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00后年轻人没有躺平
★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张是之
今晚去给我的理想 L7装了一个小桌板,原计划是花钱找人帮忙安装,结果到店里发现今天他们比较忙,暂时没工夫干我这个小活,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看着安装视频比较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了,特别是对于新车新手没什么经验,需要下狠手使劲才能拽出来的地方,总是不敢那么用力。
经过一个半小时,满头大汗、咬牙切齿的努力,终于安装成功。总共就只有10颗螺丝,但是安装之精巧,需要非常仔细才行。
时间花出去了,除了省下100元安装费,还体验了一把巨大的成就感,堪比进球时的舒爽。
今晚还有另外一个收获是,跟店里一个小伙子聊天,我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年轻人没有躺平。
相反,朝气蓬勃,生活充满希望。
我去的一个贴隐形车衣的店,就是给车贴车膜。7点到的,借的人家工具自己在那埋头蛮干,一个多小时过去,人家都要下班了,专门留了一个小伙子在这等我关门。
最后有一颗固定螺丝,自己怎么拧都拧不上,因为孔位没有对准,带不上丝,需要有个人帮忙压着才好安装。于是就喊了这个小伙子过来帮忙,边装边聊。
我感兴趣的是他的工作和收入,因为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也就无所顾忌地直接问他在店里干什么,干了几年,收入多少等问题。
他也很好说话,有问必答,简单做下流水速记。
小伙子今年22,也就是01年的,标准的00后。
山东济宁人,我以为高中毕业后出来工作,他说不是,初中毕业就不念书了,就出来打工了。
才开始跟他亲戚在天津干建筑工地,开汽车吊车、叉车铲车之类的。
挣钱倒也还行,但就是天天跟机器打交道,有点太无聊了,于是后来有亲戚介绍过来学贴车衣。
贴车衣这个干了两年,现在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熟练师傅,已经开始带徒弟了。
这里聊到学徒问题,在他老家济宁那边,学习贴车衣是要交费花钱的,学下来需要一万多。
而在这边当学徒,不用交钱,还有一千多的基本生活费,不过没有提成收入。
应该说,如果不是法律上设置的障碍,在很多城市很多工作,学徒制,甚至是不给生活费的学徒制,都是对年轻人最友好的职业路线。暂且不谈。
他自己讲,现在干的挺开心,不光在店里贴车衣,还出去去4S店里贴。比以前强,还能到处走走,比原来开叉车铲车开心。
收入上,没有基本工资,就是拿提成,贴一台车提成 600。不忙的时候两天一台,忙的时候一天一台。
收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18000,现在平均下来一万多,自己也比较满意。
问他有没有女朋友(虽然是比较私人的问题,但当时两个大男人边干活边聊天,谈不上冒犯),回答是已经订婚了,女朋友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跟他到潍坊来。
还跟我讲了一下怎么认识女朋友的,说是女友原来在眼镜店工作,配眼镜认识后就经常去(肯定是有目的的),然后就谈成了(挺厉害的)。
现在两个人正攒钱买房子,女朋友收入一般,一个月只有3000多。两个人日常开销花他女朋友的,攒钱攒他的。
目前正犹豫是在潍坊,还是回济宁买房子,我告诉他现在济宁经济不如潍坊,将来也不如潍坊,工作也在潍坊,就不要考虑济宁了,将来孩子上学也比济宁更好。
他说也是这么考虑的,不想让孩子在济宁。问他准备要孩子了?告诉我说还不太想要,有点早,家里想让他早点要,但他们说了不算。
问他自己喜欢孩子吗?说自己也挺喜欢孩子,但感觉自己还太小。
边聊边帮我把最后一颗螺丝拧上了,看得出来,虽然上学不多,但还是很踏实的一个孩子。
走之前要了他微信,给他发红包也没收,说不用了,应该的。
后来微信上又跟他简单聊了几句,确认了几个信息,你看他的回答,没有网上经常看到的,那种年轻人对各种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没有什么整顿职场。
今天我在那说还有最后一颗螺丝,他跟我说过好几次,不着急,平时下班一般都比较晚。
工作忙的时候,加班是常态,而他这种计件提成的收入,是没有什么加班费的。
这两天在读韦森老师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逻辑》,其中记者问道:“以上您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很简单,中国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吗中国有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韦森老师的回答是:
中国没有什么别的独特之处,唯一独特之处,可能就是我刚才补充的一点,即中国人有经商精神。
推动经济增长的是企业家,他想不断地赚钱发财,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商业王国”,这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永动力。
而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这种精神,只不过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被计划经济体制压抑着,以至于快到了被窒息和泯灭的情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中的经商精神,这一点是理论经济学所不能完全解释的。
中国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大学还没毕业,就想开小店,就要做生意、做老板。连小学生,似乎个个都想长大了当大老板。
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经济市场化加速进行的这些年,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多年来,我在国内国外的观察是,中国人的经商精神不亚于任何民族,不亚于以色列人、韩国人,甚至比日本人还强。
这里当然关键还是制度。如果制度搞对了,中国人办企业、经商、发展经济的能力,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韦森老师2004年去印度新德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他在新德里走访了一些地方,看到新德里的大街小巷中,一排排的中年人和孩子们乃至青年人盘腿坐在大街两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无所事事。
而在当代中国,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在火车上、飞机上、地铁中,大家都在打手机谈生意,大家都忙忙碌碌,不断创造和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如何办企业、如何做生意,不断地进行创业和市场交易。
韦森老师感叹,在这样的社会里,哪有经济不快速增长的道理?
很明显,今天跟我聊天的这个小伙子,就是韦森老师上面这段话最好的一个注脚。
小伙子初中毕业,文凭不高但其实追求一点也不低。
在他的平凡中透着一种力量,正是有这种力量存在,正如韦森老师说的,哪有经济不增长的道理?
2023年04月12日
题图:Mark Boed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