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中国工程院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医疗领域占7席

器械之家 2021-12-12

让天下没有难找的医疗器械服务信息!

“医疗器械助手” 让一切触手可及!

点击图片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此次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其中医药卫生学部新增7人。

新选院士中,男性63人,女性4人,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同时,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包括比尔·盖茨。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附医药卫生学部新增工程院院士个人简介


乔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作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生殖细胞发育”首席专家,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奖等;率领团队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或责任作者在《Nature》、《Lancet》、《Cell》、《PNA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文章百余篇。


马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和“973肿瘤侵袭转移” 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妇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6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张英泽教授及其团队主研的项目“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董家鸿

清华长庚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复杂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肝胆胰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复杂胆道病的外科治疗、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胆病、肝胆胰微创外科、肝胆胰疾病介入消融治疗等诸多领域。在国际上首创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和范式,创新和优化复杂肝胆胰外科技术。


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欧洲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消化外科协会(ISDS)执行委员,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国家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合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


田志刚

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2014至今),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历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所长(1996-2001),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89-2001),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2005-2014),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2005-2014)。1982年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本科,1985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198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博士毕业。1994-2001年之间作为访问学者多次短期赴美国NIH国立癌症研究所工作,曾任日本金泽大学国立癌研所访问教授(2001-2002)。2001年10月“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技大学。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和2011年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2008和2011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2012年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王锐

兰州大学校长助理,博士。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作为负责人组建“多肽药物”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王锐教授近三十年致力于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的研究,获“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持续资助。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件,已授权3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1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8篇(一区和二区13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63篇,大于10的18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7,累计影响因子1349.76,篇均影响因子4.11,被引用6202次(据Google Scholar统计),其中被SCI引用5785次(据Web ofScience统计), H指数为42。多篇论文被Nature出版集团等“亮点报道”,多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获美国汤森路透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以表彰其1篇论文为中国五年内各领域共24篇最具影响力论文之一。“因在多肽科学创新性的贡献”获诺贝尔奖得主Merrifield任主席的国际评奖会授予的Cathay奖。被认为做出了“最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而被授予美国多肽Olson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高校青年教师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和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消化系病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内窥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以及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

 

来源:医谷


相关阅读

『大开眼界』中国又放出一波“高科技”


电梯偶遇大老板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叫板国际大牌!——他们创造了中国首款CMOS平板探测器


孕妇做过X光检查后,肚里的孩子会有危险吗?


【从业必读】医学放射物理新技术介绍


【从业必读】医学放射物理新技术介绍人机PK超声读片又来了!这回谁赢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