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微课视频+同步练习+朗读

电子教材





视频讲解





知识点





一、我会认

鸳yuān(海鸳) 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  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 豚tún(海豚)

减jiǎn(减少)


二、我会写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窝)

鸳(鸳鸯)(海鸳)(鸳凤)

鸯(鸳鸯)(鸯锦)(鸯龟)

惠(恩惠)(实惠)(优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芦(芦苇)(芦柑)(芦荟)

芽(发芽)(豆芽)(麦芽)

梅(梅花)(杨梅)(腊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广泛)(泛滥)(泛应)

减(减少)(加减)(减肥)


三、易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五、形近字

芽(芦芽)牙(牙齿)

庐(庐山)芦(芦芽)


六、近义词

融—溶  暖—热  满—遍 

欲—想  尽—完  添—增


七、反义词

迟—早  香—臭  暖—冷  外—里(内) 

短—长  晴—阴  减—加  晚—早


八、诗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九、课文主旨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十、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4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曾几 (jī)(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十一、关于描写春天、夏天美景的古诗词

 1、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2、描写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  晏殊《寓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  苏轼《望湖楼醉书》


十二、其他资料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三苏”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十三、课后习题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绝句》一诗写了沐浴着春光的江山,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描绘出一幅绚丽的春景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了在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三衢道中》写了梅子黄了的时候,作者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图文解读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 7 个生字;会写鸳、鸯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添加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 Lspjyw 免费获取全册资源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同步练习






















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