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微课视频|同步练习|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讲解第一课时
微课视频讲解第二课时
生字词讲解
知识点
一、理解词语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二、理解句子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指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三、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四、课后习题
1.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答: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答:一个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 漩涡 地球自转有关;
二个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紫罗兰遇酸变色 发明酸碱试纸
三个是:奥地利医生 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得出做梦时眼珠都会转动这一规律。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习惯 花圃 食盐 溅落 花圃
阶梯 区域 蚯蚓 搜索 魏国
二、比一比,再组词。
蚯(蚯蚓)搜(搜索)价(价格)国(国家)贯(贯通)
引(引用)艘(一艘)阶(阶梯)圃(花圃)惯(习惯)
三、多音字组词。
jiě 解题 huà 华山
jiè 押解 huá 华丽
xiè 解数
四、近义词。
敏感—(敏锐)实验—(试验)机遇—(机会)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五、反义词。
真理—(谬论)敏感—(迟钝)偶然—(必然)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司空见惯)的现象 (醉人)的香气 (反复)的实验 (偶然)的机遇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建树 建设
1.李叔叔在这个领域里颇有(建树),做出了很大贡献。
2.农民工是城市建造者,是祖国(建设)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磨蹭 磨灭
3.小华起床后老是(磨蹭),所以经常迟到。
4.鲁滨孙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够勇于面对,仿佛所有一切都不能(磨灭)他坚强的意志。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锲而不舍)
2.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追根溯源)
3.建立的功绩。(建树)
4.不小心。(不慎)
5.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司空见惯)
6.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是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无独有偶)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选段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是叶永烈 ,这是一篇议论文。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奥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于是他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的结论。
3.文章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发问,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找到真理。
4.文章主要运用了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论述道理。在这个具体事例中,“问号”是指奥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奥地利医生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由此发现的真理是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