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追随香港20年:一半是传说,一半是家园

2017-07-02 钟雪冰 政商内参

追 随 香 港 20 年:

   

       一半是传说,一半是家园                 


昨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作为来港十年的资深港漂,内心百感交集。香港的精彩,不仅仅局限于种种世界级的评价,一出粤剧、一场赛马、一杯奶茶、一首《狮子山下》都是这个城市独有的韵味。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香港。


我的香港完全不在预料之中。二十年前的今天,在辽西小城守着电视激动地看回归直播时,我对自己最远的定位是北京。以至于今天回顾起与香港的相遇,居然一半是在传说中。


香港在电视中

相当长的时间里,香港只是一个符号,是课本上的一节课,是试卷上的一道题。80年代初,家里有了电视,香港的形象才开始生动丰满。除了维港标志性美景,几部经典港产电视剧无疑是儿时不可磨灭的回忆。


写到这里,情不自禁脑补了《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十三妹》、《霍元甲》镜头,仍然满满的幸福感。想想看,如果没有周润发、赵雅芝、黄日华、翁美玲,我们这一代的青春期将缺乏很多色彩。还记得港台明星剧照、贴纸是同学间最流行的礼物,如果谁能用粤语唱流行歌曲足以吸粉无数。最早的那一波港台风,成为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到今日依旧忘不了《射雕英雄传》里翁美玲的灵动活泼,黄日华的憨厚老实,这些港剧,港星是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有过的青春。


1997前后的日子,香港飘荡在歌声里。《东方之珠》、《明天更美好》唱响大江南北,成为那个年代妇孺皆知的香港旋律。"电视里的香港"在回归当天走向高潮,也是全中国为了一个城市聚焦的顶峰。那天最打动人心的话就是“香港回家了”!

香港回家了!!

香港在笔尖上

1998年,如愿以偿考入新闻院校,到达自己定位最远的北京。在经历了新华社、北青报、国家机关刊等新闻机构后,2002年中的某天,抱着对境外媒体的好奇,我走进香港文汇报位于安定门的新闻中心,从报道香港学童凯迪克酒店火灾遇难的突发事件起,这个陌生城市成为采访的新视角,她的喜怒哀乐开始出现我的笔尖上。


五六年间,从政经大事到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报道上千篇。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香港的困境,我们一同经历。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士风暴(非典)袭击粤港,并漫延至全球。香港因气候、地理环境、生活空间狭小等原因,遭遇重创。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人知道发生什么,只看到传染的数字直线上升。


对疫情的疑问和对香港的关注牵动我,不断向当时信息相对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了解情况,并与世卫专家一起奔赴广州和疫情首发地河源考察。对世卫专家的一系列独家专访为香港抗疫提出宝贵建议,连续多日头条转载,轰动全港,特首办也专门致电本报感谢。此后四个多月,随着疫情波及全国,我又随世卫专家一起赴上海、北京、河北、河南采访报道,成为十年记者生涯中最危险也是最受锻炼的经历。



2003年4月本文作者钟雪冰女士专访世卫专家,率先给香港沙士疫情(非典)出谋划策,在港引起轰动。


报道香港的日子里,深受感动的是看到国家出台“自由行”、“CEPA”等一系列惠港政策,真心推动香港发展;也结识了许多为香港回归和繁荣稳定默默付出的前辈。新华社香港分社前社长周南在回归前夕发现胃部恶性肿瘤,为了香港顺利回归,他延期手术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至今需要睡在特质床上。港澳办前主任鲁平,常务副主任陈佐洱,中央驻港联络办前主任姜恩柱,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被誉为“四大护法”肖蔚云教授、许崇德教授等。每个人的身后都是沉甸甸的香港故事。

庆祝香港回归廿周年

文汇报老友欢聚一堂



回顾这些往事,更体会到香港顺利回归、繁荣稳定实属不易,今天的我们应倍加珍惜!


香港在生活中

2007年8月,报道完香港回归十周年后,我随赴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先生,来此定居,这个城市真实地走进我的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合一亭

被誉为”香港第二景“,亭之兴建是为建立钱穆先生及其所著的《天人合一论》。

当时离京赴港,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觉得香港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桥头堡,以后出国、回国都便利。


不想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时提着两只行李箱的我们,如今已在香港筑巢安家,成为两个娃的爸妈。


3600多个日子平静详和。体会最深的是香港生活便利、机会平等,办什么事都按规则来。从我自己申请港大养老专业博士,到女儿、儿子相继入托,升小学,除了走基本的申请程序、认真准备面试外,不用花任何心思找关系。事实上,也无后门可走。


十年间,我们也曾徘徊于京港之间的选择。但每次把我们留住的都是香港相对安全、儿童友好(Children friendly )的社会环境。在公共场合,不用时刻紧握孩子的手,可以放心看着她们自由奔跑。也不用太担心买到假冒伪劣食品物品,只要关注消委会定期曝光的清单,便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分布在各社区的母婴健康院系统在第一时间为孕妇、婴幼儿提供免费检查、发育评估。孩子上小学后,卫生署每年为学龄儿童提供免费的牙科和身体检查。前两天,带姐姐牙科检查,很感慨刷牙这个环节,每年牙医们都会拿着模型亲自教授,看着孩子們做对为止。教育方面,公立、私立、国际多元化系统,令不同需求的人可以自由选择。空气质量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不久前,清华大学交响乐团应邀到港中大演出,接近尾声,一曲《东方之珠》响起,大屏幕上出现"小河弯弯向南流"歌词时,眼前突然模糊。先生拉着我的手紧紧一握,虽然没有四目相对,但我知道那一刻,我们听到的不只是歌声,而是20年追随香港的岁月足迹。


10年,我真正地了解了香港的模样。这种平静祥和的生活才是本真。


在香港的十年,可能错过国内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和房地产红利;中港关系起落,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但总体看来,我们很感恩在香港事业稳定发展、生活平静有序、孩子健康成长。感恩与香港的这份缘,让我们把儿时传说变成今日的家园。


我们的小家是香港新移民的缩影,祝福同样扎根香江的家庭,与这座神奇伟大的城市一起成长,为它争光添彩!

作者简介——


钟雪冰,祖籍辽宁,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在京港从事新闻报道12年;志奋领学者、爱丁堡大学硕士。著有《追踪世卫专家两万里--一个香港记者非典时期的非常釆访》。2007年移民香港,转入养老与疾病管理研究,香港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现任英国保诚分行经理、在养老服务领域创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