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从折腾到不折腾,正在悄然发生!

价值线 2023-12-14



  来源 | MeetFun米饭说 



近日,北京地铁又将拼音改回英文了,一个小小的站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反映了政策的改变,从折腾到不折腾。
虽然现在北京地铁的标识,还没有完全改过来,看起来像牛皮癣一样。但满目苍夷的样子,讲述着北京地铁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的折腾到不折腾。
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京城的很多路标有了英文标识,这也被看作是北京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小小的“标志”!但在2021年,北京地铁率先将标识中的英文一举拿下,换成了汉语拼音。
不知道老外到北京来,看着“wei gong cun zhan","guojijichang",会觉又怎样的感觉,晕头转向是一定的。在中文汉字下面标注英语,是为了让外国人不迷路,但在汉字下面标注拼音,不但外国人找不到北,中国人觉得更尴尬,这是要把认识汉字的中国人当弱智了。
一个国际机场,用“guojijichang"标注,这是把人都丢到了世界上。
地铁站里的出口,竟然是“chukou",即使是中国人,也没有人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民大学的站牌,虽然也改成了拼音,但还在倔强的保留着英语。
对于这种翻译方式,网友们精准点评:中国人不需要,外国人不明白。
很多城市也开始步入北京的后尘,开始去英语化。
很多官媒和自媒体看到这种去英语华,瞬间高潮了,意气风发地说:这一去英文标志的做法,就跟我们的教育领域要弱化英语教学一样,也是大国文化自信的一大标志!
中国越来重视文化自信,这当然是好事,但这种所谓的“文化自信,以唯我族文化最先最优,以否定世界文化为前提的思维,并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文化自闭的表现,一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心态。
除了北京地铁对英文标识下手之外,其他领域也搞得“如火如荼”。
比如十几年前就曾经试图取消NBA的叫法,推行“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盟”的称呼,简称“美职篮”。
广电总局要求限制广播影视机构使用外语缩写,但中央电视台一直用“CCTV”挂在电视屏幕的右上角。
近几年,高考不再考英语、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传闻、建议不绝于耳。
这些叫嚣取消英语的人自己不想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然后也想用布蒙住别人的眼睛,也不允许别人看。他们觉得取消英语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却不知道这是夜郎自大的愚蠢。
看看下面这些图,凭直觉说,是不是更像“文化自信”呢?美国总统拜登夫妇出席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拜登夫人吉尔还穿上了中国传统服装旗袍来和亚裔人一起过春节,不光总统夫人穿旗袍,还有很多美国人穿旗袍来庆祝春节。什么叫文化自信?这才叫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并且美国将春节定为了可以放假的节日,这是何等的气量和度量,这是何等的格局和手笔?

拜登夫妇与嘉宾握手。

拜登夫妇和嘉宾们观看採云醒狮团的舞狮表演。

拜登与舞狮表演者互动。

拜登夫人吉尔在农历新年招待会上讲话。

拜登在农历新年招待会上讲话。

拜登与嘉宾们合影。

真正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靠这些小动作,即使要找点民族自信,那为何要用汉语拼音,因为拼音本来也是拉丁文字的舶来品,与英文有什么区别?
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标识牌,直接标注的是汉字,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如今北京地铁的英语又改回来了,姑且算是“纠正”吧,北京,从折腾到不折腾,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这种从“折腾”到“不折腾”的改变,也在各各领域悄然的发生着。
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互联网上56%的语言是英语,只有3%的语言是汉语,中国要想融入世界,需要的是进一步的普及英语。
去英语化,只会让中国走向自闭,北京地铁过去一年的“折腾”到“不折腾”,正在悄然的释放着中国继续开放的信号,新的一轮英语学习热即将在中国开始。
在教育领域的去英语化的“纠错”也正在悄然的发生,允许孩子学习英语,鼓励孩子学习英语,用英语去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去学习世界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是中国教育的未来!
北京,从折腾到不折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希望各个方面都能回归到不折腾。既然有缘读到这里,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遇见,麻烦你点个关注吧!谢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