了。

 

阿以的矛盾就是生存竞争的矛盾,难以调和。

 

这次我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这个生存在阿拉伯人中间的岩石之花——我对以色列人的认识——和他们的邻居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现状。去寻找这一片承载了厚重文化和人间苦难的地方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海法-阿卡


飞机从伊斯坦布尔转机降落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这里不远处就是曾经的吕大城,现在叫做卢德。1948年7月发生犹太人屠杀城中阿拉伯人的地方。当地的阿拉伯人被驱逐出家园,成为永远的难民。


今天(5月1日)是以色列阵亡将士纪念日,11点所有车停下,所有人站立敬默。我们也加入其中。之后全国放假。因为明天,5月2日是国庆纪念日。(以色列的服役军人每天是可以回家的,战斗部队的士兵在节假日回家必须24小时配枪)。

从特拉维夫沿2#公路向北往阿卡,左边是地中海,右边是卡梅尔山(迦密山)。沿途看到每一棵果树下整齐的布着滴灌和喷灌的管道。巴哈伊花园位于以色列海法。依卡梅尔山而建的巴哈伊花园是巴哈伊教的圣地。巴哈伊教,创立于19世纪伊朗。巴哈伊教是个新的独立宗教。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如今每个大洲建有一“灵曦堂”,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卖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只是由一人朗诵巴哈欧拉的作品。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即使不传教,在世界各地发展也很迅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阿卡古城是一个穆斯林为主的小镇。

这里曾是十字军的圣地首都,如今是美丽的港口城市。

提比利亚


路上途经拿撒勒,圣母玛利亚的家乡。有着当今基督教最神圣的礼拜堂之一——天使报喜堂。


加利利海是以色列的生命之湖。 在游览加利利海的游船上与当地人一起跳舞庆祝国庆纪念日。加利利海也是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冲突重点。在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和谈进程中,叙利亚坚持以色列完全撤出格兰高地直到加利利海。而以色列坚持1923年国际界线,从加利利海的东部划过,在最接近水面的东北部离水面仍有10米的距离,这让叙利亚人放弃对加利利海的权利是不能接受的。而以色列则完成了从加利利海引水到内盖夫沙漠的工程。

以色列有四个犹太人的圣地:耶路撒冷,萨法德,太巴列,西伯伦。萨法德小镇是哈西德派犹太人的居住区,犹太神秘主义的发源地,与昨天去的阿拉伯人居住区阿卡古城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5月2日是以色列国庆日,萨法德小镇的店铺全部关门。没有人没有车的街道营造出一种静默的充满精神力量的安息日的气氛。穿行在山顶小巷中,时不时有音乐从窗户里,门缝中飘出来。闲逛到小镇最高处,看见1948年宣布巴以分治后阿以冲突在警察局墙上留下的弹孔。

清晨终于完成了在加利利湖跑步的心愿。本想去基布兹看看,后来意见不统一就算了。

从加利利海这一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214米)沿着约旦河去往安曼。路上远眺了一下戈兰高地。戈兰高地一直以来是叙利亚和以色列最大的争议,也是以色列在六日战争时占领的叙利亚领土。因为在这块叙利亚的群山上可以俯视以色列领土,并且戈兰高地水资源丰富,约旦河的支流雅尔穆克河流经戈兰高地,加利利海是戈兰高地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以色列人视加利利海为生命水源。所以这是以色列人出于军事安全考虑不想归还的领土。


约旦河是耶稣受洗的地方,也是以约的界河,过了河就是约旦了。曾经因为水源问题,阿拉伯人计划将约旦河两支流改道,阻止流向以色列,以色列人用坦克飞机轰炸拖拉机、工程机械,迫使约旦放弃改道工程。我们的以色列签证和签章都是另纸签,如果签在护照上以后去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是会被拒的,因为以色列的邻居们不承认这个国家。约旦境内有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他们被赶出自己的家园。有的100多岁的老人至今保留着他们家门的钥匙,可是曾经的住宅早已被碾成平地,永远也回不去了。

今日进入了约旦境内。


约旦是在一战后从大叙利亚划分出来的。一战时因为土耳其人战错了队,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又由于英法的势力划分,出现了现今的各个阿拉伯国家。因为法国人统治了叙利亚,英国人作为补偿把伊拉克交给了沙特哈希姆家族的三子费萨尔,又划出了外约旦给了其兄阿卜杜拉。游客能够得以从以色列去约旦,还得感谢被刺的拉宾总理,是他为以色列和叙利亚及埃及、约旦、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作出了突破性的进展。


杰拉什


约旦最北部拥有一座古罗马遗址----杰拉什(Jerash),是约旦境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古罗马城市之一。

从哈德良拱门进去,城内有宙斯神庙,剧院,浴室,列柱大街,比土耳其的以弗所小一个规模。


安曼(Aman)


安曼有19座山丘,安曼古城堡遗址坐落在最高的安曼山上。混乱和喧嚣是约旦人的生活。沿国王公路往南沿约旦河一路南行,与米底巴、卡拉克、塔菲拉、马安,这些劳伦斯曾经和阿拉伯人并肩作战的地方平行而下。看到这里的沙漠,仿佛看到了劳伦斯在这些地方跋涉、游弋、战斗。


佩特拉(Petra)


佩特拉,被称为“玫瑰古城”。佩特拉古城2007年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一座玫瑰色的古城,她的历史占人类历史的一半"------ 培根。

它隐没于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山峡中,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它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并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入夜穿过蜡烛点亮的西克峡谷来到卡兹尼神殿,坐在地上,伴着蜡烛,静静地聆听晚间音乐会,心也沉寂了。

古镇里遇到一家子约旦人,一双老人和6个子女,老大已是怀抱孩子的中年妇女,最小的还抱在手上。未出嫁的女儿蒙着面纱,只露出美丽的大眼睛,做着各种妩媚的动作让我们拍照。这让我们很是惊喜。一般游客是不能对着戴面纱的女人拍照的。

瓦地伦(瓦迪鲁姆Wadi Rum)


瓦迪拉姆沙漠,又名“月谷”,是约旦西南部的一处山谷,著名景点。其名阿拉伯语意为“酒红色山谷”,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戈壁沙漠地带,因其红色砂地在日落时显示出如红酒般颜色而得名。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火星的感觉,因为这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我脑海里想到的是劳伦斯带领费萨尔的阿拉伯起义军从亚喀巴骑着骆驼去炸毁汉志铁路的地方。不过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里是劳伦斯说服霍威塔部落的酋长奥达去攻打亚喀巴的主要场景。也是《火星救援》、《木乃依复活》、《变形金刚》的取景地。

晚上住在沙漠帐篷里,有繁星篝火陪伴。贝都因人从沙堆里烤出的羊排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羊肉。


埃拉特(Eilat)


从佩特拉到亚喀巴看见一条小铁路,不知道是不是汉志铁路。出了约旦进入以色列国境就是埃拉特(Eilat)了。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埃拉特港。西奈战役后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重新开放了埃拉特港,打通了以色列经红海到达印度洋或地中海的航线。在约旦人控制着亚喀巴湾(Al-ʻAqabah)的情况下,埃拉特港对以色列来说就至关重要了。以色列曾经宣称,埃及人一旦关闭蒂朗海峡就意味着对以色列宣战。

今天是安息日,大街上没有人和车,商铺闭店,人们都跑到海边晒太阳游泳了。亚喀巴湾的海水水温常年25度,抵挡不住海水的诱惑,放下行李就跃入海中。对面就是约旦和沙特,过了塔巴口岸就是西奈半岛了。在四国交界的海域游泳,这种体验太值了。

马萨达(Masada)


清晨迎着阳光跑向西奈,跑向红海。以色列导游告诉我红海Red Sea其实是英国人对Reed Sea的误读。从埃拉特向北穿越内盖夫沙漠。本.古里安曾提出:向沙漠进军。路旁的沙漠地带冬季全部种上蔬菜,93%用于出口。

马萨达(Masada)是犹太人的圣地,是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最后堡垒。也是以色列的精神所在。

死海

“所有人的眼泪都流到土地上,都汇集到死海”。一条淡水河流到这里没有了奔向大海的力量,盐分沉积,最终含盐量达到了33%。

到了死海——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咸水湖(-429米)——一定要漂浮,一定要带张报纸,一定要照张在海上漂着装模作样读报纸的相片。带去的扬子晚报试漂时已被浸湿,经过几次失败终于掌握了漂的技巧,已能轻松读报。


杰里科


杰里科位于约旦河西岸,是1967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占领的地方。也是巴解组织与以色人的谈判的争议地之一。巴解组织要求以色列人撤出杰里科,第二次奥斯陆协议杰里科分成两个区,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由巴勒斯坦人控制,另一部分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共同控制。


路过西岸杰里科去了犹太人的定居点耶利哥,铁丝网将定居点从巴控区分开。这里只有不到一百名犹太人。杰里科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我理解的定居点的意义就是一点点蚕食土地。


耶路撒冷(Jerusalem)


终于来到了圣城耶路撒冷(Jerusalem)。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城,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它的墙垣承载着以宗教的名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大卫和法老,西拿基立和尼布甲尼撒,托勒密和尼禄,提多和布永的戈弗雷的十字军,帖木尔和萨拉丁的撒拉森人都曾在此排兵布阵、烧杀抢掠。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外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旧城和约旦河西部大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但是,除了美国以外没几个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大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在犹太教的精神中心——哭墙(Wailing Wall),穿黑色外套的正统犹太人,晃动着身体,应和着他们古老祈祷词的唱歌般的旋律,永远地守卫着既光荣又哀伤的历史。石墙的缝隙里塞满了纸条和便签,表达对上帝的忠诚和对自我的救赎。

本—古里安曾提议拆除旧城城墙,理由是它们出自奥斯曼苏丹而不是犹太人之手。虽然政府立刻拒绝了这些建议,但还是用推土机夷平了面向哭墙200座巴勒斯坦人的房屋,建了广场。

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建造在传说中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山头。传说耶稣被害前,就是沿着“受难之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的。这个圣地就是当初欧洲民众狂热参与的十字军的目标。

圆顶清真寺 (The Dome of the Rock)里面有一块灰色岩石,就是古时候的摩利亚山。那块岩石上有淡淡的印迹,虔诚的穆斯林认为那是天使哲布里勒的手印,天使将这块岩石带到人间,让先知穆罕默德在那天晚上乘白马从这块岩石上登霄。据说穆罕默德到了七重天见到了真主,真主指示说今后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须礼拜五十次。后来穆罕穆德连续九次讨价还价求真主减少礼拜次数,直至减到一日五拜。


在六日战争时占领耶路撒冷催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以色列军队来到耶路撒冷哭墙边,国防军大拉比看到了确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的一个难得机会,建议“在奥马尔清真寺(圆顶石拱清真寺)下放100公斤炸药,这样我们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它。”幸好中央军区司令拒绝了他。

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 是穆罕默德一夜之间从麦加禁寺夜行到耶路撒冷登宵的地方,也叫远寺。狭义的阿克萨清真寺是灰顶,而不是多数人和媒体说的金项哦。


而阿克萨清真寺的管理权应该是约旦国王。2000年作为反对党领袖沙龙对圣殿山也就是阿克萨清真寺作了一次访问。企图借访问提升自己在利库德集团内的支持率。结果引起了巴勒斯坦人的严重骚乱,蔓延到了耶路撒冷和所占领土的其他地方。2009年以色列在阿克萨清真寺下面的通道进行考古,以证实阿克萨清真寺地下原是犹太人祖先所罗门皇帝建造的犹太神庙,他们称阿克萨为“圣殿山”。这引发了阿拉伯的的抗议。

大屠杀纪念馆内,圆形墙上记录着二战时期每一个被屠杀的犹太人。


大卫王宾馆(King David Hotel)。1946年7月,以色列的恐怖组织伊尔贡炸毁了宾馆的一幢大楼,90个阿拉伯人、犹太人和英国人丧生。他们为追求一个完整的犹太国家,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英国人都是他们谋杀的目标。后来的以色列总理贝京就曾是伊尔贡的领袖,但后来因签署埃以和平条约,他和萨达特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


雅法门(Jaffa Gate),门上的阿语、英语、希伯来语的标识顺序和大小,显示了统治者的身份变化。德皇曾经从这里进入,伊尔贡曾经在这里的车站丢放炸弹,造成17人死亡。

橄榄山


车子一开上橄榄山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立刻认出了那个弯,那个哈达萨医院,在1948年的冲突中阿拉伯人伏击犹太人的一个地方,由于英国人迟迟不干预,双方死伤惨重。

去耶胡达集市感受传统犹太人的日常生活。

导游不建议我们去老城的大马士革门,一个月前这里就发生了恐怖袭击。我还是带着同伴找到了大马士革门。一到大马士革门附近,安保立刻严格起来,戒备森严。

大马士革门是旧城里最漂亮的一个门,因为坐落在穆斯林区,也是最易发生恐怖袭击的一个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居住区与犹太人区就象是两个世界。一个是脏乱的贫民窟,一个是欧洲的现代化城市。那是因为以色列政府不愿花更多的财政改造阿拉伯区。穿过迷踪一样的穆斯林区,找到了位于狮门附近的苦路第一站,沿着耶稣背负十字架走过的苦路十四站,到达圣墓教堂,只是我不是基督徒,没有象那些虔诚的信徒一样有眼泪,有悲恸,有祈祷,但能感受到救赎的力量。

在耶路撒冷这座老城的屋顶上,环绕着教堂钟楼的风琴、宣礼塔的热切召唤,以及犹太会堂的羊角号,让耶路撒冷去做无尽的祈祷。

伯利恒


伯利恒,耶酥诞生的马槽就在这里。现在由巴勒斯坦管理行政。

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伯利恒,1995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达成自治协议,伯利恒回归巴勒斯坦。现在伯利恒的行政管理事务由巴勒斯坦负责,但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所有进出通道。耶路撒冷和巴控区的伯利恒之间,有很高的隔离墙,墙上有电网。

特拉维夫


从耶路撒冷坐车去特拉维夫。这条路虽然只有65公里,却曾是耶路撒冷的生命线。

早期一批犹太裔人士不愿居住雅法市内昂贵的阿拉伯社区,而在雅法的北郊,现在特拉维夫南部兴建住宅。后来犹太复国大会批准货款给一家私人开发公司,在雅法城外的沙丘上建造了第一个花园城区,这就是今天的特拉维夫。它逐渐发展成为纯犹太人的城市。

印象中的特拉维夫就是一个经常被阿拉伯人报复的城市。公共汽车爆炸、自杀式袭击,是个冲突不断的城市。而现在的特拉维夫已经是一个开放,现代,艺术气息浓厚的花园城市。特别是雅法,一个美丽的有艺术气息的艺术家小镇。


根据1947年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裔国家和一个阿拉伯裔国家。拥有23万人口的特拉维夫成为犹太国的一部分,而拥有10万人口的雅法(其中有3万犹太裔)被划为阿拉伯裔国家的一块飞地。这一计划遭到阿拉伯人的抵制,于是暴力活动迅速升级,1948年4月,犹太裔开始了对雅法的进攻,许多阿拉伯裔通过海路逃离雅法,到5月14日雅法被攻陷时,该城的7万名阿拉伯裔居民中只有4100人还留在那里。特拉维夫和雅法合并,成立了特拉维夫-雅法市。

11天的以约之行就要结束了。今天的以色列的边界早已比联合国分治划分时的边界扩大了数倍。按照本-古里安的说法:阿拉伯人的每一次攻击就是帮我们的忙。因为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国家的生存将依靠武力,而不是联合国决议。

我对以色列人充满敬意,他们以坚韧和不曲争取了民族的归属感,在周边满是敌意的国家中间夹缝中生存下来。为世界物理、医学、金融、娱乐、农业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但是出于对自身的生存压力和土地的占领,又赶走阿拉伯人原本生活的好好的家园,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已经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象《我的应许之地》的作者阿里·沙维特说的:“他们做了肮脏龌龊的工作,但令我的同胞、我自己、我的儿女可以生活。”


虽说以色列与周边的邻居为实现和平的谈判从1977年以色列与埃及的接触开始已进行了30多年,历经了贝京、佩雷斯、拉宾、内塔尼亚胡、巴拉克、沙龙等多位总理,并且今天也还在持续着。西奈已还给了埃及,加沙问题由于涉及耶路撒冷圣地的控制权,所以与巴勒斯坦的谈判是最复杂的谈判,尚无结果;戈兰高地也不知何时归还,约旦河西岸涉及水源问题边界划分也终未谈拢,但毕竟可以坐下来谈了。


尽管也签署了各种和平协议,但从建国伊始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埋下的矛盾不是那么容易平复的,协议不停地被破坏,又重新开启谈判。到今天各种冲突、恐怖袭击还是时有发生。在特朗普上台后以色列仍在东耶路撒冷扩建定居点。2016年年底以色列因不满联合国关于东耶路撒冷定居点的决议,内塔尼亚胡宣布与12国包括中国在内暂停外交工作关系。


希望在历史的进程中,民族矛盾能够慢慢和解,智慧的政治家们能找出平衡的方法,让这个半岛不再有战争。但是除了巴以问题还有叙利亚问题,伊斯兰国问题,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问题,这个让人头痛的中东。总是打个不停。我期盼着能去伊朗、伊拉克再见美索不达米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