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牛皮背后的终极密码
大家好,我是西坡,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
今天为什么要做这个自我介绍呢?因为从我老家到曹县,只有183公里,两个半小时车程。
毫不夸张地说,我家处于曹县都市圈核心区域。要知道,从上海到合肥接近500公里,合肥还是长三角副中心呢。
回首我的前半生,先是北漂十年,然后南下定居苏州。完全是舍近求远、南辕北辙。进错了庙门,拜错了菩萨。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诗酒趁年华,曹县我来了。
言归正传。为什么曹县会爆红出圈?密码藏在普通话里。不光是曹县,赵本山、春晚、相声、脱口秀、短视频,它们的密码都藏在普通话里。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
你有没有好奇过,历史上一直是南方比北方发达,为什么普通话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
如果你只想到北京在明清以来都是首都,那还是太浅了。别忘了,南方也有大片地区也说官话,官话本质就是北方话。比如这几年出现了不少西南官话的影视作品,它们能够流行传播的基础就是大家都说北方话。
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北方一直具有语言优势。我没精确统计过,但总体印象是,互联网企业家里南方人居多,而网红北方人占压倒性优势。
从历史上来看,语言主要是政治的产物,而不是经济的产物。
北方征服南方,是中国历史的主基调。
秦王扫六合,那时候只有楚国算是南方国家。
楚汉之争,两个苏北人打架,刘邦团队是苏北管理层(丰沛集团)+关中铁军,项羽是自己+江东子弟。到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故事就不用说了。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隋唐依旧是北方统一南方。元、清就更不用说了。
好不容易出现过两次北伐胜利,但每次都继之以北方的反征服。一次是朱元璋北伐,随后是朱棣南征。一次是蒋介石北伐,随后是百万雄师过大江。
北方人也不用骄傲。鲁迅先生说过:
「北人的卑视南人,已经是一种传统。这也并非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我想,那大原因,是在历来的侵入者多从北方来,先征服中国之北部,又携了北人南征,所以南人在北人的眼中,也是被征服者。」
鲁迅先生虽然没有申明「利益相关,我是南方人」,但他的议论是公允的。
事实上,北方征服南方,不是东亚独有的现象。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南方人创造文明,北方人就征服它、毁灭它、借鉴它、传播它:这是对历史的一个概括。」他讲的是欧洲历史。罗马帝国毁于北方蛮族和维京海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历史上的战争,通常都是从北向南打更顺利一些。这与地理、气候大概是相关的。
北方环境更恶劣,生活条件更艰苦,人对纪律与痛苦的承受能力就会更高。而南方物产丰富,生存更简单,人就容易安逸、散漫、自行其是。这样的人,是很难被发动起来从事征服事业的。
比如在欧洲,北欧人被视作「冒险者、勇敢的战士和纪律严明的人」,地中海居民则被视作「性情多变无常、懒惰的」。你可以想想二战中的德国与意大利。
回到曹县。北方人搞的土味视频容易出圈传播,背后可能也有相似的因素。
北方方言更接近普通话,北方主播操着带浓重乡音的普通话,甚至直接说方言,其他地方的人也基本能听得懂。
而另一方面,北方人似乎直到今天都比南方人更团结,因为北方人之间的语言、生活习惯更趋同。
比如一个常熟人遇到外地朋友,会先讲自己是常熟人,而不会主动说自己是苏州人,更不会说自己是江苏人。
而我一个山东人,在上海假如遇到一个东北人、河南人、河北人、陕西人、甘肃人,都会感觉像半个老乡。
江浙沪虽说是富甲天下的包邮区,但内部其实是四分五裂的,吴语可以说是最不能打的一种方言了,「十里不同音」,甚至隔着一条河就互相听不懂了。粤语的流行,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正是北方话独孤求败的时候。
吊诡的现象出现了。经济上,南方领先北方,差距甚至有扩大的趋势。文化上,北方似乎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逆向同化」。
前两天在上海跟朋友聊天,朋友说,上海现在越来越「包容」了,因为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作为一个身在南方的北方人,绝对没有挑起地域斗争的意图。而且我一向赞同,参差多态才是幸福之源。
关于如何应对南北方的差异,鲁迅先生早就给我们开过药方:
「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谓“贵”,不过是当时的成功,在现在,那就是做成有益的事业了。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小小的自新之路。」
要做成有益的事业,机灵与厚重缺一不可,南人与北人大可不必互相鄙视。曹县与上海,都是中国潮流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