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这个参与研究"引力波"的高大上团队,年夜饭竟然吃……

新华社 2019-08-10


除夕夜,千家万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


晚上6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栅楼三楼仍亮着灯,六个小伙子在办公桌前忙碌,办公室外、楼道走廊里一片寂静。除了门上贴着的“福”字,几乎没有过年气氛。


对这个在除夕夜坚持工作的科研团队来说,年夜饭是个问题。单位远离市区,晚饭时间叫不到外卖。团队成员于涛从桌后翻出两箱泡面,笑着说:“快来抢面!各种口味,先到先得。”而冲泡面的时候,他们还在讨论工作。


2月4日,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沙巍、齐克奇和王少鑫(从左至右)边吃泡面边商量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只要干不倒,就要加油干。”研究员王智对记者说。自2017年12月团队加入引力波探测空间太极计划至今,几位核心成员几乎天天都在忙。


2016年2月,美国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引起世界轰动。我国也在加紧开展引力波探测研发,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的“太极计划”正紧张攻关。“太极计划”将发射三颗卫星组成探测星组,采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探测,相较于地面探测装置,研究目标更广阔。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和2033年前后分别发射太极探路者双星、太极计划引力波探测卫星组。


“太极计划”涉及的卫星上有三个关键有效载荷,堪称系统“大脑”,王智团队参与其中两个有效载荷研发。当春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关键冲刺期重合时,留给他们的只有加班一个选项。


从接到任务起,每周七天,早上7点到晚上12点团队几乎全部在岗。他们忙到没时间吃饭,泡面成了主食。项目论证需要随时出差,不少人把行李箱放在办公室,出差回来继续工作。


王智放下筷子,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行程表。2018年12月他出差13次,其他时间日程也都是满的。他手机上的飞行记录显示:全年,他飞了94次,里程共14.6万公里,“打败了”全国99.99%的人……


“我们与家人过着不同的时差。”团队成员沙巍说,晚上下班回家,妻子和孩子已入睡;早上出门时,孩子还在睡梦中。


2月4日,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齐克奇铺好折叠床准备休息。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团队成员齐克奇狼吞虎咽地吃完泡面,就和妻子视频通话。视频里,他的儿子还不会说话,看到爸爸就咯咯地笑个不停。


“年夜饭吃得咋样?”妻子问。“吃得挺好。”齐克奇盯着手机画面,一直在微笑。与家人视频通话,是团队成员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5分钟后,齐克奇恋恋不舍地挂断了视频,开始工作。


他们承担的任务指标要求几近苛刻。比如,超稳望远镜稳定性要求是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国内常规的望远镜稳定性要求是0.01毫米。“任务难到每天都有人想崩溃大哭”。他们一讨论工作就容易激动,争论似乎成了解压方式。


可不管多辛苦,团队没人放弃。“这辈子能够参与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多累都值了。”面对记者“为什么要参加”的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如此回答。目前,团队承担的有效载荷技术指标不断接近目标,个别技术指标已满足最终需求。


2月4日,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隋延林(左)和于涛调试卫星载荷电控箱电路。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工作环环相扣,缺谁都会影响进程。关于新年愿望,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希望能不生病。”


除夕夜的晚餐,很快在讨论中结束了。夜色渐深,办公室回归安静,而工作并未停歇……




啥情况?40多所高校集体“秀操作”!一张图刷屏

他手撕挡风玻璃的样子,真帅!

发前必看!压岁钱给多少?啥时给?归谁管?都有学问


来源:新华社

记者:孟含琪、李双溪


监制:周年钧

编辑:李昂、关开亮

实习:雷雯雯


这就是奉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