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俄罗斯青少年的集体自杀狂欢——“蓝鲸”社交游戏

2017-03-12 公路商店 政商内参

“在俄语里面,关乎美好的词语几乎都是以С字母打头的,比如说性(Секс)、星期六(Суббота)、家庭(Семья)——当然,还少不了自杀(Самоубийство)和蓝鲸(Синий Кит)。”


上个星期日,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地区的两名初三美少女从14层高的老式苏维埃公寓跳下,双双身亡;

事发前一天,一位贝加尔区赤塔的14岁少女卧轨自杀,被火车撞得血肉横飞;

紧接着,本周一又爆出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15岁少女坠楼摔摔成残疾的新闻。

俄罗斯的媒体报刊持续三天被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占据头版,包括乌克兰、保加利亚和阿塞拜疆。

Veronika Volkova(左),16岁;Yulia Konstantinova(右),15岁。


普京亲自操控的联邦安全局在安全报告里告诫政府,网络煽动青少年自杀的泛滥问题已经危在旦夕。

据统计,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前苏联国家至少发生了130起青少年离奇自杀案件。


令西伯利亚巨熊更加颤抖的是——这其中的80起自杀现场都有视频记录,并且全部被上传到了东欧最大的交友社区网站Vkontakte上。

VK上的自杀视频封面


死者遗体的照片、沾满血迹和脑浆的衣物,甚至死前的聊天记录都在VK的一些特殊群组里有着极高的地下交易需求。


两年前,17岁女孩莫斯科女孩Rita Palenkova在决定用一种异常惨烈的方式结束掉年轻的生命前,在VK上发布了两张自拍,示意大家不要安慰她,几秒钟后,她毅然决然地躺进了被火车疾驰碾过的铁轨里。

Rita献祭自己的“潇洒”姿态在Vkontakte上吸引了一批狂热的崇拜者,她生前的所有照片和遗物都被一群神秘组织炒上了天价。


视频图片中的所有案发现场都相距甚远,死者家庭幸福完整,找不到任何自杀动机,但警方深入用户网络行为的调查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不论用户生前用过的VK账号还是Instagram和Facebook,一切线索都指向了把这个群体共同关联起来的一个符号图腾——蓝鲸。


初三学生Yulia在今年2月11号通过facebook发布过一张神秘的蓝鲸贴图并留下遗言:“结束了”。


“蓝鲸”的群组标志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在VKontakte上,事故接连发生后,西方记者从小组内部挖掘出来的故事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群年轻人的聚会跟邪教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陷入了一个煽动摧残自我的邪恶组织。


鲸群有跃出海面,在滩涂上搁浅自杀的集体行为,如果看过蓝鲸alice的故事,你应该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


6天前,自由欧洲电台(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的记者假扮成试图殉道的15岁懵懂少女,披露出了混进“蓝鲸”组织的接头对话:


“我想玩这游戏。”

“你确定?一旦参与你就没有回头路了。”

“没有回头路是什么意思?”

“游戏一开始你就必须玩下去了。”

“我确定自己已经准备好面对挑战了。”

“你需要认真执行每一个步骤,你不能给任何人透露我们的对话,完成任务之后拍个照证明自己,最后你的终极目标是自杀,如果你不能完成,我们会帮助你,你想好了吗?”

“那如果到时候我想反悔了怎么办?”

“我们会掌握你所有的个人信息,一旦接受了就永远别想全身而退。”


参与游戏的模式是先申请进入一个“小分队”,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自称监护人的群主,由这位幕后的黑手向所有自杀小组成员发出指令。

玩家每天都会分配到一个新任务,一旦你入了坑,监护人便会要求你填写所有个人信息资料包括父母的信息和家庭住址。

参与者需要历经50天的试炼,所有成员都需要按照指示完成各项任务,从给私处拍照到割腕放血,每天的难度都会越来越虐心,而到了第50天就堪称是“生命的终结章”了。

未遂的“殉道者”。


Youtube和VK上的视频明显能看见有教徒在观摩,成员自杀的时候会有其他未满50天的成员“学习”,自杀行为是集体式的,没有人会阻止你。


无论如何,你不能把情况透露给任何人,完成一步任务就需要上传一张照片给监护人,如果做到最后一步想反悔,不是你死就是你的家人。

比起 “You are a dead man(你死定了)” 更恐怖的威胁是 “You are a naked man.(你是裸体的)”,在“蓝鲸”组织里,暗网世界的游戏规则被搬到了“明网”来。


大部分人第一天接到的任务都是用小刀在手臂上纳投名状,这是“监护人”教唆你摧残自我意志,让你自我催眠成彻底废人的第一步。

这应该是个积极分子,急需得到“组织”的认可。


他们掌握着青少年熟悉的语言文化,不断地鼓励毒品滥用和否定社会包容性,见女孩就说你肥,男人都是piece of shit,一步步催生参与者产生轻生的念头。


“在俄语里面,关乎美好的词语几乎都是以С字母打头的,比如说性(Секс)、星期六(Суббота)、家庭(Семья)——当然,还少不了自杀(Самоубийство)和蓝鲸(Синий Кит)。”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如果你想要成为监护人,只需要花60欧元就能行使“生杀大计”在握的权力。

自由欧洲电台记者对“监护人”的暗访,让他们觉得自己智商有问题。


他们同时利用了当代年轻人痛苦当下,无法融合认同和归属感的认知脆弱以及被社会固化头脑的人类,想要操控他人的权力欲望。


“蓝鲸组织”的原教旨创始人控制着十多个讨论群,他们用过的小组标签包括#深海鲸群、#F58、#静谧的房间以及#4点20分叫醒我等等。

游戏在社交网络上掩人耳目的对接暗号无数,但“蓝鲸”是被年轻的忠实信徒最广为流传的标签图腾,图为幕后帮主麾下的“自杀小分队”清单。


“我一个在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他们学校就有人玩这个游戏,好像七八个人吧,还好发现得及时,没有自杀,听我朋友说阿拉木图已经有个八年级的女生跳楼自杀了。”


光是#4点20分叫醒我一个小组,在被封禁前就拥有25万个订阅者。

从圣彼得堡到基辅乃至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这项恐怖网络社交游戏的观看者已经遍及了整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俄罗斯公共网络技术中心的追踪显示,仅仅今年1月20号一天内,就有4000名用户在Vkontakte上继续使用“蓝鲸”组织相关的其他标签建立组群。


为了抑制“蓝鲸狂潮”席卷的社会恐慌,吉尔吉斯斯坦的白鲸墙绘成为了无辜牺牲的陪葬品,这面足足占据了100平方米的巨幅宣传画本来在几个月前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一夜之间已经被警方刷成了空白。


“这出鲜明的案例证明了公众的注意力是多么容易受到网络恐惧的支配。”

俄罗斯视频媒体《真实亚洲》(Living Asia)的主编Dimitry Motinov对墙绘艺术为自杀组织的背锅感到痛心和失望。


俄罗斯的议员开始提案立法解决问题,哈萨克斯坦的警察检查了每一个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甚至有人开始呼吁禁止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


直到2016年10月,俄罗斯政府宣称“邪教头目”落网,幕后组织者居然是位年仅21岁的大学生。

菲利普·布德金,绰号狐狸。


面对15条逝去生命的犯罪指控,狐狸的反应十分得意,甚至还主动承担了政府没有调查出来的另外三名受害者的死亡责任。


“是18个。”

“他们死得很快乐。”

“我赋予了他们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幸福感,认同和生命的连接。”


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菲利普落网,这个荒谬的游戏仍旧在悄无声息地继续着,他像瘟疫一样甚至把触手伸进了纯洁的大中华!

用QQ搜群“4点20叫醒我”,连Logo都和VK上的一样,目前有30多个成员,标签都是00后,真心祝福他们都是观众,或者闹着玩的。


人类以窥视别人悲惨为食的兽性,滋长了这种病态社群的蔓延。

互联网让你获得认可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你获得认同的门槛,费斯廷格的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个体责任感会降低,一个人不敢抬的杠,在群体中仿佛就变轻了一样。

所谓集体无意识,一旦成为社群中的一体,每个人都很乐于沉浸在宽慰中的迷失,包括作恶本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