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会客厅丨陈中云:《呼吸器官》课堂教学及设计
湖北省特级教师 陈中云
课堂教学视频名称
《呼吸器官》
执教
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东风小学
陈中云
教学思想及课堂设计
《在反复体验中探究》
以《呼吸器官》课堂教学为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器官》一课,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中的第二课。本课在学习了《呼吸与空气》,认识了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呼吸与空气的关系,以此认知为基础,学习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主要有鼻腔、气管、肺等构成;认识肺的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有3部分:主题图聚焦了研究任务:
1.我们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
2.科学实践活动有三个:(1)观察深呼吸时我们身体的变化?(2)呼吸时气体经过了人体内哪些器官?把它们画下来。(3)说一说,我们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在身体流经的途径是怎样的?
3.拓展与应用活动: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并制作模型——模拟实验——研讨发现。
本课中的“拓展与运用活动”研究肺的工作过程,需要学生观察呼吸模拟器的组成,建立模拟器与肺的呼吸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相应材料,制作呼吸模拟器,然后分组操作、研讨肺的工作过程。此过程包含观察、思考、制作、模拟操作、收集现象、科学研讨等学习活动,需要一个独立的课时。因此,本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研究问题:我们呼吸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通过观察体验呼吸过程、模拟肺的工作过程实验等学习活动,学会对呼吸过程和原因作出假设,学做模拟实验,学会对看不见的研究对象的特殊研究方法,理解肺的工作过程。
3.能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提供材料制作呼吸模拟器并进行研究。
4.能在教师引导下,与同学合作,体验呼吸过程、模拟研究肺的工作过程,能有依据的做出推想。在科学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呼吸器官的名称,知道人呼吸时气体在身体里是怎样流动的。
难点:研究空气在肺里是怎样流动的,通过模拟实验知道肺的工作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单、肺的实物图片、呼吸模拟器材料。
学生分组材料准备:气球,制作呼吸器官模型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体验呼吸,观察身体变化
1.师生交流: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做很多事情,但有一件事情,那是一分一秒都不能停下来的,是什么事情?(板书课题“呼吸”)关于呼吸你都了解些什么?
2.(活动:坐姿体验呼吸5秒)
(1)带着问题体验:同学们用什么在呼吸?
(2)交流:同学们用什么在呼吸?用鼻子呼吸的空气到哪里去了?(或者到身体的哪些部位去了?)
3.(活动:站姿体验呼吸20秒)
(1)带着问题体验:呼吸时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2)交流:呼吸时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3)分组讨论:根据呼吸时身体的变化,你认为呼吸与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关?
(4)组间交流。
4.(活动:站姿体验呼吸一分钟)
(1)带着已有认知体验:你认为呼吸与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关,你的手就放在身体的那个部位,体验观察呼吸时那个部位有什么变化。
(2)分组交流,统一认知。
5.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除了体验呼吸,用手去观察身体部位的变化,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去体验感知呼吸时我们身体的变化?
6.交流后用同学们认可的方法再次去体验呼吸、观察呼吸: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7.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一开课,就让学生回忆什么是“一分一秒都不能停下来”的事情,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呼吸是重要的生命活动。“关于呼吸你都了解些什么?”是为了收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的起点。四次反复的体验呼吸的活动设计,为了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由身体部位变化引发新的思考:为什么呼吸会引起这些部位的变化?沿着这一探究逻辑,接下来水到渠成的研究认识呼吸器官。】
二、思考呼吸,认识呼吸器官
1.师生交流:我们多次体验了呼吸,又用多种方法观察了呼吸时我们身体的变化。推测:呼吸与呼吸时发生变化的身体部位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或者:呼吸时,身体的这些部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分组讨论:呼吸时身体发生变化的每一个部位,里面可能长着什么器官?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有多大?
3.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4.(活动:在人体简图相应位置上画上呼吸器官)
(1)呼吸时,空气经过了人体内哪些器官?把它画下来。
(2)分组展示,形成统一认识。
5.(活动:整理、科学认知呼吸器官)
出示呼吸器官示意图,学生对照整理。
6.(活动:站姿体验呼吸30秒,感受空气在体内的流进流出路径)
(1)讨论:我们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在身体里是怎样沿着这些器官流动的?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仔细的、反复多次体验了呼吸,观察了呼吸时身体部位发生的变化;在内心产生了对呼吸的疑问:呼吸时,身体的这些部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时就要对呼吸做出理性的思考。但是我们在体外感受到的变化,只是身体内部发生变化的外显,而身体内部是肉眼看不见的。此时,借助推测、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形成自我认知,再和规范示意图对比,学生进行修正,形成呼吸器官的科学认知。这一科学探究过程符合人类对科学事物的认知规律。】
三、拓展探究,研究肺是怎样工作的
1.(活动:讨论呼吸器官的作用)
(1)师生交流:我们知道了呼吸时气体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流进和流出的。讨论:呼吸器官在呼吸时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2)引导全班交流。
2.谈谈个人看法:你认为呼吸器官中哪一部分最重要?理由是什么?
3.聚焦问题:肺是怎么工作的?
四、课堂小结。
回顾思考: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科学认识?是用哪些方法获得的?
【设计意图:“呼吸器官在呼吸时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暴露学生的认知矛盾:对呼吸道的作用,能够清楚地描述,但是对于肺的作用,认知不足。由此聚焦出研究问题:肺是怎样工作的?提出了下节课的研究任务,让学习活动具有连续性和拓展性。】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聚焦问题
1.师生交流:
(1)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2)呼吸时,空气是怎样在呼吸气管里流动的?
2.讨论:肺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
3.组织班级交流。
二、模拟实验,探究肺的工作过程
1.(活动:模拟实验一:气球模拟肺的工作过程
(1)思考:我们能够用身边的、常见的什么物品,来模拟肺的工作?你为什么这样想?
(2)组织交流。
(3)讨论:怎样来体验、观察气球的变化?
(4)交流实验方法后,动手操作体验。
(3)交流研讨后呈现:
气球(肺)——吹气(吸气)变大——吸入(氧气)
放气(呼气)复原——呼出(二氧化碳气体)
2.质疑过渡:对这个模拟实验,同学们有没有需要质疑的地方?(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质疑:气球很简单的模拟我们的肺是如何呼吸的。不过在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我们用气球做模拟实验的时候,是用嘴巴在使劲的往气球里边吹气,可是我们人的呼吸,并没有谁在使劲的往我们的嘴巴里充气呀,为什么肺也能够鼓起来缩回去?)
【设计意图:用气球模拟肺的工作过程,学生直观地看到了“肺”吸气变大、呼气复原的过程。认为肺就是这样工作的。但是,教师的质疑,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肺是怎样主动进行呼吸的?引出下一个探究活动。】
3.(活动:模拟实验二:呼吸器官模型模拟肺的工作过程)。
(1)出示材料讨论:材料各部分相当于呼吸器官的哪一部分?
(2)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动手制作一个肺呼吸模拟器。
(3)操作:用肺呼吸模拟器模拟人的呼吸,观察肺的变化。
任务:观察肺是怎样呼吸的。
方法:手拉橡皮膜,有什么发现?放松橡皮膜,又有什么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比一比,那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现象多。
(4)组间交流小结,视频演示肺的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先建立材料与认知对象间的联系,在通过与同学合作思考制作观察呼吸模拟器,进一步把胸腔内的构造外显,加深学生对肺的认知,这是理解肺的工作原理的认知基础。两次模拟实验是递进关系,先是初步感知随着呼吸肺会变大及回缩,再用相似度更高的模拟器材,以及直观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地去见证肺的工作过程,形成理性认识。学习形式从独学到合作,学生全面参与。】
三、憋气活动,拓展研究
活动:憋气活动
1.任务:捏着鼻子、闭上嘴巴做憋气动作。感到不舒服马上放开举起手来。老师记下前中后三个时间。
2.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憋的时间长,有的人憋气时间短呢?
四、全课小结,反馈评价
1.通过两节课学习,你认为肺是如何工作的?你对我们一分一秒也离不开的呼吸,有什么新的认识?用了哪些方法获得了这些认识?
设计思考
一、用教学流程呈现教材编排框架,用教学活动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课教材主题图聚焦了本课的研究问题:我们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再用多个体验探究活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拓展与运用环节把对呼吸器官中肺的作用研究引向深入。本课沿着教材三个板块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呼吸器官是人体内部的事物,只有通过外显的现象和模拟现象去研究。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多次让学生去体验呼吸、感受观察身体外在的变化,由外显的变化去科学的推测内部的事物;用模拟现象去验证推想,达到科学认知的目标。
二、教学过程体现科学课程特色
科学课程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程理念,更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课内容如果单从科学知识“认识呼吸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这一维度设置,科学知识及知识的获得过程都极其简单,但是它不符合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不符合科学课程特色。因此本课紧紧抓住“体验”这一探究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去寻找体验的方法、用体验所得为探究提供事实,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最初探究人体奥秘那样,通过观察、实践、体验、思考去认识呼吸器官,研究呼吸器官的作用。
三、合理设置悬念,把探究引向深入
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以问题引导、以任务驱动,精彩的情境、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激起学生巨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课的开头,需要用简单的情境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快速聚焦到主要研究问题上来,经过一节课的研究,学生完成了研究任务,获取了科学认知,觉得大功告成之际,再创设新的情境,抛给学生新的任务,让探究延伸拓展开去,既让教学具有连续性,又让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本课第一课时结束时,对呼吸器官作用的讨论,让探究聚焦到肺的工作过程上来;第二课时结束时的憋气活动,从对憋气时间长短不同的质疑延伸到对人的肺活量的探究、对健康呼吸、健康生活的研究上来。
记录表(一)
画一画:呼吸时,气体经过了人体的器官?把它画下来。
记录表(二)
1.填一填:把呼吸器官的名称在图中用箭头和文字标出来。
2.说一说:我们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在身体内流经的途径是怎样的?
吸气时空气的流动途径:
(鼻腔)→( )→( )→( )→( )→( )
呼气时空气的流动途径:
( 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