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土感染连续3天超500例!最新研究:新冠轻症也可能致大脑萎缩!

医学之声 2023-02-19

来源:医学之声整理自新华网、央视新闻、上观新闻


连续三天新增本土感染者破500例,独立性高、涉及范围广、超级传播相对隐匿、感染人数多、「无头」溯源难……新一波疫情尽显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解。



3月8日0—24时,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7例,其中本土病例233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99例,其中境外输入77例,本土322例。


3月5日陕西西安市报告首例本土疫情以来,截至3月8日8时,陕西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例,其中西安市15例,宝鸡市1例,汉中市1例,此外截至3月8日12时,还有6例初筛阳性待复核,均在宝鸡市。


陕西:本轮疫情已至少出现3代传播,后续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较高 


3月8日,陕西省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光辉介绍,陕西本轮疫情的首例和第二例病例为3月1日乘坐MU2226航班从外省来西安出差人员,测序结果显示,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与外省3月1日报送的本土病例高度同源。3月6日陕西省接外省通报,2名同样乘坐3月1日MU2226航班来陕出差人员,3月3日返回外省后在当地确诊,其中1人曾在西安市粤珍轩餐厅、小杨烤肉店与陕西省人员共同就餐。


3月7日以来,西安、宝鸡、汉中等地与外省病例同桌就餐人员、同餐厅就餐人员、同烤肉店服务员工、富力希尔顿酒店同时空交集人员等相继确诊,并进一步造成家庭成员感染,表现出高度的场所聚集性、家庭聚集性,传播链条明确。


(图源:截图)


马光辉表示,虽然陕西省本轮疫情传染源头和传播链条均较为明确,但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从首例病例报告到现在已至少出现3代传播,并蔓延至西安、宝鸡、汉中3市和山西省,后续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吉林:94例本土确诊,疫情波及校园


3月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94例(其中轻型93例、普通型1例),其中吉林市73例、长春市12例、延边州9例;全省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80例,其中吉林市65例、长春市10例、延边州2例、梅河口市2例、松原市1例。


(图源:截图)


吉林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昨天新增感染者94+80例,成为全国新增感染者最多的地区。当前吉林面临较大的防控压力,因为不仅感染者增加很快,吉林被疫情波及的地区也在变多,吉林市、长春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梅河口市、松原市都出现了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而且感染者中不少都是学生,疫情波及到校园更是让人揪心。为了应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吉林的疫情防控也在升级,划定了多个中风险区,加大了社区防疫管控,方仓医院也在紧急搭建,希望通过多种有效防控手段,吉林疫情能早日控制住。


本轮疫情又有哪些特点呢?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何激增?


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增速快,是本轮新冠疫情最为显著的特点。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何激增?


昨日(3月7日)中午,在青岛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姜法春解读了3点原因。



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自身特点有关

随着病毒的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性增强,临床症状相对表现比较轻一些,这样会造成很多感染者感染之后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这是很重要的特点。



与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有关

现在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非常高,接种疫苗之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即便感染了,相对来讲可能有些症状表现不出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疫苗接种还是非常有效的



与早期发现和管控有关系

疾控人员的快速筛查、快速发现,这些措施早期落实,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很快被发现,还没来得及出现症状就被检测到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无头”疫情会越来越多?


作为一种传播速度更快、表现症状更轻的病毒,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株更容易在人群中造成隐匿传播,乃至是超级传播。


青岛自3月6日的新闻发布上提到,基因测序显示,莱西疫情所涉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但与目前国内和境外输入病例都“不同源”,至今尚未追溯到感染源。


在溯源的过程中,不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联尚未完全厘清,城市内部的关联病例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这样的猜测,就是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国内的人际传播中,部分基因序列又发生了突变,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导致了在很近的区域内的病毒株的“不同源”?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这样才可以解释青岛发现毒株与境外发现的不同。


此外,常荣山还向媒体解释道:“由于症状较轻,部分感染Omicron的即便出现轻微症状,但由于病情尚可控制,有些人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医院检测。其中的时间差,很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最新研究!新冠轻症可致大脑萎缩


周一,在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网站上线的一篇由牛津大学科学家撰写的论文称,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大脑发生变化,包括脑容量变小、与嗅觉和记忆相关的灰质减少、脑组织受损等。即使是轻症患者,大脑也会出现明显变化。


此研究是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抽取的785人,年龄在51岁至81岁之间。他们在疫情之前和疫情期间都接受了脑部扫描。


(图源:截图)


其中,401人在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感染新冠,384人未感染新冠。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病史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大致相当。此外,401名新冠患者中,96%为轻症,15人住院。


研究人员将401名患者的脑磁共振成像与384名未感染者的脑成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新冠患者的脑部出现三个明显变化:


一是大脑整体萎缩程度更大,脑容量明显变小。


二是与嗅觉、记忆相关的区域灰质明显减少,尤其是嗅觉区域的灰质减损情况更严重。


三是执行复杂的脑力任务更困难。


这项研究发现预示了感染新冠的一个可能的长期后果——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症或其他形式的痴呆症。


但是,也有神经学专家表示,不必对此过于恐慌,相关研究仍有一些疑问有待厘清。新冠对大脑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最新发现未必表明患者大脑将受到永久性损伤,或者其思维、记忆或其他功能将受到深刻影响。


不管怎么样,没有患上新冠总比患上新冠的好,因此平日要做好个人防护,切不可麻痹大意!


- END -


/ 相关阅读 /

·上海新增51例!张文宏最新研判……


/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