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刚刚,日本制造业诞生最大破产案,中国人100亿接盘

2017-06-28 政商内参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微信号:zsnc-ok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授权发布,其它微信转载请重新申请授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本是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的安全气囊,却因质量问题成了伤人利器,造成多起严重事故,甚至导致17人伤亡。


日本最大的车用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公司(TAKATA)深陷1.2亿辆汽车召回事件的漩涡之中,已在日本及美国申请破产保护。


84岁,曾历经辉煌的高田倒下了,背后的接盘者是中国人。


1


故事要从84年前说起。


1933年,高田武三在滋贺县设立高田公司从事纺织业,采用编制技术生产救生索。  


1952年,受到美国研制汽车安全带的启发后,高田开始研究如何将降落伞技术运用到汽车安全带的生产制造当中。



1960年,高田研发出首例两点式安全带。1962年,高田与运输省技术研究院和国家警务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了公开的安全带碰撞测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1973年,在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组织的真人志愿者碰撞测试中,只有高田的安全带产品成功承受时速56公里的碰撞测试。


1976年,在安全带产品取得初步成功之后,高田便着手研发安全气囊产品,并于1987年开始生产驾驶席安全气囊模块。


进入21世纪后的第二年,高田看到了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行业正逐渐发展起来,便决定正式进入国内,在上海成立高田(上海)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十多年后的今天,高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装置生产企业之一。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56个生产基地,全球员工约46000名。其生产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产品占到该领域世界市场份额的20%以上。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田的命运,再一次因安全带、安全气囊而改变。


2


在气囊质量问题造成的多起严重事故面前,高田成立以来便不懈追求的梦想—— “终有那么一天,无人会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变得有些尴尬。



高田使用一种具有高度爆炸性的推进剂给气囊充气。这种物质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中,可能发生降解,从而引发爆炸,致使金属碎片飞向汽车乘客。,威胁乘车人生命安全。


高田气囊最初的问题始于2000年前后,早期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仅本田在2008年召回过4000辆气囊问题车型。


2009年在美国发生了首例气囊致死事故,特别是2014年之后类似事故频发,但该公司拖延召回修理责任,延误补救时机,甚至欺骗汽车厂称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导致问题配件进一步扩散。


迄今在世界造成17人死亡,其中美国死亡11人,日本也有2人重伤。今年1月高田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同意出资8.5亿美元设立基金用以补偿美国车企因此造成的损失。


截至3月底高田负债总额约为4000亿日元,算上汽车厂商垫付的召回费用在内,总额将超过1万亿日元,媒体称高田破产是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规模破产案。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由于产品召回,高田申请破产的决定不可避免。


目前,高田已向美日两国申请破产保护,并与由中资均胜电子控制的美国百利得(Key Safety Systems)达成协议,向后者出售所有资产及业务,但不包括涉及巨额索偿的充气装置资产,代价为15.9亿美元。高田将从7月27日起从东京证交所除牌。



受到购买高田资产消息刺激,A股上市的均胜电子今日开盘上涨近2%,随后有所回落,收涨1.14%。


3


高田公司的破产将带来的是产业链的重大损失。


高田公司上游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有130多家,其上上游企业又有600多家,且这些供货商多为作坊式中小企业。


高田公司破产,意味着这些企业向高田提供的零部件费用可能无法收回,一家企业社长称仅自己公司账面上待回收资金就有数千万日元,担心这些资金打了水漂,当向高田公司催款时才被告知资金链已经断裂。


高田股价在2014年曾达3000日元,但6月22日股价仅剩110日元。东交所宣布高田股票今日全天暂停交易,并将于7月27日下市。



均胜电子接盘高田,为什么又是中国企业收购?


6月26日早间,均胜电子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KSS(百利得)拟以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气囊核心资产。


根据公告显示,KSS与高田气囊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拟收购高田气囊除了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以外的资产,包括气囊、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等业务。


同时,KSS将与客户集团签署相关协议,保证与高田气囊召回事件风险隔绝,以及未来订单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KSS收购高田相关业务后,将成立新的公司,新公司将是新的法人,不会继承“气囊门”等发生的债务。


日本整个零部件企业,很多重要零部件都处于垄断地位,日本的财团模式,供应链抱团和互相支持,再加上不停的并购、技术、人才和管理的积累,最近10年,整个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到了历史顶峰,并在关键的利润非常高的零件制造企业里,大陆的厂就占到了整个行业三分之一。看着日本车卖的非常好,其实单从利润率来讲,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日本车的利润率。而这些现状目前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虽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中国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最近几年并没有闲着,以均胜电子为例,均胜电子已经在这几年完成4次收购,主要收购了德国和美国的零部件企业,并且在2016年,营业收入高达200亿。从最近5年的数据看,已经翻了好几十倍。虽然不清其具体收购的手段以及背后的资本,但均胜电子确实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单,并且逐步从侧方打入世界几大主流品牌,成为其供应链上的一员。尝到甜头的均胜电子,在这么好的历史局域,攻下日本高田公司,有成熟的经验和目标。很明显,均胜可能最看上的是高田的技术专利、体系、制造能力、渠道。如果真能获得这些,均胜是有机会成为一家世界性的高科技零部件供应商的。


所以,均胜的收购在一定层面说明,中国目前如此成熟的汽车产业链里,对于中国企业迎来了最好的时机,中国汽车需要走出去,同理,零部件首先更应该走出去,走出去的方式是技术、人才、渠道,而这些的获得方式,最便捷的是并购和建立合作伙伴,尤其在关键核心部件。目前来看,中国整个汽车产业链已非常健全,是时候走出去几个零部件企业和汽车品牌了,不管什么方式走出去,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


内容综合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