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审核评估知识:校情概览

2017-06-21 长江大学

第三部分:校情概览


1学校历史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部共建的高校。

2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依法治校,依章办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尊重学生、尊敬学者、尊崇学术”的理念,秉承“广纳百川、推陈出新、润泽万物、百折不回”的精神,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合作,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3办学定位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办学实际和发展潜力,准确定位,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

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将学校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石油、农学学科为特色,理、工、农、医、经、管、文、教育、法学、历史学、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

4办学特色


学校实施“学科融合”与“长江品牌”两大战略,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长江品牌。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石油、农学、区域经济、荆楚文化等学科或领域培育具有领先水平的成果,开拓、占据我校具有独特优势的社会服务领域,继承与创新并重,突出优势,强化特色,以“长江大讲堂”、“长江论坛”为先导,开展系列学术、人文活动,打造长江文化品牌。20多年来,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形成了多种产学研合作的育人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5校徽及含义



长江大学校徽以长江大学主教学楼为主体图案,做为长江大学的标志,其形状为“一体两翼”,象征长江大学以教学为中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长江大学校徽主体色彩为蓝色和绿色。上方为蓝色,代表蓝天;下方为绿色,代表绿地;中间为教学主楼,蓝天绿地与教学主楼浑然一体,象征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同时绿色又寓意勃勃生机,天蓝色寓意前景广阔,深蓝色寓意严谨理性。

长江大学校徽中主楼顶端的钻塔象征石油学科,是长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代表,同时又寓意长江大学蓬勃向上,追求卓越的志向;下方宽阔的绿地既代表农业科学与技术学科,又代表了长江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学科群;

长江大学校徽外观由四个同心圆形成环带,环绕长江大学中英文标准字样,寓意长江大学由四校合并,体现四校同心,共创美好明天。

6校训:长大长新


“长”(cháng)的含义:一是时间概念,即长久、永恒之意。二是空间概念,指两端之间距离大,与短相对;指高,与矮相对;指远,与近相对,引申为宽阔、宏大和高远。三是指擅长、特长。在读作“长”(zhǎng)时,则有生长、增进和抚育、培育之含义,《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还有重视、崇尚之意,《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

“大”的含义:大与小相对,有品位、层次、程度之意,还有尊重、赞美、美好之意。在此指大学、大学生、大学者、大学问、大志向、大境界。蔡元培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大学生,造就大学者,追求大学问。大学生、大学者要做大学问,关键在于要有大志向,有志者事竞成。大学问会使学生、学者们的精神升华到大境界,从而会促进学校的品位升华到大境界。

 “新”,在此指创新、纳新、维新。《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在大学要容纳新思想、新文化、新的科学技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造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并以其博大的胸怀与宽容来维护、呵护学者的成长、学术的发展;在学术上创新,在学者里扶持新,在学生中育新。大学要有纳新的胸襟,创新的追求和维新的智慧,才能经久弥新。

“长大长新”简明释义为“长江大学,历久弥新;培育大志,崇尚创新。”

7校风:求实、进取、创业、报国


求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实就是指真实、实际、果实、诚实。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取得成果;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进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进取是楚文化“和衷共济,发愤图强”精神的浓缩,是长江“奔腾不息、百折不回”精神的凝炼。意在倡导师生修身治学,在成长成才、追求真理、建功立业等方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永远向前。

创业:学以致用,开创事业。创业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行动;既是学校走过的历史,也是学校发展的现实。用创业精神发展各项事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学校的长期任务。

报国:献身事业,报效祖国。报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意在倡导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求实是基础,进取是动力,创业是途径,报国是追求。

8校歌



9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尊敬学者,尊崇学术。


学生是出发点,学者是根本,学术是价值选择。

尊重学生就是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权利,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尊敬学者就是以长江大学章程为治校总纲领,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支既有渊博学识又有人格魅力,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做出重大研究成果的学者队伍;

尊崇学术是对真理探索、科学研究怀有敬畏之心,对学术探讨、学术风格保持尊重、包容态度,崇尚坐冷板凳、下苦功夫、做真学问,“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真正做到学无止境、学术至上。

10校园精神:

广纳百川、推陈出新、润泽万物、百折不回


11学生规模与生源质量


截止2016年9月30日,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0756人,高职高专学生68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54人,博士研究生数112人,外国留学生1199人。

学校2014年在湖北省有37个专业进入一本招生;2015年湖北省整体进入一本招生;2016年我校从2014年在10个省(市)进入一本招生的基础上拓展到18个省(市)进入一本招生。近三年我校重点线上录取人数占普通文理科招生计划的比例分别为:2014年24%、2015年60%、2016年82%。2016年学校录取新生中男生平均占比56.50%、女生占比43.50%;考生中应届考生占比82.43%、往届考生占比17.57%;农村户口考生占比66.97%左、城镇户口考生占比33.03%,生源来自26个民族,其中汉族考生占89.60%。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生源结构日渐合理。

12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4人、外聘教师407人,其中教授268人,副教授585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5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5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0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86.2%;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1196人,占66%,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主体。其中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88名,硕士生导师5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86人;有“双聘院士”5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8人,“楚天学者”5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

13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现有98个专业,涵盖经济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

6个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农学。

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农学、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土木工程、水产养殖学、自动化、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9个: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

14学校教学基础设施


校舍和教室。学校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7亿元教室403间,其中多媒体教室318间,总座位数40780个。

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到15.88万平方米。有国家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88个,其中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石油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油气信息与过程装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学习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石油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研究室、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长江大学研究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中石油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中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渔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石油采油采气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研究室、中石油HSE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研究室、中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黄鳝繁育及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研究中心7个: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化及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石油与化工机械研发推广中心、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湿地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实践实习基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9个,其中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实习实训基地、宜昌正大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荆州第一人民医院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15图书馆


图书馆纸质藏书335万册,中外文期刊2456种,电子文献10000GB,各类中外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68个。

16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场馆面积21万平方米,设施较为齐备,拥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池、田径场,以及足球、篮球、网球、排球等场地。能基本满足体育教学、训练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具有一定承办全国或省级比赛的能力。

17校园网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网络基础服务内容丰富。已形成百兆与千兆相结合的网络主干结构,各校区已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校园网部署的基础设备性能高,已具备了基础网络服务和部门级应用。

智慧校园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便利网络育人环境。2016年,学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实现了校园网无线覆盖,建成了多平台、多系统协同应用的网络育人环境。 “思政网”、“社团文化网”、“志愿服务网”等专题网站的建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网上心理咨询预约与测试系统、实验教学预约系统的开放,为学生服务和本科教学提供了便利。

建设网络课程平台,丰富优质课程资源。2013 年起,以互联网+为契机,学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校级精品课程128门。2014年起,学校先后引进“超星尔雅通识课”、“好大学在线”、“优课联盟”三大平台共61门课程,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和在线学习模式,充实了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18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2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4项;出版学术专著294部,发表论文6582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128篇。

19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情况


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建立了政、企、校联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加强了校园科技孵化器、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培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平台。

实验室、训练中心覆盖了全校所有相关专业。学校专业实验室82个、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13个,覆盖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实验平台。

校内科技资源向全体在校生开放。通过近三年统计,学校科研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对学生的开放率为85.7%。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设立多个开放实验室。

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依托省内外校友资源和行业背景,以及荆州市开发区、长江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40个。

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多年来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计划,近3年累计立项支持39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每年投入专项资金90万元。每年都有论文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并作交流。学校荣获“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是湖北省唯一获奖省属高校。

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15年以来学校组织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60余项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近两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项92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5项;2016-2017年学生获发明专利95项。

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成立长江大学学生创业俱乐部,制定了俱乐部章程,创业俱乐部会员有308人,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活动,2016年以来俱乐部已开展46次活动。

20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


学校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实际,立足“三尊三学”,坚持“学生至上,学者为本,学院主体”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理念,不断完善长江大学教学治理体系,科学建立教学决策与调控系统、教学目标管理系统、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考核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形成以质量标准为核心,管理制度为保障,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校、院、系三级“决策、监控、评价、反馈”良性运行的PDCA环。

21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学校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气氛浓厚,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课堂出勤率、自习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2014-2016年,本科生毕业率分别为99.16%、98.07%、96.69%,学位授予率分别为98.70%、97.26%、95.98%;近三年来,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分别保持在76%、34%以上,考研录取率18%左右。2016年获得“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5项、铜奖7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2016年,学校本科生发表科技作品555项(篇)。其中,5篇论文被SCI检索,1篇论文被CPCI-SSH检索,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7项,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近三年有4533人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364人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5341人被评为三好学生,5901人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46人被评为校园明星,409个班级被评为优秀集体。

22本科生就业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


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保持在 91%以上。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其中,毕业生升学、出国和出境占17%左右,协议就业占 70%左右,其他灵活方式就业占5%左右。

我校毕业生工作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基本功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为全面,工作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并承担重要任务。

“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隆师敬业、扎根基层、自强不息”,“以德立身、以技立足、以苦立业”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既是对原来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我校毕业生特质的真实写照,使“扎根基层、艰苦创业”成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最鲜明的特征。


来源:长江大学教评办

编辑:江小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