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邵宇:30年货币翻了300倍!干啥能跑赢印钞机?(笨鸟投资)

2017-09-11 邵宇 价值线

来源|财经生活家、21世纪财经搜索

作者|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编辑|价值线  张海荣 



近日,在某沙龙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邵宇抛出来一个有趣话题:哪些投资能够跑赢印钞机?


他分析指出,从现有数据来看,1985年-2017年M2(广义货币)翻了303倍,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


那么,在货币泛滥下,谁能跑赢印钞机?或者是无人战胜印钞机?






他的主要观点:


如果不能为财富增值、保值,每年增长21%,并且持续30年,你的钱就贬值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流动性的增长速度。


过去三十年里头只有配置两类核心资产,第一加了杠杆核心区域的核心地产,第二极少数的科技型、前沿型、成长型的股票,否则是搞不定这台印钞机的。


老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新的三架马车分别是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升级以及一路一带所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以下是邵宇先生此前在公开场合的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刚才听了前面这么多的颁奖,大家感谢了非常多的人,有感谢消费者的,有感谢投资人的,有感谢员工的,有感谢监管者的,但我觉得大家好像忘记了感谢一件事,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印钞机。




不能每年增长21%,你的钱就贬值了





这张图非常重要,它告诉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我们的M2,也就是广义的购买力,简单来说就是印钞,它对应的是那根红色的线,对应的是左边这张轴,从1986年开始有这个数据到2016年一共印了280倍左右的钞票。


什么概念?也就是如果1986年你有1万块钱,你是万元户,现在相当于你的等值财富是280万元左右,每年年化增长是21%,并且持续30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不能为财富增值、保值,每年增长21%,并且持续30年,你的钱就贬值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流动性的增长速度。


在这过程中可以做个比照,也就是GDP增长速度。中国奇迹,非常了不起,实体财富从1986年到现在每年增长大概16%左右,16%是名义GDP,也就是有10%左右的实际GDP再加上每年5%—6%左右的通胀,所以是16%,它对应的是那根蓝色的线,这就是被称之为中国奇迹的来源。


我们看到美轮美奂的基础设施,大家穿的、用的,包括这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属于这个类别的。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每年21%的钱印出来了,实际需求增长16%的话,多出来的钱到哪里去了?





如何跑赢“印钞机”





这张图更加重要,据说这张图一方面引发了对房地产的这一轮抢购,另外引发了对于科技股、创新股无穷憧憬。这张图是把刚才M2那张图做了累加,也就是把每年供应的货币堆到一块。做投资要有参照性,有基准,你的基准是什么?你的基准是CPI吗?CPI占收入多少?大部分钱还是放在财富增值和投资领域。这根蓝色的线,就是M2,我们称之为洪荒之力,所有人的努力奋斗,不管是做公司的、做投资的、做投机的、做配置的,都在跟这根线搏斗。也就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极少数的成功投资或者资产,能够跑赢这台印钞机。是谁呢?这里给大家做一点分享。


第一是非常出名的中国传统的瑰宝:冬虫夏草。从有数据的1990年开始到最高峰2013年,3500根的冬虫夏草从大概每斤150块钱一口气涨到21万,非常了不起。当然你要做年化,放到30年里面做比较,增长率是22%,印钞速度只有21%,而增值速度是22%,你就赢了。当然大家都知道,冬虫夏草有一个缺点,不能买一大堆放在家里,如果你都吃了也就升天了,它不耐储藏。


第二,就是上海的车牌。上海车牌2001年第一次进入标准市场化拍卖过程,这个过程中当年12月份拍出了宇宙最低价,一张车牌100块钱,最新成交价应该是86400块钱,也就是从2001年到最新大概涨了800倍。800倍要做年化,它的收益率是25%,打败印钞机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也知道,现在你肯定也没有办法买一堆车牌屯在家里,因为这是被禁止的。


另外我们看股票市场,也就是那根黄色的线,当然这里有很多上市公司,你问问自己市值的增长。黄色的线代表腾讯,亚洲目前第二大市值公司,在它2004年上市价格是4.5元,这是二级市场的良心之作,到15年最高涨到800多块钱,也就是说,从04年到15年12年时间涨了190多倍。年化以后接近20%,注意我这个年化是30年的年化,不是这12年年化。但是有一个很不幸的消息,马化腾先生自己在6.5元的时候抛了很多。极少数高速成长的股票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当然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不能光看二级市场,因为在二级市场上以炒股为生,做到年化21%的收益并且持续30年,目前活着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巴菲特先生。


现在转向那根红色的线,也就是房子,大家都关心房子怎么样。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真正有市场化的房地产是从1998年开始,所以我们样本很短,从99年到现在。红色的线记录的是上海四个核心区域房价走势,大概是静安、卢湾、黄浦和徐汇。什么叫样本数据呢?就是这套房2001年卖什么价钱现在卖什么价钱,大数上看是20年20倍。但是上海不光有这四个区域,还有更加远一点的区域。其实房价疯涨也就是过去十年,大概十年10倍,这是平均房价涨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平均房价涨幅。年化以后怎么样呢?年化到30年以后一点都不性感,年化以后每年收益是6%而已,每年印钞速度是21%,可是房子只有6%。


但是请大家注意,做生意的都清楚,因为买房子的正常人都是加了杠杆的。如果你用现金去买就傻了,因为收益只有6%而已,如果加了杠杆的话,首付两成就是5倍杠杆,最后结果是30%,在扣减付给银行的利息6―7%左右,就在23%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经久不衰永远不败的道理。


当然可以尝试其他的策略,可以配置理财、配置黄金、配置其他的东西。但根据我们的样本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十年里头只有配置两类核心资产,第一加了杠杆核心区域的核心地产,第二极少数的科技型、前沿型、成长型的股票,否则是跑不赢这台印钞机的。


大家马上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规律只是适用于中国还是放置四海皆准?第二个问题,过去三十年里头是这样,未来十年是不是也是这样?我可以告诉大家,对于这两个答案我们现在都是YES。


我看了一下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只有宗庆后等不多的一两个是做实业的,其他就是王健林、马云、马化腾等等这些人。世界前十名富豪不一样,加了两个人,第一是ZARA的老板,卖衣服的,还有一个是墨西哥电信大亨,其他人还是比尔盖茨、巴菲特,facebook老板、google的老板,可预见的未来10年,这个世界可能没有太大变化,大家仍需努力。




中国未来的机会在哪?





再回到中国。最新数据都已经稳住了,大家开玩笑说中国2016最后三季度GDP增长都是6.7%、6.7%、6.7%,像心电图不跳了一样,但里面暗流涌动,有很多内容。


现在有新的三架马车,老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新的三架马车分别是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升级以及一路一带所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



什么叫深度城市化呢?大家看这张图,刚才一开始放的是核心城市的排行榜,那里靠谱的城市都在五年前我们给出的这张未来中国经济地理核心地图上了,在这里做投资都是能赚到钱或者有未来的,其他地方就别去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未来会更加集约。包括它的房价。


中国有600多个城市,但这次被限购或者涨的城市也就是25个,只有25个涨并且限购的话不是泡沫,实际上大家在用资金投票而已,这是靠谱的,大家都涨才是泡沫。现在政策调控是宁杀错也不放过,短期这是对的,并且汇率上要加强资本管制,把资本流出通道都关闭,也都成为现实了。但是中长期来看,这么多人口来到城市里面,当然需要消费的升级,需要更多的消费品牌化或者公共服务,这里头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非常棒。


还有一个是新全球化,中国正以自己地缘为核心向周边展开,包括一路一带,包括中国和全世界的交易,这样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品牌和供应链。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未来增长的格局。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现在提到的供给。供给是六个新的要素,我们称之为六新供给,分别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组织和新制度。


我特别想提到的一点是新的宏观调控。我们老在质疑两点,第一点是以前的宏观调控就是刺激、放水、印钞,我可以告诉大家两个消息,第一放水可能明显减慢,甚至全球流动性已经进入到拐点,其实央行已经很明确地通过收短放长的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利率,现在需要温和的释放方式,关键是这些银行界大佬们能不能听进去。


第二,再给大家一个数字,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一共是600万,中国劳动力一共是7.5亿,而这600万占据了大量的财富。这些人在美国的占比都没有这么高,变化正在发生。


从我们的表述来看,我们用了中国式的杠杆乾坤大挪移,中国居民杠杆比较低,但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国企杠杆比较高,现在这些杠杆开始了移动。大家都说去杠杆,其实没有去杠杆,主要是杠杆的移动。


经过这一轮腾挪以后,国家本来想尝试的,比如解决一部分国资向民资来嫁接的去杠杆的方式,以及通过PPP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实现政府向居民转移的杠杆,以及大规模的并购转向新型行业杠杆迁移的动作都已经开始。


但这里面有一点很有趣,因为在两年前提出这个杠杆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我们没有预见到,就是民间资本有一种巨大的冲击力或者是政策博弈的情绪。


什么概念?我们看一下最新数字就知道,现在M1,M1就是活期存款加上现金,M1增速是24%,你拿这么多活期存款干吗呢?因为M2只有11%,你囤积了大量现金和准现金,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存在着政策博弈。


举个例子,我们本来要搞一个改革牛,结果变成了杠杆熊;本来我们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消解煤炭跟钢铁的产能,结果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期货疯涨)。这就意味着现在的政策制定跟市场博弈变得非常困难,在未来这种情况可能继续下去。所以如果你不是对冲基金,跟不上这个速度,那就配置在你的核心资产上就可以了。


另外,商业银行往投行转移无非就是把融资成本降下来,为实体经济输送更多的弹药。同时包括SDR等一系列的国际化使得债务向海外进行延伸,让老外来买一部分单,但因为汇率的问题目前被暂停了。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变得非常困难。


接下来这五年尤其重要,整个杠杆迁移的过程就像走在刀锋边缘一样,稍微走边缘一点就会掉下去,会出现2015年股灾那一轮的风险。那我们怎么办?未来五年里,如果干得好我们就是欧美,干得差我们就是拉美,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句玩笑了。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大约8000美金而已,如果还能按照现在的速度大概每年增长7%,到了2020年左右人均GDP将达到12000美金左右,12000美金在经济学术语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做高收入之墙,翻过这个墙的都是发达国家,就是所谓欧美。而从8000美金到10000美金到12000美金这个过程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二战之后有很多国家对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发动了冲锋,最后成功的成为了发达经济体,大型经济体成功的只有一个也就是日本。


这个过程里面有很大的风险,也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你应该在新的需求、新的供给以及新的宏观调控里面找到新一轮快速成长的机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