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凋敝的实体经济,这才是中国经济最难的高考题!

2017-06-11 价值线

来源|JIC投资观察 (ID : JICTIMES )

作者|文玉春

编辑|价值线  小精






实体经济难



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


一方面,中央高层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4月底,习近平两度谈及实体经济: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广西调研)


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政治局学习)


另一方面,金融空转,房地产严重金融化,实体企业ROE被金融泡沫(含房价泡沫)严重挤出。一业繁荣,万业凋敝,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写照。


实体经济难,正成为当下许多企业的呼声。到底难在哪里?





投资回报率下降。2012年以来,许多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在负数区域运行,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6%左右,而房地产、金融服务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基本在20%左右。这导致了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投资强度减弱,投资动力不足。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不论是传统产业领域,还是新兴产业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区域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尤其以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比如,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不足6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制造业企业,在较长一段时期里要经历一个痛苦的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的过程,如不能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效益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必然堪忧。


面临“失血”风险。大量资本脱实入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企业最大的难题。



产业竞争力衰退。整体来看,我国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大部分制造企业仍遵循“薄利多销”的生产销售模式,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升,环境约束逐步加强。传统比较优势不断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受阻,这是我国实体经济困境的典型表现。


现在有一种观点几乎成了共识:虚拟经济蚕食、挤压、摧毁了实体经济。譬如认为,大量钱进入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和股票等资本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资金抽离实体部门,让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应该承认,资产炒作、高房价对实体经济有负作用,但并不是高房价毁灭了实体经济。资本天生就具有逐利性,是因为实体经济无利可图,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资金才会逃离跑到楼市里,而不是资金流入楼市形成了对实体的碾压。


所以,应该说资金脱实向虚是果而不是因,实体经济融资“失血”成必然。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几年实体经济确实困难。正如社会上流传,“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



从宏观层面看,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走过了“供小于求”和“低成本优势”的阶段,一旦企业创新能力不能跟上实体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商品供应太多、产能过剩、价格恶性竞争,此时再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增加产量,岂不是送死吗?不得已,资金才去寻找其它的高收益行业。


而从微观层面来说,实体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高。两组数据可见一斑——


我国95%的高档数控系统、85%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0%是外商投资企业产品。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到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40%-50%。



此外,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和能力受到严重挤压:一方面,实体经济处境困难,对资本缺少吸引力,创新资金来源不足;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追逐短期利益,难以突破转型瓶颈。


重振实体经济之路该如何走?


首先,推动消费升级。立足于现有生产和供给,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带来的品质提升需求。


一方面,以制造业为主战场,瞄准国内市场需求升级变动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注重通过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激发制造业的新动能,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传统产业。


另一方面,加强标准和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打造“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其次,释放闲置资源。解决国企产能过剩,淘汰僵尸企业,推动实体经济企业持续复苏和振兴。


推进国企兼并重组,鼓励有能力的国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过剩产能的国际转移与优化布局;传统产业是去产能的重点,可以通过征收排污税提高环保成本,利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


最后,增加制度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总需求管理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财税手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税费负担,增加实体投资利润。同时金融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遏制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降低企业贷款门槛。


从顶层设计谋划资源环境、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影响和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发挥市场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通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推进多层次协同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