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小年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2018-02-08 新华社


辞旧迎新小年忙

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

多多美言迎吉祥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

我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



汪年春节

开始7天倒计时

还在外奔波忙碌的你

是否闻到故乡的味道

赶紧收拾行装

准备回家过年吧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家家户户扫房擦窗

完全进入春节时间


直到除夕夜

人们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中

迎来火红的中国年


其实

不论小年是哪天

人们辞旧迎新

渴望团圆的愿望不会变



记得儿时

每到小年

各家各户的炮竹声就响起

就知道春节来了


如今依旧是过年

但是很多人说年味好像淡了许多


其实节日没变

变的是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

重拾那些旧习俗

今年的年味

或许能够更浓郁


 

祭灶


传统“小年”与“祭灶”息息相关

民间传说

每年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放糖瓜

这类食品又甜又粘

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上说

上天后嘴被粘住

免生是非

保日子平平安安


这些仪式完成后

就要将灶君的神像拿下来烧掉

“送神上天”

直到大年三十晚上

再将灶君接回来过年

当天还有各种“接灶”的仪式




吃糖瓜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

玉皇面前免开言

回到咱家过大年

有米有面有衣穿


这是一首民歌

说的正是祭灶神

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歌虽然这样唱

但毕竟灶王爷不是人

它不会真正吃糖

灶糖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


对于孩子来说

最期待的就是又甜又黏的灶糖

这种小年必备的零食

一口下去

甜甜黏黏

别有一般风味



贴灶神画像


除了供奉糖瓜、糕点

人们还要换灶神画像



剪窗花


小年民俗活动多种多样

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

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

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等等

花样繁多

样子讨喜


心灵手巧的人们

用一剪一刀在红彤彤的纸上

刻画出了对新年的向往


当阳光穿透窗花照进屋

浓浓的年味就扑面而来

这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不懈追求



放鞭炮


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

鞭炮的声响

可以渲染过节气氛

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

近年很多城市都

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啦




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

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

小年夜吃饺子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吃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

都渐渐被饺子统领了

但还有一个地方例外

那就是河南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

大多人家自己动手

发面、炕制火烧




在河南

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

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

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一家人热热闹闹

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每个人都念着一条归家的路

每条路都系着一家人的心

哪怕跨越千山万水

穿过人山人海

过年回家

回家过年


有人说

有家的地方才叫年

即使归期不定

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团圆

哪怕短暂急促

小年到了

游子还乡



来源:新华社、综合《春节》、中国新闻网、美尚(ID:meishang169)、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等


百节年为首,以春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大的岁时节日。新华社微信从今天(腊月二十三)起,推出《小新画新年》春节年俗系列新媒体报道。从小年到正月十五,带你重温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体会那浓浓的年味儿。


监制:于卫亚、周年钧

策划:王朝

编辑:关开亮、李永锡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摄影部

联合制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