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为什么被国男集体抵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修明札记 Author 修明1644
★成为修明札记资深读者:点击上方「修明札记」→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杨笠在京东被抵制的消息在网上炸了,我的朋友圈、微信群很多人都在讨论,今天我也来聊聊,但我不会从女权、男权的角度去写,这种意识形态的撕逼一点意义没有,我会从中国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聊聊国男为什么破防。
在进入正题前,先聊下杨笠的困境。
很多人说杨笠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我觉得未必,脱口秀是杨笠的工作,杨笠要想出位,必须要蹭网上的热点,她不想她的团队也得逼她蹭,她自己的观点并不重要。演员最害怕的就是默默无闻,杨笠说些过头话引起关注,我倒觉得无可厚非,这只是一种生存策略。
有太多人,公众形象和私下形象不符,远的不说,就说司马南和陈平两位老师,网上说的和私下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脱口秀中的杨笠只是一个被有意塑造的人设。
但杨笠显然低估了自己“出圈”的程度,没料到自己已被广大国男塑造成“敌视男人”、“收了境外势力资助”的女权主义头子,他们将生活中所有的不顺都发泄在杨笠这个靶子上,杨笠到哪,他们就追到哪。
人最怕被定义,一旦被定义,就很难走出来。比如哈里斯为什么支持率上不去,就是很多选民对她2019年的表现念念不忘,认为她本质是一个极左,即使哈里斯不断往中间派靠拢,担任检察官期间也曾严厉对待非法移民,但公众只会记住你出圈的那一刻。
现在的杨笠,也是骑虎难下了,她得罪了社会中最卑微、最脆弱、最敏感的一群人,他们除了仅有的一点自尊已经一无所有。
要说杨笠的错,就是她不该接京东的广告,京东作为一个直男用户主导的平台,怎么会容忍杨笠呢。她不如一条路走到底,还能赢得女性群体的绝对拥护。
说完杨笠,进入正题,聊聊我们社会中最卑微、最脆弱、最敏感的中低层国男们。
杨笠的视频,我完整看了,确实说的更像是中低层男性,而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男性。尤其是“长得奇形怪状敢上舞台,不去整容”、“考了40分在班内炫耀”、“普通且自信”、“小脑瓜里不知道想什么”几个细节,呈现的完全是一个外貌不出众、学习成绩差还满不在乎的普通人形象,就似鲁迅作品中的孔乙己或阿Q。
这里就犯了脱口秀的一个大忌,调侃强者但不要调侃弱者,在美国,脱口秀可以随便调侃大人物,但不能随便调侃黑人、残疾人、女性等弱势群体,除非演出者自己也是该群体的一员。
这个原则很好理解,一是符合锄强扶弱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强势的一方往往更加宽容,不会在意别人的三言两语。
那些真正掌握权力和财富、不断潜规则女性的中年油腻男,要么不关注杨笠,要么听到也一笑了之,就算对她不满,也不会抽出一个小时和杨笠对线,毕竟他们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就连杨笠自己都说“只有成功的男人才不会破防”,这说明她也隐约意识到普通男性的弱势地位,认识到他们的激烈反应是不成功的表现。或许会有人说,“普通男性并不弱”,但首先弱势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也受该群体的主观认知和与其他群体比较的影响。
而客观讲,在中国传统父权制社会中,普通男性确实居于弱势甚至悲惨的境地。
传统价值观对男性在世俗成就上的要求高于女性。社会给男性的压力远大于女性。
父母对女儿的期盼是:“不用太出众、收入太高,有个好学历嫁个好人家就可以了。““女孩子不要去外面闯荡,在家附近找个稳定工作就可以了。”包括女生在高中时选文科更多,大学时选师范更多,都是父母和社会规训的结果,它侧面反映社会对女性物质上的成功要求并不高。
相对于女儿“赚大钱,当大官”,父母更希望她平平安安,尽早结婚生子,人们都认为做大事是男人的责任。
听起来,这个社会规则对男性很有利,但我们要知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非常难的,能达到丈母娘和父母要求的男性少之又少,可能不会超过男性人口的20%。如果以进入体制内,获得编制为标准,则只占男性就业人口的5%左右。
大部分男性,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社会对他的要求,终其一生都要遭受别人的白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做普通人就代表失败,对男性尤为如此。
在古代,这一逻辑体现得更为严酷,一份对19世纪末中国村庄的调查显示,70%的男性会绝嗣,今天的大部分人,是100多年前,前30%男性的后代。
在父权文化中,如果女性要反抗父权,自然要付出极高的代价,但如果女性顺服父权,大多数可以得到一个兜底的保障,虽然过得不好但总能过下去。
男性的处境要极端的多,如果反抗父权,一样会遭受代价,即使顺服父权,大部分男性仍会是失败者,被社会主流抛弃,沦为农村里的老光棍,父权社会的好处,只集中在前10%的男性身上。
普通男相比女性的优越感是“自己可能成为那10%”,但实际总是那剩下的90%。
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何普通男性会有杨笠说的诸多奇怪的症状,这不是因为他们自信,而恰恰因为他们自卑,他们的精神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已经到了需要假装傲慢才能证明自己价值的程度。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讲求“枪打出头鸟”,奉行的是低调、谦逊的文化,中国家长很少鼓励孩子要自信,大多数家庭只会教育孩子谨小慎微。普通人过度自信甚至傲慢是被中国文化不容的存在。
“考了40分到处炫耀”“向女性吹嘘自己的成就““讲一些女性听不懂的东西”不是自信,而是极端绝望和无奈的表现,“不要脸“的背后其实是心理的极端脆弱。
正如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仍然嘴不饶人,天天搞精神胜利法,被赵太爷打了还能炫耀是和赵太爷扯上了关系,被人羞辱就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被其他人欺负了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还有孔乙己,被人抓住偷书也要说“读书人的事能说是偷吗,是窃书”。我们看起来很可笑,但代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主人公的处境,更会觉得他们可怜。
今天和朋友讨论,他就说女性的社会化程度是更低的,因为长期社会规训的原因,很多女性对中国社会几乎一无所知,而男性即使学历再低,至少也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帝王将相故事的影响,多少懂得一些。
在面对中国独有的问题时,受过教育的青年女性很难从经验去判断,只能拿西方左派的舶来品去强行解释,最后导致理解越来越错误。
当然,也不是所有女性都不理解,今天和凤来仪讨论,他就说在中国,女性如果摆脱了规训,理解了父权社会的本质,赚钱会更容易,他身边不少女性就通过钻父权社会的空子,利用女性优势赚了大钱,但这种人既然成了受益者,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父权。
最终网络舆论场就变成了主流社会失意者的发泄场,一边是有点学历和能力,但被主流社会排斥的独立女性,一边是读过些书,但在雄竞中落败的男性失意者,做题男与做题女掐的不亦乐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最后大概率还是王八看绿豆,彼此配对。
当然说了这么多为国男辩解的话,国男是不是没有责任呢?当然不是,责任还很大,毕竟很多国男明知现状对己不利,却还支持现状,还反对试图改变现状的人,这说到底,不还是自作自受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