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长沙有戏,你来不咯?
▲ 早安,长沙!请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赶路的人,仰望星空,把梦想的故事传颂……”11月14日晚,长沙实验剧场传来欢快美妙的旋律,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的《花猪司令》正在这里上演。“不爱帅哥爱二哥”,剧中朱花花与宁乡花猪的故事,感动了台下大批观众。
今年下半年以来,戏曲进校园、第五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展演、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等多场戏剧活动相继在长沙举行。《花猪司令》就是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的展演剧目之一。一时间,长沙仿佛成了一座“戏剧之城”。
戏剧活动意义何在?戏剧对于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广大市民又能在戏剧中收获什么?今天请跟随橘洲君走进星城各大剧场,一探究竟。
一
在下半年众多戏剧活动中,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无疑是分量很重的。“湖南艺术节是湖南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乍一看,仿佛湖南艺术节是21世纪初才兴起并涵盖各艺术门类的活动,不仅仅是戏剧。要这么想可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其实湖南艺术节的缘起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初,纵观70多年的发展史,戏剧会演一直是它的核心。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文辉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记录者。他告诉橘洲君,1951年“湖南省首次文工团汇演”在长沙举行,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历届戏剧会演的序幕。到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较为规律的三年一届的活动频次。但活动名称方面一直是五花八门,用过“汇演”“会演”“调演”“汇报演出”“展览演出”“观摩演出”“‘洞庭之秋’艺术节”等很多名字,几乎一次一换。孙文辉形象地将其形容为“一个师公一道符”。
2003年春,三年一届的湖南戏剧会演又到了筹备时刻。参照当时已经举办了六届的“中国艺术节”,孙文辉提出了“湖南艺术节”的概念,希望将其打造为湖南的文化品牌。
因此湖南艺术节并非“横空出世”,它是对此前26届戏剧会演的继承与发展。这从它的举办时间就可知一二。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是今年11月8日开幕的,孙文辉解释说:“湖南戏剧会演均是选定在秋季举行。一是因为戏剧的生产周期同样是‘春种秋收’,秋季也是戏剧挂果的季节。二是秋季天高气爽、相对农闲,是戏剧演出的黄金季节。因此湖南艺术节也按照惯例定在11月。”
湖南为什么每三年要举办一届戏剧会演呢?
首先从艺术规律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剧种的文艺工作者相互交流,有助于艺术水平的提高。事实上,长沙本地的湘剧、长沙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就得益于这种交流。比如《湖南地方剧种志》就记载:“湘剧长期在省会长沙演出,视野比较开阔,艺术交流多于本省的其他兄弟剧种,因此表演艺术上的革新得风气之先。”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期间,就有衡阳的衡州花鼓戏、邵阳与永州的祁剧、岳阳的巴陵戏、常德的常德汉剧、郴州的湘昆、怀化的阳戏、湘西的辰河戏和湖北的楚剧、江西的赣剧等多个剧种的文艺院团共聚长沙舞台,带来精彩表演。
其次从艺术创作来看,湖南艺术节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精品创作。某种意义上,湖南艺术节就是文艺院团的“高考”,大家无不精益求精。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的开幕大戏、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的《夫人如见》就是生动案例。自去年首演以来,主创人员没有满足于已有的鲜花和掌声,而是对剧本、表演、舞台美术等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正如主演周帆所说:“这次湖南艺术节的演出,品质更精练,细节更严谨,刻画更深入。我们听取专家建议与观众意见,不断打磨,我也努力与主人公李闰融合。”
湘剧《夫人如见》剧照。图片来源于长沙晚报网
二
这么多戏剧活动,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它们的意义绝非文艺界的“自嗨”。正如法国戏剧理论家萨赛所言:“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以湖南艺术节为例,历届均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
在争取观众方面,岳麓山青年戏剧节更是实验先锋。早在2020年首届戏剧节,演员们就纷纷走出剧场,在商业街区表演艺术巡演嘉年华,让很多原本无意走进剧场的市民能近距离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今年第五届戏剧节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升级,通过戏剧主题集市等活动为观众带来多元化、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打造“文旅化、青年化、大众化、具象化”的艺术生态。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导演王晓鹰看来:“岳麓山青年戏剧节好就好在‘青年’二字。青年是中国戏剧的未来,大家共同用戏剧装点城市形象、滋养市民心灵,这对于提升城市文化气质是非常有意义的。”
戏涌湘江,剧润星城。当市民走入剧场拥抱戏剧的同时,戏剧这种高度综合性的文艺形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长沙,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艺术氛围与人文关怀。这日渐浓厚的艺术氛围,让更多长沙市民得以了解戏剧、融入戏剧、共创戏剧。戏剧创作与表演不再是专业文艺院团与文艺工作者才能做的事,普通人也能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10月9日,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名单公布,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申报的双时空互动情境研学剧《走出炭子冲》入选。该剧的全部角色都是由管理局干部职工扮演的。他们有的是讲解员,有的是办公室文员,有的是文物修复师,有的是陈列设计师,有的是园艺师。虽然大家不是戏剧科班出身,但精彩表演并不亚于专业演员,十分动人。从2020年首演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3万人次观看。
由管理局干部职工参演《走出炭子冲》,这不是心血来潮的决定。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副局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熊学爱告诉橘洲君,这么做有两大优势:一是队伍基础好,很多人有文艺特长,特别是讲解员都有着极好的表达能力;二是大家感情深,这些故事可能观众是第一次接触,但工作人员从入职培训起就在熟读相关史料,是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大家对刘少奇有着极深的感情,是带着责任与担当在演出,他们的表演才如此打动人心。”
三
在众多的戏剧活动中,戏曲进校园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特殊之处,一是它的主体戏曲,二是它的对象小朋友。
戏曲,即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众多新兴娱乐方式的流行,戏曲这一昔日的艺坛老大跌落至“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戏曲近年来逐渐走出低谷,演出市场逐步回暖。回顾这40年来戏曲缘何衰落又复苏,不同时空背景下年轻观众的流失与集聚皆是重要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沙连续8年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剧场、专业戏曲老师走进校园,通过这一双向奔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长沙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听一场讲座看一场戏,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对戏曲的粗略印象。更多时候还有小演员们的登台表演,通过“人人来做小戏骨”的实践演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喜爱戏曲的种子。
这不,11月7日举行的浏阳市专场暨浏阳市第二届戏剧教育成果展上,浏阳市奎文实验小学戏剧队和浏阳市小烟花剧团的孩子们联合登上欧阳予倩大剧院,为现场观众送上了一出精彩的《木兰从军》。奎文实验小学校长黄艳辉告诉橘洲君:“戏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习戏剧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将把戏剧表演纳入学校的艺术特色课程,给孩子们搭建更多舞台。”
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在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龙兰湘、青年京剧演员黄璜等人看来,此类活动的举办意义重大。“现在越来越多的细伢子爱上了戏曲。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好!希望戏曲以更年轻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当代生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众多文艺形式中,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很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品质、彰显一座城市的内涵。橘洲君相信,长沙这座“戏剧之城”的热闹绝非一时的,对于这座历史上走出了田汉、欧阳予倩等众多戏剧艺术大家的城市而言,戏剧氛围早已融入了星城血脉——长沙有戏,等你“湘”遇。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水洲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