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天宫二号回家了!

新华社 2019-08-08


遨游太空近3年的天宫二号19日晚在预定时间内返回地球,少量残骸坠落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用极其壮烈的方式为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北京时间7月19日21时06分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自2016年中秋之夜奔赴太空后,天宫二号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天宫二号用主动受控离轨这一壮烈方式,为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是我国坚定履行负责任大国国际责任的有力担当,也是中国人和平科学利用太空资源的生动实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说。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开展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其中,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根据在轨测试结果推算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7.2E-16;中欧联合研制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先后成功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为第三步建造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周建平表示,目前,工程全线正在全力以赴加紧备战空间站飞行任务,以时刻准备出征的冲锋姿态,喜迎新中国70华诞的到来。


天宫二号大事记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天宫二号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为满足推进剂补加验证试验需要,对推进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为满足中期驻留需要,对载人宜居环境进行了重大改善,具备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2016年7月9日,天宫二号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经铁路运输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标志着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进入实施阶段。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搭载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6时32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先后进驻天宫二号。

2016年10月23日7时31分,天宫二号成功释放伴随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属于新一代先进微小卫星,重约47kg,尺寸相当于一台打印机大小,具备高效轨道控制、灵活姿态指向、智能任务序列处理和天地测控通信高速数传的能力。

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于4月20日晚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是我国实施的首次太空推进剂补加试验,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全面收官,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向中国人豁然打开。

2017年6月15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完成第二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次补加试验旨在巩固首次补加试验取得的技术成果,主要完成了浮动断接器插合、管路检漏、燃料贮箱补加、氧化剂贮箱补加、浮动断接器分离和状态恢复等工作,整个过程历时约2天。

2017年6月19日,天舟一号完成与天宫二号的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这次试验的顺利完成,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对于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9月12日,天舟一号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

2018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圆满完成了在轨运行2年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报道:谢谢你,天宫二号!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国利、邓孟、肖建军

监制:于卫亚
编辑:陈子夏、徐祥达

回家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