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之2
书画公开课
中国书画函授现代远程教育
官方公众号
点击下列标题,学习经典教程
(快跟着学)工笔画基础入门:工笔画的一些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常用配色比例
有一个学画画和书法的好朋友,是一件倍儿有面子的事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证明你的艺术修养也不差。而且是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874fl5y4&width=500&height=375&auto=0
12北宋巨然《雪图》
此图构图秉承巨然一贯的直弧线构图方式,山势雄奇峻朗,清丽明快,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
13、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
李成(919~967)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唐宗室后裔。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父李鼎曾任苏州刺史,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
李成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他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变法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爪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14、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
《读碑窠石图》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此图置境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参差,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另外,此画画树石时先勾后染,清淡明润,饶有韵致。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的艺术特色一览无余,尤其那几株苍古老树画得出神入化,更增添了凄凉气氛。
15、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本图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舍、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不太象李成一贯的平远构图方式,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16、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汉族,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
《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 “全景山水”,“大山大水”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范宽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此画气韵生动,运墨深厚,运笔雄强,意境悠远,实在是山水画旷古绝作。
17、北宋范宽《临流独坐图》
临流独坐图表现层峦叠蟑,山势起伏,溪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小充盈着活力。说明他很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对景造意”,观察山林间的早雾晚霞、晴阴雨雪及四时变化,为山川林壑传神写照。此图无款,表现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中点缀溪流飞瀑和楼阁寺观,气势恢弘,云烟浮动,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临流抚琴。画幅上有明洪武时苏伯衡等人的题诗,钤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吴元让图书”、“王献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渠宝芨续编》著录。
18、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幽谷,点缀以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情节等。皴笔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益加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
19、北宋郭熙《早春图》
郭熙(1023-约1085)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工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学, 38 40325 38 15535 0 0 3644 0 0:00:11 0:00:04 0:00:07 3644喜游历。(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
郭熙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
本图构图造型独树一帜,用曲线造型,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20、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
郭熙十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 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此画画深秋清旷之景, 神韵独绝,树石画法与《早春图》颇为相似, 但构图却以平远布置,也许是他三远法的另一例证。
21、北宋郭熙《寒林图》
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二者各具姿态,鲜明地写出了柏树历经岁寒不凋的品格。郭熙不专以画寒林著称的,但这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造诣,他曾在宋宫钦明殿中图绘《松石平远图》,可惜未流传至今,此幅寒林图无作者款识,曾经清宫收藏,虽不能断言出自郭熙之手,但作为李郭传派的宋代优秀作品当无疑义.
22、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
此图描绘一河流两岸树色平远的景色。画中之景以河为界可分作前后两部分。前景画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生古树数丛,枝干盘曲伸张,树上枯藤缠绕,垂蔓点水。整个景物清寒枯硬,其境界清旷平淡。画面以平远布局,构景简洁,开阔而均衡。其树似鹿角蟹爪,山石笔法灵活多变,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而微妙,所造之境具体真实,从中可以看出李成画风的影响,同时又体现出郭熙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23、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
王诜(1036-1093后,一作1048-1104后)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娶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联贬官,落附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元佑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能书画属文,工于棋。其词音调谐美,语言清丽,情致缠绵。
王诜绘画以山水见长,水墨山水受李成影响,具有幽雅清润的格调。青绿着色山水则源自二李而又创新意,不古不今自成一家。所画山水多为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等“诗人难状之景”。
《渔村小雪图》手卷,绢本设色,纵44.4厘米,横219.7厘米。图绘冬日小雪初霁的山光水色。渔村被置于画的右端,开卷便见白雪覆盖的远山和近岸,疏苇寒塘,有众渔夫在忙碌,或张网、或钓鱼、或拉罾、或抬网,柳枝掩映之间渔村隐现。左边的长卷则描绘白雪皑皑的峰峦岩岫以及苍苍茫茫的水色。山中有瀑布飞溅,近处则勾画了数株巨松,或挺直,或偃仰,或舒展,松针依然是李成的“攒针”法,线条遒劲刚强,极见功力。山石兼用卷云皴、刮铁皴,显然取法于郭熙。而用“破墨法”烘染:先沿勾线向内用稍淡于勾的墨色加染,然后用清水向内化开过渡,墨色淡雅而鲜亮,层次感强。苏轼称赞他“得破墨三昧”。尤其是他独创的在峰顶、岚尖、树头、沙脚敷以白粉,又在树顶、苇尖略勾金线,一改唐以来金碧山水之恒以金线勾山廓、石纹、坡脚以及宫室、楼阁等物的方法,似乎更适合表达雪后的阳光感。后人赞美此图:“刻画严谨,笔墨精练,气象浑成,韵致深远。”
24、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
郭忠恕,兼精文字学、文学,善写篆、隶书,尤其“界画”为世人推重,“界画”是随着山水画发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画与山水画中有关的亭台楼阁、舟船车舆。《圣朝名画评》中评他的界画,为“一时之绝”,列为“神品”,传世作品有《雪霁江行图》卷。
此图无款识,传为郭忠恕所绘,画幅题签:“郭忠恕越王宫殿图,穰梨馆藏。”画中宫室建筑宏伟壮丽,结构复杂,细密精工,造型准确,避暑宫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图中山石呈卷云状,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画派的风致,故此图绘制时间应晚于郭忠恕,当在宋元之际。画幅右下钤“过云楼收藏印”著录于《穰梨馆过眼录》。
25、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氏云山,别出心裁,在古代山水画中独树一帜,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此图描绘的是云烟涌动的山林景色。画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
26、北宋屈鼎《夏山图》
屈鼎,京师(今河南开封)人。仁宗朝(1023)为图画院只候。工画山水,得燕文贵之髦髴。画四时风物之变态,与夫烟霞惨舒,泉石凌砾之状,善分布,涧谷间见屈曲之状。然有笔而无思致,林木皆崦霭而已,虽为许道宁之师,道宁气格似过之,学不及也。《东坡集、图画见闻志》
本卷为全景式构图,描绘夏季山野景物。开卷为江水沙岸,远山隐现的平远之景,继而转入烟笼雾罩的崇山峻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行旅、鱼樵、高隐等人物活动,景色明润,景物多变,从中可以看到燕文贵山水的影响。此卷题为《燕文贵夏山图》,押缝处有“宣和”、“大观”小玺,北宋徽宗时收藏于内。
27、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以卖药为生,以画吸引顾客,随药送画,逐渐得名,公卿士大夫争相延请。
许氏长于画林木、平远、野水三种景色,晚年笔法简快,所画峰峦树木,峭拔劲硬。宋代邓国公张士逊作诗赠许氏:“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被认为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第一人。
本图绘覆盖大雪的高山寒林,画中山峦起伏,造型別致,皴笔很少,山头俱施以粉,水天皆用淡墨渲染,景物荒寒萧寂。画左有小字款书“许道宁写李咸熙关山密雪图”。画上钤有“明昌御宝”、“沈周宝玩”等印鉴。
28、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赵伯驹,(1120-1182),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
此图为青绿山水巨作。卷中山重水复,间以竹林乔木,楼观屋宇,山庄茅舍,及骡纲行旅等人物活动,画风精密不苟,设色艳丽和谐,章法严谨,造型准确生动,勾皴更为精细工致,并用墨青色层层烘染,山石土坡普罩赭石色,一幅水墨淡彩山水画已经成形,然后仅在山岩之凸处薄罩石青,土坡之表面薄罩石绿,水面则先以较浓的墨青烘染而后薄罩石青,并在人物、房屋、小树的局部点缀白粉或朱砂,清新典雅而富有变化。更多地体现出宫廷画院艺术特色。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两件,一件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另一件就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下图为局部)。
29、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北宋〕(1090——?),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王希孟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英年早逝。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渺,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30、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31、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
本图开卷处图绘远山溪岸,继而群峰叠起大壑飞瀑,颇为壮观,再次又转入平川冈阜秋树远山,渐成清远之境,布局变化错落有致。全卷以水墨为主,间以简淡之赋色,山石皴纹稍嫌呆板,林木结构系出于郭熙传派,与传世燕文贵作品之风格有出入,似应为南宋画家的手笔。卷上有燕文贵小字款,乃后人所加。画上钤有“琴书堂”、“信公欣赏”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
添加微信号48664772咨询报名
课程设置
中国山水画基本知识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画论
中国山水绘画史
画人学书概述
中国山水历代名画选
艺术概论
国画美学
宋代山水画
元代山水画
明代山水画
清代山水画
宋代南北二宗山水画技法
南宋马夏山水技法
元四家山水技法
吴门画派技法
松江派山水画技法
浙派山水画技法
华亭派山水画技法
新安派山水画技法
清四僧山水画技法
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
书画装裱
中国传世名画
多媒体教材山水大典
宋
元
明
清
传
统
山
水
画
两
年
制
系
统
专
业
班
点击最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宋元明清传统山水画两年制系统专业班详细招生简章
一键关注
郭世平书画工作室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